第41章 儒生:跟着朱十一更惨

“陛下,唯有少收税、少花钱让百姓喘口气,朱十一大手大脚的财政政策容易透支民力:“百姓累垮了,国家迟早也垮。本文搜:卡卡小说网 免费阅读”

“陛下唯有节俭和低税负才是长治久安的保障,焉能通过通过高税收以及财政扩张来推动国家强盛,这简首是无道!”

“陛下,自古以来唯有地里的粮才是真正的钱,商人赚的不过是转手的钱。没有粮商人靠什么做生意?别光想着折腾,先把地种好、布织好家里的根基才稳得住。”

“商人何德何能来掌控我大明经济!”

“陛下,商人唯利是图,昔日张士诚,沈万三之祸历历在目也!”

“……”

儒生官员们,见到朱元璋有了迟疑之态,对待朱十一不再像之前那般坚决,一个个彻底的绷不住了。

别看跟着老朱穷不穷,日子过的惨不惨。

但是好歹老朱不推崇诸子百家,还是推崇儒家学派的。

没有朱十一,对于他们很重要。

朱十一开启诸子百家,真正任用的儒生官员屈指可数。

尤其是一些肥差,比如兵械司,民械司,珍珠司,交易司,等等。

这都是日进斗金的肥差,可一个都没轮到儒生官员。

全部被抢走。

还有,朱十一掌权以来,科举制也是大改变,弄了一些什么化学,物理这种奇淫技巧,就连区区一个工匠,也能当官,和他们平起平坐。

甚至待遇比他们这群儒生的待遇还要好。

岂有此理。

这些也就算了,最关键是官员职位,朱十一任用法家,兵家,等等学派的人,以致于他们儒生群体寒窗苦读十年,到头来,连个官职都混不上。

一切莫名其妙的学科,他们根本学不明白。

儒生们忍了朱十一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哪里会允许朱十一复出。

‘咱没错!’

‘一点错都没有。’

朱元璋聆听着儒生官员们的疯狂喊声,心中那一点疑惑也烟消云散了。

他错哪了?

看看这天下的大儒,不都支持自己吗?

“胡说八道,如今宝钞购买力大不如从前,官员的俸禄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多少官员被逼无奈走上贪污的道路。”

“这足以证明,如今我朝的俸禄有问题,若不解决,只怕愈演愈烈。”

“陛下,若不处理,日后恐怕会有更多啊!”

户部尚书,大声喊道。

“陛下,朱十一曾经说过,无论是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关键是在于一个平衡点,绝对不是如同他们说的那样的极端。”

“如今这个平衡己经被打破,百姓们己然开始对抗朝廷的政策,岂能继续下去。”

“再这样下去的话,只怕是会激起民变!”

亦有官员出列,高呼道。

“陛下,朱十一曾解释过,为何要鼓励经商,这就好比我大明就像一头“大象”得靠集中资源才能拉动整个经济车轮。”

另一位官员,出列喊道。

“胡言乱语,唯有让百姓先富足起来,大明才会更加兴盛,岂能富了官,富了商!”

“朱十一乃是我大明的蛀虫!领着一群蛀虫,吸食者民脂民膏!”

“陛下给的俸禄,怎么就不够了?莫不是尔等求官送礼!”

儒生官员,出来呵斥道。

让儒生们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还真有一些人能够做到。

面对官场上的逢迎,有一些儒生们,亦是嗤之以鼻!

“朱十一一心为民,廉洁奉公,朝廷收了税,最终都回归于民……”

“放屁,给谁了,哪位百姓收到好处了?最后不都是中饱私囊,官员一个个吃的肥硕无比!”

“官员都饿着肚子干活,如何能够帮助陛下治理天下。”

“读圣贤书,行圣贤事,身为官员难道不应该两袖清风吗?整天想着高额俸禄,是图什么?图奇淫技巧吗?耗费大明百姓的民脂民膏,去研究一些不着调的玩意儿。”

“士农工商,几千年来未曾改变的事实,岂能动摇。”

“……”

一时间,整个奉天殿如同闹市一般。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没办法,朱十一昔日的国策,注定要损失一部分人的利益,满足一部分的利益。

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总有人念朱十一的好,也有人不愿意朱十一再站在台前指点江山。

“唉!”

“一切正如叔父曾经说的!”

“如何在增长与稳定、集中与分散、短期与长期之间找到平衡?答案可能不在于选择一方,而是借鉴两者,因时制宜、动态调整。”

朱标,看着百官们的争吵,忍不住感慨道。

如今大明的官员,就是抓不住这个平衡点。

唯有朱十一可以。

可偏偏,想让朱十一重新掌权,却是困难重重。

其中涉及的利益,牵扯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的确下去容易,再想上来就难了。

“好了,都闭嘴!”

朱元璋,听着两帮官员的争吵,一个脑袋两个大。

本来他对经济就不懂,现在听着他们吵得更是糊涂了。

几千年来都争论不下的东西,怎么可能一下子争论出来。

经济和政治一旦混在了一起,夹杂着个人理念,个人政见,那就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辩的清的了。

更不要说,本身经济发展问题,就是一个无数年都研究不明白的东西。

“唰!”

顿时,整个奉天殿,安静了下来。

官员们一个个争执的脸红脖子粗的,不少人喊的都快缺氧了,呼哧呼哧的喘着大粗气,看样子被气的不轻。

“咱问你们,如今官员俸禄该当如何?”

朱元璋,问道。

他发现不能问官员们见解,还是要问办法。

“涨!”

“保持原状!”

“涨!”

“保持原状!”

“……”

登时朝堂上泾渭分明。

这边喊一句,那边喊一句。

声音越喊越大,务必要将对方的声音压下去!

同意涨的官员,都希望自己家眷温饱能够解决,官员们迎来送往亦是能够粗浅的解决下,不至于穷的叮当响。

不至于处理个朝政,都饿得头晕眼花的,拎着一麻袋大明宝钞换不来一麻袋粮食!

保持原状的官员,大都是文人傲骨,一个个刚正不阿,就是见不得官场那些营私舞弊之事,他们认为丁是丁卯是卯。

当然他们更怕朱十一上来之后,诸子百家再度兴盛,他们无立足之地,好歹现在在老朱手里大小是个官。

穷是穷了点,可那也是官,在朱十一手里,他们不一定能够继续当官,甚至有可能去服劳役!

尤其是朱十一像官员家眷增发劳役,税收,更是让这群儒生苦不堪言。

毕竟在老朱手里,他们不用服兵役,不用服劳役,可朱十一不管这些,是个人,都要去,反正给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