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幽灵热线-连环杀人案3

杀人预告?

对方说完就挂断了电话,郑岩心口一跳,意识到大事不好。

在刑侦历史上,有过杀人预告的案子一般都是特大连环杀人案,而且凶手冷血狡诈,通常具有反侦察意识,很难缠。

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坠楼案。

他匆匆折返办公室,通知技术组追查这通电话的坐标,但通话时间太短,查不出来,拨过去还是空号。

又分析通话录音,这次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这是死者瞿莉的声音?”他不可置信问。

正好小陈和谈鸣打着电话一起在听,听见这话都很震惊。

“幽灵热线啊?”

虽然知道现在的变音技术很强大,凶手肯定是用瞿莉生前的声音做成了模板而已,但专挑死者的声音来打电话预告下一起死亡,这说明凶手还真是以玩游戏的心态在杀人,而且挑中的受害者绝对不止一两个。

气氛瞬间变得凝重,原以为这起案件很简单,没想到是史诗级难度。

谈鸣皱眉说:“凶手没说明天什么时间、在哪里、是谁会死,我们怎么查下一个受害者?”

还不能明着呼吁广大市民注意安全,因为会引起恐慌。

郑岩搓把脸,吸口气说:“先查最近的失踪案,让各大居民楼,写字楼,酒店等有高楼的地方多注意巡查,各地派出所多关注辖区内的伤亡案件,特别是看起来像自杀的……”

然后只能等了。

他们在警局熬了通宵,一直守着电话,精神紧绷得只能靠抽烟舒缓。

直到早上7:29,接线员接到了一个距离三十公里外的派出所打来的电话。

一个二十出头的女生在公交站牌下上吊死亡。

刑侦二队立马赶赴现场。

……

警戒线围住一整条街道,尸体还吊在公交站牌上没人动,低着头脚下悬空,远远看去像个挂在房檐上的晴天娃娃。

警车刚停下,前后甩上车门的几道声音就同时响起。

郑岩拉开警戒线快步走进去,沉声问:“具体怎么回事?”

民警说:“早上七点,第一班运行的公交车准备在这个站点停靠,因为这附近工厂比较多,没有上车的只有下车的,下车的第一个乘客发现了站牌背面的死者,然后报了警。”

“也就是说很多人都看见尸体了?”

“是,一车的人,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郑岩烦躁地刮了下眉尾,又问:“知道死者身份吗?”

“不知道。死者身上没带任何证件,手机丢失,我们找了但没找到,这附近的人也不认识。”

和上一个死者瞿莉的情况一样。

年轻女性,形容憔悴,死亡方式看起来很像自杀,案发现场都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同时身上没有任何身份证明。

看来确实是同一个凶手做的,是消失的彭斯炎?还是另有其人?

谈鸣看了眼简陋的站牌,皱眉说:“这是多年前最简单的站牌,只有发车时刻表,没有监控,大部分地方已经淘汰这种站牌了。这条路上有其他监控吗?”

民警细数了下:“右边九百米外的十字路口有电子眼,左边五百米外有个货运工厂应该有监控,对面街道可能多点,但中间隔了个种满观赏树的绿化带,估计很难拍到。”

所以又是监控盲区?

“看来凶手很了解这地方,”小陈说,“现在城市里没监控的地方可不多,而且他知道几点作案能让更多人看见却不容易发现自己。”

他们先入为主直接把这起案件和幽灵热线联系起来,但不知道真相的民警却有疑惑。

“你们为什么认为这是凶杀案?其实死者更像自杀的,我办过很多上吊的案子,基本可以判断她是生前上吊,但除了肌肉自然收缩外,完全没有挣扎痕迹,表情甚至算得上安详。”

确实,法医老李也得出相同结论。

小陈用眼神询问:难道搞错了,这不是凶手预告的第二个人?

郑岩:“她的年纪,死亡方式,死亡时间地点,没有身份信息,这几点都和瞿莉相似,碰巧的可能性不大。至于为什么这么像自杀,详细尸检过才知道真相。老李,她身上有伤口吗?虐待伤或者自残伤。”

老李挑开死者衣服观察:“有,看起来像是自残的痕迹……哎,好消息,这里有缝线的痕迹,可以发照片去各医院让他们帮忙辨认一下。”

这算意外收获了,还以为要继续找个几天几夜的手机才行。

郑岩立马让小陈联系各医院,然后着手办另一件事:“等痕检做完现场勘察和扫描,和市政联系一下,以他们的名义把这条人行道围挡起来。”

不能让更多人看见了。

谈鸣看了一圈周围,发出疑问:“凶手选择的犯罪现场和犯罪时间都很有特点,十字花园的上班族六点多就会出现,这里的站点七点会有一辆载满工厂工人的公交车准点路过。凶手是想让更多的人发现尸体,为什么?”

“能打来预告电话的连环杀人犯,通常都是冷血无情一心追求肾上腺素刺激的人,他可能是想让更多人见证他的杀人游戏多精妙,给我们制造麻烦。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

郑岩看向对面被绿化带遮挡的工厂门口,沉声说:“他想借着人多的时候混在人群里离开。”

谈鸣悚然一惊:“凶手还在现场逗留过很久,甚至看着我们到达现场?”

“很有可能。”

这就是连环杀人犯和普通罪犯的不同了,他们大胆且无视法律,说不定刚才就站在对面,笑着看他们愁眉不展,再吹着口哨慢悠悠离开。

谈鸣紧紧皱眉,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人群:“我让人查查死者上吊的绳子是从哪儿来的,再去问问看见尸体的那些人,有没有落下的线索。”

还没确定死者身份,只能先查这些。

郑岩点头:“我和民警一起在这条路上走一走。”

重建凶手的行凶路径,看能不能找出忽略的监控或者找到某些意外收获。

这是件很繁琐的工作,至少到下午,他们都没什么特别收获。

最后还是小陈带来了好消息。

有一家医院的医生认出了死者,在就诊记录里查到身份信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