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宋大花定亲
小
大
“染庄一建好,我就让人去接你!”
陶金担心宋应知下一个月才来,忙道。
“不用,我每半个月来一次。”为了方便来县城,宋应知打算只给宋老头抓半个月的药。
临走前,宋应知又问:“对了陶兄,上次托你给许家老爷子传话的事,可是传到了?”
“到了到了!”虽然看不懂方子,但这些可都是他发家的宝贝,陶金一张一张的看着,爱不释手。
惹得宋应知忍俊不禁,没想到一个有钱人家的二公子,也会如此爱钱。
一笑过后,他正色道:“多谢陶兄,我还有一事,还需陶兄再次替我传给许家老爷。”
陶金数方子的手一顿,抬头看向宋应知:“何事?”
“我爷爷最多一年光景,宋家没了我爷爷,那时我大哥再想休妻,可就没人管得了了……”
陶金一时没明白宋应知的想法,他问:“你是想让我传达什么消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算起来,我大嫂嫁到宋家也有两年了,若今年再没孩子,那便是给了我大哥休妻的借口……”
陶金恍然大悟!“放心吧,这事交给我就成,你安心回家等消息!”
他拍了拍胸口,风度翩翩笑道。
陶金这人名字听着挺俗气,人却长得十分俊朗,笑起来更是温润如玉。
不知道的人见他家走在一起,还以为陶金才是读书人。
“既如此,陶金,我就先走一步了。”
宋应知笑道。
“从后门走,谨慎为妙。”陶金当即招来自己的家丁,让其带着宋应知去往酒楼后门。
他身份特殊,陶金虽不知他以后能不能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但小心驶得万年船。
与陶金分别后,宋应知变相随家丁从酒楼后门出来。
那家丁送他到了后院,就没再跟着。
宋应知顺着小巷拐到大街后,先是去钱家书肆把信寄往府城,随后才去医馆抓药。
染方一事,宋应知并不打算自己做,此次写信正是将此事告知宋应明。
虽然二哥跟着钱家跑商他很放心,但是树大招风,万一哪天钱家倒下了,二哥受到牵连怎么办?
染料方子是个很好的机会,他希望宋应明能听取他的意见,娶亲后就回到前山村,组建自己的商队,专做布匹出口生意。
这样一来,染庄的布就不会只限制在鹤州这个小地方。
再则有他这层关系,二哥也能以最低的价格拿货。
寄完信,抓好药,又去菜市买了两五花肉,宋应知这才想着回家。
从县城回来没几天,许氏果然回宋家了。
这一次,她的行为让整个宋家都倍感震惊!
无他,许氏居然主动搬去了宋应天的屋,更让宋家人大跌眼镜的是,宋应天不仅没将人扫地出门,还主动对着许氏嘘寒问暖。
这戏剧性的一幕,看的陈氏直乎“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她凑到宋二河身边,小声嘀咕:“当家的,你说这二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之前闹得不可开交,现在突然恩爱成这样,莫不是有啥阴谋?”
宋二河眉头紧皱,摇了摇头:“我也摸不着头脑,不过你别再乱说话!人家夫妻俩好不容易和好如初,别被你给毁了!”
“嗐!瞧你这话说的!我是哪种人吗?!”
陈氏看着春风得意的宋应天,只觉一脸晦气,但她手里还有许氏给的银子,也不好再说什么。
“哼!”不让说就不让说,她还懒得说呢!
陈氏负气,转身回屋,反应这许氏回来,家里的活儿也有她丫鬟干,自然轮不到自己操心。
老周氏也察觉到了许氏的反常,她拄着拐杖,看着许氏和宋应天进进出出宋老头的房间,嘴里嘟囔着:
“老二,下回她们进去时,你跟着去瞧瞧,这事儿透着古怪,但愿别再出什么幺蛾子,老头子可经不起折腾了。”
“哎,娘。”
宋二河应着。
隔天一早,宋应天又去山上砍柴,而煎药喂药的事都被许氏抢了去。
宋应知见此,也乐意当起甩手掌柜。
每每等宋应天砍柴回来,许氏便拉着宋应天一块端药进屋喂宋老头。
接连好几天,宋二河都跟着进去看了,二人不仅服侍老爷十分用心,还不停想法子逗老头子开心。
这一送,就是两个月,宋老头在两人的用心伺候下,还别说,能下地活动活动了。
宋家人看着宋老头的身体逐渐好转,心中都十分惊喜。
宋二河更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原本以为他爹时日无多,没想到在大侄儿的悉心照料下,竟能有这样的转变。
看来!宋应天才是宋老头的心结……
老周氏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难得对许氏笑道:
“这段时间你和虎子也算是有心了,老头子如今能下地走动,都是你们俩的功劳。”
“奶奶,这都是孙媳儿该做的。”
许氏笑着回应完老周氏,那模样看着别提多乖巧。
自从宋老头慢慢下地走动后,宋家渐渐又恢复往日的平静。
然而,每隔半个月,宋应知还是雷打不动的去给宋老头抓药,不仅如此,连烟也给他强行戒了。
一开始。老头子还不愿意,并不停的催着宋应知回府城读书。
奈何他怎么说都没用,宋应知依旧每日自己在后院看书温习课业,时不时的出来陪宋老头在村子里走一趟散散心。
入秋后,某天宋应知再次去抓药时,府城终于来信了。
信是按宋应明的语气写的,但看这字迹,宋应知立马就知道是宋大花写的,他二哥的字丑不忍睹。
他笑了笑,仔细看向信中内容。
原来,宋应明在前几天刚成亲,并且他打算等回门后就带着媳妇回临芳县买处宅院,以后就在县城做个走商。
看着二哥愿意听取自己的意见,宋应知心中很是感动。
当年他一言不合就出海,差点就把自己气死,如今看来,是真的成熟了许多。
除了这些,信中还提到了姐姐宋大花已经定下亲事。
只是宋应知没想到的是,宋大花的定亲对象竟然是沈离君??!
怎么会是他?!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陶金担心宋应知下一个月才来,忙道。
“不用,我每半个月来一次。”为了方便来县城,宋应知打算只给宋老头抓半个月的药。
临走前,宋应知又问:“对了陶兄,上次托你给许家老爷子传话的事,可是传到了?”
“到了到了!”虽然看不懂方子,但这些可都是他发家的宝贝,陶金一张一张的看着,爱不释手。
惹得宋应知忍俊不禁,没想到一个有钱人家的二公子,也会如此爱钱。
一笑过后,他正色道:“多谢陶兄,我还有一事,还需陶兄再次替我传给许家老爷。”
陶金数方子的手一顿,抬头看向宋应知:“何事?”
“我爷爷最多一年光景,宋家没了我爷爷,那时我大哥再想休妻,可就没人管得了了……”
陶金一时没明白宋应知的想法,他问:“你是想让我传达什么消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算起来,我大嫂嫁到宋家也有两年了,若今年再没孩子,那便是给了我大哥休妻的借口……”
陶金恍然大悟!“放心吧,这事交给我就成,你安心回家等消息!”
他拍了拍胸口,风度翩翩笑道。
陶金这人名字听着挺俗气,人却长得十分俊朗,笑起来更是温润如玉。
不知道的人见他家走在一起,还以为陶金才是读书人。
“既如此,陶金,我就先走一步了。”
宋应知笑道。
“从后门走,谨慎为妙。”陶金当即招来自己的家丁,让其带着宋应知去往酒楼后门。
他身份特殊,陶金虽不知他以后能不能考中进士,入朝为官,但小心驶得万年船。
与陶金分别后,宋应知变相随家丁从酒楼后门出来。
那家丁送他到了后院,就没再跟着。
宋应知顺着小巷拐到大街后,先是去钱家书肆把信寄往府城,随后才去医馆抓药。
染方一事,宋应知并不打算自己做,此次写信正是将此事告知宋应明。
虽然二哥跟着钱家跑商他很放心,但是树大招风,万一哪天钱家倒下了,二哥受到牵连怎么办?
染料方子是个很好的机会,他希望宋应明能听取他的意见,娶亲后就回到前山村,组建自己的商队,专做布匹出口生意。
这样一来,染庄的布就不会只限制在鹤州这个小地方。
再则有他这层关系,二哥也能以最低的价格拿货。
寄完信,抓好药,又去菜市买了两五花肉,宋应知这才想着回家。
从县城回来没几天,许氏果然回宋家了。
这一次,她的行为让整个宋家都倍感震惊!
无他,许氏居然主动搬去了宋应天的屋,更让宋家人大跌眼镜的是,宋应天不仅没将人扫地出门,还主动对着许氏嘘寒问暖。
这戏剧性的一幕,看的陈氏直乎“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她凑到宋二河身边,小声嘀咕:“当家的,你说这二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之前闹得不可开交,现在突然恩爱成这样,莫不是有啥阴谋?”
宋二河眉头紧皱,摇了摇头:“我也摸不着头脑,不过你别再乱说话!人家夫妻俩好不容易和好如初,别被你给毁了!”
“嗐!瞧你这话说的!我是哪种人吗?!”
陈氏看着春风得意的宋应天,只觉一脸晦气,但她手里还有许氏给的银子,也不好再说什么。
“哼!”不让说就不让说,她还懒得说呢!
陈氏负气,转身回屋,反应这许氏回来,家里的活儿也有她丫鬟干,自然轮不到自己操心。
老周氏也察觉到了许氏的反常,她拄着拐杖,看着许氏和宋应天进进出出宋老头的房间,嘴里嘟囔着:
“老二,下回她们进去时,你跟着去瞧瞧,这事儿透着古怪,但愿别再出什么幺蛾子,老头子可经不起折腾了。”
“哎,娘。”
宋二河应着。
隔天一早,宋应天又去山上砍柴,而煎药喂药的事都被许氏抢了去。
宋应知见此,也乐意当起甩手掌柜。
每每等宋应天砍柴回来,许氏便拉着宋应天一块端药进屋喂宋老头。
接连好几天,宋二河都跟着进去看了,二人不仅服侍老爷十分用心,还不停想法子逗老头子开心。
这一送,就是两个月,宋老头在两人的用心伺候下,还别说,能下地活动活动了。
宋家人看着宋老头的身体逐渐好转,心中都十分惊喜。
宋二河更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原本以为他爹时日无多,没想到在大侄儿的悉心照料下,竟能有这样的转变。
看来!宋应天才是宋老头的心结……
老周氏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难得对许氏笑道:
“这段时间你和虎子也算是有心了,老头子如今能下地走动,都是你们俩的功劳。”
“奶奶,这都是孙媳儿该做的。”
许氏笑着回应完老周氏,那模样看着别提多乖巧。
自从宋老头慢慢下地走动后,宋家渐渐又恢复往日的平静。
然而,每隔半个月,宋应知还是雷打不动的去给宋老头抓药,不仅如此,连烟也给他强行戒了。
一开始。老头子还不愿意,并不停的催着宋应知回府城读书。
奈何他怎么说都没用,宋应知依旧每日自己在后院看书温习课业,时不时的出来陪宋老头在村子里走一趟散散心。
入秋后,某天宋应知再次去抓药时,府城终于来信了。
信是按宋应明的语气写的,但看这字迹,宋应知立马就知道是宋大花写的,他二哥的字丑不忍睹。
他笑了笑,仔细看向信中内容。
原来,宋应明在前几天刚成亲,并且他打算等回门后就带着媳妇回临芳县买处宅院,以后就在县城做个走商。
看着二哥愿意听取自己的意见,宋应知心中很是感动。
当年他一言不合就出海,差点就把自己气死,如今看来,是真的成熟了许多。
除了这些,信中还提到了姐姐宋大花已经定下亲事。
只是宋应知没想到的是,宋大花的定亲对象竟然是沈离君??!
怎么会是他?!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