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孙秀才的私塾
小
大
宋应知整个人都傻掉了。
原以为这辈子不会再与她有牵连,谁曾想会阴差阳错的订下娃娃亲?!
他不知道的是,前世宋大河与宋二河也遇到黑熊了,当时二人躲在树上没出声。
小女孩也听了妈妈的话沿着小路跑去临芳县城,灰熊找到女孩母亲尸体后,直接拖着回了密林深处。
直到天大亮,有村民从小道上走过,两人才颤颤巍巍从树上下来,原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可他们在半路又遇到了小女孩。
怀着愧疚的心,两人陪着女孩在城外等了一天,后来发生的事与这一世无多大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小姑娘没去宋家,直接就被宋大河二人送去了桃花村。
回家后也没再提这事。
直至姑娘长得亭亭玉立,仍无一人上门求娶。
王家那边人开始着急,一番打听后才得知,原来当年灰熊吃掉女孩一家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时间一久,就传出了是女孩把爹娘克死的谣言。
加上害怕灰熊下山报复,一时间,谁家也不敢上门求娶这女娃子。
这样下去可不行,王家不能真养女娃子一辈子。
几经商量后,王家便又回来找到宋家,那会宋应知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整天和老周氏对着干。
一听王家不要聘礼,老周氏心花怒放,当即就同意了,左右宋应知也不听话,她还不想花钱给他娶媳妇呢!
两家人一拍即合,五天时间就把二人婚礼给办了!
婚礼当天,新娘是坐着牛车来的,除了几身衣裳啥也没带,宋应知被张氏一把拉到牛车跟前时,才知道自己成婚了。
没有聘礼也没办席连个喜字宋家都懒得贴,只有姑娘身上穿的一身红衣在提醒他,这一切都是真的。
回忆前世种种,宋应知一阵心酸。
那日情况凶险,她又那么小,担心她会从树上掉下去,他才将人抱在怀里,这阴差阳错的,竟然这么早就订下娃娃亲……
直到走进临芳城内,宋应知整个人都还在恍惚。
自己前世已经够对不起她了,这一世断不能做出退婚一事,不然,她一个被退了亲的孤儿,没有依靠,要怎么活下去……
说来,他对王氏也算有几分好感,但更多的是前世那十二年的深深愧疚与自责。
“哎……”
宋应知抬头看了眼身前高峨巍耸的城墙。
认命了。
罢了!
既已成定局,那就顺其自然吧。
因为私塾离得近,四人进了城后,宋老头与宋大河便去买了六礼,先带着宋应知去私塾。
宋童生此次给他推荐的私塾在临芳县比较出名,私塾先生是一位学富五车的秀才,其年岁也才四十有余。
可惜,私塾只收蒙学孩童做简单教学,一旦考上童生或者年岁超过十岁,便不能再留在私塾中。
宋应知先前就从宋童生口中得知,先生这些年都在参加乡试,没多大心思放在学子身上。
可又不想砸了自己招牌,便只收十岁以下的蒙童。
准备六礼时,宋老头顺着也把宋应天拜师要准备的礼物一道买了,因此耗了不少时间。
等四人到了私塾时,已经过了午时,这会私塾已经下学,大门早已紧闭。
宋老头只好将手里提着的礼物交给宋大河,带着宋应知前去敲门。
门很快就开了,一个老头从里面探出头来,他先是看了眼二人,随即眼尖的瞧见身后提着六礼的宋大河,顿时就明白了几人的来意。
“几位,可是来入学的?”
宋老头听到门丁这般问话,赶紧笑着说:
“正是!正是!这是临风私塾的宋童生写的介绍信。”
宋老头赶紧把宋应知刚才给他的介绍信递到门丁面前。
门丁见几人穿着并不富裕,即使有介绍信,他也不敢轻易就让几人进来,接过信后便道:
“你们先等一会,我去问问先生。”
私塾大门很快又给关上了,几人只好耐心等着。
这一次足足等了一刻钟,大门才再次打开。
“你们随我进来吧!”
几人一听,皆是一喜,提着礼物跟了上去。
进入私塾后,只见庭院中布置简洁却不失文雅。那位秀才先生正站在堂屋门口打量着众人。
看到宋应天时,先生顿时皱眉。
“两位可知,我这里只收十岁以下的孩子?”
宋应天平时霸道强势,在家里天不怕地不怕,可自打一进城就变得唯唯诺诺,寸步不离的跟着宋大河。
这会见先生盯着他,眼神威严,更是害怕得躲到宋大河身后。
宋老头一看,顿时明白先生误会了,赶紧笑着解释道:
“先生误会了,此次来求学的是我的这位三孙儿。”
宋应知赶紧向前几步,恭敬地行了一礼。
“学生宋应知拜见先生。”
闻言,先生脸上的表情缓和了几分,目光在六礼上停留片刻后说道:“东西暂且放下吧。”
见下人把六礼拿走后,先生看向宋应知一行人,继续说道:“昨日,宋兄已来与我提及过此事,你虽是他族中后辈,但想来我这私塾,可得天资聪慧才行。”
宋应知一听,明白了先生是想要考他,当即便道:
“请先生出题。”
先生沉思片刻,出了几个学问上的问题,宋应知皆应答如流。
一番考教过后,先生面露满意之色,“虽来得晚些,但根基还算扎实,留下吧。”
宋老头和宋应知皆松了口气,忙不迭地道谢。
“多谢先生!”
既然是友人的后辈,他也没打算为难宋应知。
“老夫姓孙,单名一个琢字,日后,你就称老夫为孙大夫子便是。”
学子们通常都是尊称先生为夫子,宋应知不明白孙秀才为何要加个“大”字,但还是恭敬道:
“大夫子。”
孙琢十分满意,又寒暄几句后,才说道:“今日天色已晚,你们先去收拾好住宿,明日一早再来上课。”
随后,孙秀才便叫了家丁过来把几人带去宿舍。
宋应知的行李都还在宋童生那,这一来一回要花不少时间,他们还要带宋应天去拜师,这事不能耽搁。
宋老头当即决定让宋大河陪着宋应知回临风私塾搬行李,他则是带着宋应天去拜师。
只是宋应知人还小,跟着反而拖累宋大河,于是便让他先去宿舍待着,宋大河自己回去搬行李。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原以为这辈子不会再与她有牵连,谁曾想会阴差阳错的订下娃娃亲?!
他不知道的是,前世宋大河与宋二河也遇到黑熊了,当时二人躲在树上没出声。
小女孩也听了妈妈的话沿着小路跑去临芳县城,灰熊找到女孩母亲尸体后,直接拖着回了密林深处。
直到天大亮,有村民从小道上走过,两人才颤颤巍巍从树上下来,原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可他们在半路又遇到了小女孩。
怀着愧疚的心,两人陪着女孩在城外等了一天,后来发生的事与这一世无多大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小姑娘没去宋家,直接就被宋大河二人送去了桃花村。
回家后也没再提这事。
直至姑娘长得亭亭玉立,仍无一人上门求娶。
王家那边人开始着急,一番打听后才得知,原来当年灰熊吃掉女孩一家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时间一久,就传出了是女孩把爹娘克死的谣言。
加上害怕灰熊下山报复,一时间,谁家也不敢上门求娶这女娃子。
这样下去可不行,王家不能真养女娃子一辈子。
几经商量后,王家便又回来找到宋家,那会宋应知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整天和老周氏对着干。
一听王家不要聘礼,老周氏心花怒放,当即就同意了,左右宋应知也不听话,她还不想花钱给他娶媳妇呢!
两家人一拍即合,五天时间就把二人婚礼给办了!
婚礼当天,新娘是坐着牛车来的,除了几身衣裳啥也没带,宋应知被张氏一把拉到牛车跟前时,才知道自己成婚了。
没有聘礼也没办席连个喜字宋家都懒得贴,只有姑娘身上穿的一身红衣在提醒他,这一切都是真的。
回忆前世种种,宋应知一阵心酸。
那日情况凶险,她又那么小,担心她会从树上掉下去,他才将人抱在怀里,这阴差阳错的,竟然这么早就订下娃娃亲……
直到走进临芳城内,宋应知整个人都还在恍惚。
自己前世已经够对不起她了,这一世断不能做出退婚一事,不然,她一个被退了亲的孤儿,没有依靠,要怎么活下去……
说来,他对王氏也算有几分好感,但更多的是前世那十二年的深深愧疚与自责。
“哎……”
宋应知抬头看了眼身前高峨巍耸的城墙。
认命了。
罢了!
既已成定局,那就顺其自然吧。
因为私塾离得近,四人进了城后,宋老头与宋大河便去买了六礼,先带着宋应知去私塾。
宋童生此次给他推荐的私塾在临芳县比较出名,私塾先生是一位学富五车的秀才,其年岁也才四十有余。
可惜,私塾只收蒙学孩童做简单教学,一旦考上童生或者年岁超过十岁,便不能再留在私塾中。
宋应知先前就从宋童生口中得知,先生这些年都在参加乡试,没多大心思放在学子身上。
可又不想砸了自己招牌,便只收十岁以下的蒙童。
准备六礼时,宋老头顺着也把宋应天拜师要准备的礼物一道买了,因此耗了不少时间。
等四人到了私塾时,已经过了午时,这会私塾已经下学,大门早已紧闭。
宋老头只好将手里提着的礼物交给宋大河,带着宋应知前去敲门。
门很快就开了,一个老头从里面探出头来,他先是看了眼二人,随即眼尖的瞧见身后提着六礼的宋大河,顿时就明白了几人的来意。
“几位,可是来入学的?”
宋老头听到门丁这般问话,赶紧笑着说:
“正是!正是!这是临风私塾的宋童生写的介绍信。”
宋老头赶紧把宋应知刚才给他的介绍信递到门丁面前。
门丁见几人穿着并不富裕,即使有介绍信,他也不敢轻易就让几人进来,接过信后便道:
“你们先等一会,我去问问先生。”
私塾大门很快又给关上了,几人只好耐心等着。
这一次足足等了一刻钟,大门才再次打开。
“你们随我进来吧!”
几人一听,皆是一喜,提着礼物跟了上去。
进入私塾后,只见庭院中布置简洁却不失文雅。那位秀才先生正站在堂屋门口打量着众人。
看到宋应天时,先生顿时皱眉。
“两位可知,我这里只收十岁以下的孩子?”
宋应天平时霸道强势,在家里天不怕地不怕,可自打一进城就变得唯唯诺诺,寸步不离的跟着宋大河。
这会见先生盯着他,眼神威严,更是害怕得躲到宋大河身后。
宋老头一看,顿时明白先生误会了,赶紧笑着解释道:
“先生误会了,此次来求学的是我的这位三孙儿。”
宋应知赶紧向前几步,恭敬地行了一礼。
“学生宋应知拜见先生。”
闻言,先生脸上的表情缓和了几分,目光在六礼上停留片刻后说道:“东西暂且放下吧。”
见下人把六礼拿走后,先生看向宋应知一行人,继续说道:“昨日,宋兄已来与我提及过此事,你虽是他族中后辈,但想来我这私塾,可得天资聪慧才行。”
宋应知一听,明白了先生是想要考他,当即便道:
“请先生出题。”
先生沉思片刻,出了几个学问上的问题,宋应知皆应答如流。
一番考教过后,先生面露满意之色,“虽来得晚些,但根基还算扎实,留下吧。”
宋老头和宋应知皆松了口气,忙不迭地道谢。
“多谢先生!”
既然是友人的后辈,他也没打算为难宋应知。
“老夫姓孙,单名一个琢字,日后,你就称老夫为孙大夫子便是。”
学子们通常都是尊称先生为夫子,宋应知不明白孙秀才为何要加个“大”字,但还是恭敬道:
“大夫子。”
孙琢十分满意,又寒暄几句后,才说道:“今日天色已晚,你们先去收拾好住宿,明日一早再来上课。”
随后,孙秀才便叫了家丁过来把几人带去宿舍。
宋应知的行李都还在宋童生那,这一来一回要花不少时间,他们还要带宋应天去拜师,这事不能耽搁。
宋老头当即决定让宋大河陪着宋应知回临风私塾搬行李,他则是带着宋应天去拜师。
只是宋应知人还小,跟着反而拖累宋大河,于是便让他先去宿舍待着,宋大河自己回去搬行李。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