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灵山闲石人生

[第117章 九牛峰]

一、孽龙吐珠:朱砂坠地化妖邪

大禹治水后的第三百载,鄱阳湖底的孽龙精盘绕在沉砂礁上,龙目映着人间灯火,忽然发出桀桀怪笑:“大禹已死,这江南水乡,合该是我孽龙的龙宫!”他甩动龙尾,搅起千层浊浪,望向西北方的灵山——那里七十二峰如莲瓣簇拥,中央谷地正是绝佳的造海之地。

“先断了人间龙脉,再引长江水灌之!”孽龙精张开巨口,喷出九粒染着朱砂的龙涎,每粒都裹着千年沉砂的煞气。朱砂坠地之处,信州地界突然天昏地暗,九道红光刺破云层,落在灵山南麓的峡谷中。霎时,山岩崩裂,草木枯萎,九颗朱砂吸收地脉煞气,渐渐幻化成九头水牛精:首如丘陵,角似铁塔,浑身覆盖着赤红色鳞甲,腹下四蹄踏过之处,土地焦黑如炭。

为首的金牛精甩动尾鬃,一声闷吼震得山谷回响:“遵龙君令,先毁灵山粮仓!”九头各自为政,金牛精喷吐火焰焚烧梯田,水牛精踏裂河川,火牛精煽动赤焰,风牛精卷起狂飙……短短三日,灵山南麓的“稻香谷”化作焦土,百姓们跪在龟裂的土地上,望着天空中翻涌的赤云,哭声震天。

二、道人临峰:太极分光破迷雾

此时的华山云台峰,一位鹤发道人正对着青铜罗盘蹙眉。姜道人本是灵山脚下的樵夫,得遇仙师点化,在华山修行了三十载。罗盘上的磁针疯狂旋转,最终直指东南方的灵山,隐隐透出血光。“不好,是朱砂煞气!”他取下腰间的“太极拂尘”,拂尘穗子突然全部朝南竖立,正是家乡遭难的征兆。

“师父,山下百姓……”弟子清风欲言又止。姜道人长叹:“当年离家时曾立誓,若家乡有难,必以身为盾。”说罢化作青光,直扑灵山。未至谷口,已见九道妖雾盘旋,谷底传来孩童的啼哭声。他按落云头,只见一位老妇人抱着饿死的孙子,泪水滴在焦土上,竟腾起青烟——土地已被煞气侵蚀,连泪水都无法滋润。

“妖孽,住手!”姜道人展开祖传的“山河社稷图”,图中竟映出九头水牛精的本体:九粒朱砂分别对应“贪、嗔、痴、慢、疑”五毒与“风、火、水、土”四煞。他心中一惊:“原来是孽龙精用五毒朱砂炼就的煞妖!”

三、九牛踏谷:妖风卷地百草折

金牛精率先发难,独角泛起金光,直冲姜道人面门。他轻挥拂尘,太极图中浮出“艮”字山符,化作石墙挡住攻击。火牛精趁机喷出赤焰,瞬间将石墙熔毁,热浪烤得道人衣袍冒烟。姜道人不慌不忙,脚踏禹步,掐出“离火诀”,竟将火焰引入自身丹田,反哺太极图,图中灵山主峰突然发光,化作巨掌拍向火牛精。

“分头袭之!”水牛精低喝,九头各自施术:风牛精卷来狂沙迷眼,土牛精掀起泥石俱下,水牛精喷吐毒涎腐蚀法器……姜道人渐感吃力,忽见谷中百姓虽遭大难,却仍护着襁褓中的婴儿,心头一热,咬破舌尖,血滴在太极图上:“今日便以凡血,祭我道家护民之心!”

太极图轰然展开,竟将整个稻香谷笼罩其中。姜道人看见,每头水牛精的角上都刻着朱砂咒文,正是孽龙精的“造海符”。他恍然大悟:“原来九妖合阵,是要吸干灵山精血,为孽龙开道!”

四、太极锁妖:分筋错骨破阵图

“先断其阵眼!”姜道人认准金牛精——角上咒文最亮,必是首妖。他甩出三道“五雷符”,直击金牛精眉心,却见妖角一震,符咒竟被弹开。“好个铜皮铁骨!”他旋身飞上牛背,拂尘缠住牛角,运起“分筋错骨术”,竟将金牛精的颈骨错位,使其无法喷吐火焰。

其余八妖见状,围拢过来。姜道人不恋战,脚踏“北斗步”,在九妖之间穿梭,每过一妖,便以符纸贴在其腹下“涌泉穴”——那是朱砂煞气的汇聚之处。水牛角刚贴上符纸,腹中浊水便倾泻而出,竟将焦土滋润;火牛腹下符纸燃烧,反将赤焰引入地下,化作温泉。

“老道士,你敢伤我兄弟!”金牛精怒吼着撞向山壁,竟震落巨石砸向百姓。姜道人心中一紧,竟放弃防守,以肉身挡住巨石,背部被划出道道血痕。百姓们见状,纷纷捡起石块砸向妖牛,孩童们的哭喊声、妇人的咒骂声,竟形成一股无形之力,助姜道人稳住阵脚。

五、血祭山河:丹书铁券镇妖邪

激战三日,姜道人已伤痕累累,太极图的光芒也黯淡下来。他望向远处的灵山主峰,忽然想起师父临终所言:“护民之术,不在法力高低,而在与土地共生之心。”遂闭目凝神,以掌心按在谷中焦土上,默念“灵山血咒”——那是只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凡人,才能催动的禁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现!”他一声清喝,九座虚影化作九道山符,分别印在九妖头顶。金牛精的角断落,化作赤石;火牛精的鳞甲剥落,凝成红岩;水牛精的四蹄陷入地底,化作青岩……九妖挣扎着跪倒在地,渐渐现出原形——九粒被符咒封印的朱砂,深深嵌入山谷的岩缝中。

六、化石成峰:九牛伏地护灵根

姜道人踉跄着站起身,见九颗朱砂已与大地融合,化作九块形态各异的巨石:有的如牛首回望,有的似牛蹄踏地,有的像牛尾卷曲,每块石头上都刻着他亲手写的镇妖符。他取出随身携带的“丹书铁券”,将九妖的精魄封入石中,铁券上的字迹自动刻在岩面上,形成永恒的封印。

“多谢仙长救命!”百姓们跪成一片。姜道人却摇头:“我本是凡人,不过做了该做的事。”他指着九块巨石:“它们虽被封印,却能守护地脉,今后谷中土地,会比从前更肥沃。”果然,次年春耕,被妖火焚烧的土地上竟长出双穗稻,用巨石旁的泉水灌溉,收成比往年多了三成。

为感谢姜道人,百姓们在谷口修建“镇龙观”,将他的画像供奉其中。而那九块巨石,从此被称为“九牛石”,所在的山峰,也因此得名“九牛峰”。每当暴雨倾盆,巨石表面会浮现出红色纹路,如同牛身上的伤痕,那是当年激战留下的印记。

七、岁月留痕:石上苔痕记往劫

魏晋时期,道教兴盛,镇龙观成为江南名观,观主在九牛峰下发现“丹书铁券”残页,上面详细记载了姜道人收服九妖的经过,遂将这段故事刻在石碑上,供后人瞻仰。唐代诗人韦应物路过灵山,见九牛石形态各异,题诗壁上:“九牛伏地镇妖邪,一片丹心照汗青。”

宋代,九牛峡谷遭遇百年一遇的山洪,其他山谷皆遭冲刷,唯有九牛峰下的村落,因九块巨石形成天然屏障,安然无恙。村民们发现,洪水过后,巨石表面的符咒竟发出微光,将泥沙自动排向山谷两侧,从此相信这是神牛在默默守护。

近代,有地质学家考察九牛峰,发现九块巨石的材质与周边岩石迥异,含有特殊的矿物质,能调节土壤湿度。他们不知道,这正是当年朱砂煞气与灵山龙脉融合后的神奇效果,每到旱季,巨石缝隙中便会渗出细流,滋润着下方的梯田。

八、云栈寻幽:雾里青牛说古今

孟夏,灵山景区的九牛峡谷栈道上,导游小张正给游客讲解:“大家看前方那九块巨石,就是传说中的九牛石。你们看,第一块像不像牛首?它的角断了一截,据说是姜道人当年打断的……”

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一位老人摸着石面上的纹路,忽然惊呼:“这些刻痕,竟和我家祖传的《镇龙图》一模一样!”原来,他正是姜道人的后人,家中世代相传着这段故事。小张笑着点头:“没错,我们当地人都说,摸一摸牛石,能沾点护佑的福气。”

喜欢大话灵山请大家收藏:()大话灵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