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灵山闲石人生

[第114章 葛仙峰]

一、仙翁降世:丹炉飞焰照灵山

东汉光和二年的重阳,信州地界的云雾格外清透。一位鹤发童颜的道人负手立于云头,手中拂尘系着五色彩幡,腰间悬着青铜丹炉,炉身刻满《灵宝经》符文。他正是葛玄,自太学辞官后已云游十载,此刻俯瞰灵山诸峰,忽见东北方向有紫霞聚顶,如丹炉飞焰,正是“宝地开坛”的征兆。

“好个藏丹聚气之所!”葛玄足尖轻点,丹炉率先坠向峰巅,落地时竟在岩石上烙下八卦印记,炉中残余的九转金丹粉化作星雨,洒向山谷。他踏云而下,见此峰形如倒扣的丹鼎,峰顶平台平整如砥,东侧生有三株千年古松,枝桠交错如华盖,正是“三才聚灵”之象。更妙的是,峰腰处天然形成三层岩台,恰似丹炉的风火、水脐、药鼎,暗合道家“三元归一”之理。

“就叫葛仙峰吧。”葛玄抚掌而笑,解下丹炉置于峰顶,炉中突然腾起青焰,自动点燃岩缝中暗藏的硫黄矿脉,竟形成天然的炼丹火池。他又以拂尘轻点古松,松针间立刻渗出晶莹的松脂,滴入丹炉旁的石凹,化作“松露泉”,泉水甘冽,正是煎药的上佳之选。

二、丹房初辟:松烟墨火写灵枢

葛玄在峰腰的中层岩台搭建“灵宝丹房”,以松木为梁,树皮为瓦,房檐下悬挂着自炼的“五雷镇邪铃”。丹房内,青铜丹炉踞于中央,炉下的硫黄火池昼夜不熄,炉旁的药架上摆满了他从各地采来的珍稀药草:昆仑山的雪参、蓬莱岛的珊瑚草、终南山的千年茯神,在松露泉的雾气中轻轻摇曳。

初到山中,葛玄便发现山民多患“山岚瘴气之症”,轻则上吐下泻,重则昏迷不醒。他踏遍灵山深处,以袖中五色彩蝶辨认可入药的灵草——彩蝶停驻之处,必是良药所在。某日,他在背阴岩缝中发现一种叶片如掌的青草,蝶翼触碰时竟泛出金光,正是《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金掌莲”,可解百毒。

“此草需晨露浸润,午阳晒干,方得全效。”葛玄教村民们在丹房外的石坪上晾晒药材,亲自示范“五气煎药法”:以松露泉为引,辰时起火,巳时下药,午时调火,未时收膏,申时服用。他还将炼丹时剩下的药渣埋入峰土,竟催生出土质细腻的“丹砂泥”,涂在伤口可加速愈合。

三、瘟疫肆虐:悬壶济世渡迷津

中平元年,中原大乱,灵山一带爆发“赤斑疫”,患者全身起红斑,高热不退,十室九空。葛玄正在峰顶炼制“灵宝祛瘟丹”,忽见山脚下升起黑烟——那是百姓焚烧病尸的焦臭味。他长叹一声,取下丹炉,倒入整株金掌莲,又咬破指尖,滴入三滴心头血:“今日便以丹炉为舟,渡此劫波。”

丹炉化作青铜巨鼎,载着葛玄飞入疫区。他以拂尘扫过病榻,五雷镇邪铃发出清越之音,竟将附着在患者身上的疫气震散;又将炼好的丹药溶于松露泉,用竹管喷向村落,水雾所及之处,红斑渐消。面对奄奄一息的孩童,他解开道袍,以掌心的丹砂印记贴在孩子眉心,渡入真气:“莫怕,仙翁在此。”

月余间,葛玄踏遍七十二峰,采集了灵山所有的金掌莲,甚至深入险绝的“蛇纹岩”,被毒蟒咬伤手臂,却忍痛将蛇胆入药,制成“灵蛇祛毒散”。当最后一位患者康复时,他的道袍已沾满药渍和血污,丹炉的符文也黯淡了三分,却仍笑着对百姓说:“病灾如雾,心正则散,莫要慌了生计。”

四、丹书传世:玉简金函授妙术

疫情过后,葛玄在丹房外设下石案,白日治病,夜晚则将毕生所学刻入玉简。他编着《灵宝采药经》,详细记载灵山百种药草的性味、采集时辰和炮制方法;又创“五禽吐纳术”,教孩童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增强体质;甚至改良了山民的饮食习惯,将丹砂泥烧制的陶罐赠给百姓,叮嘱“粥煮七分,留三分养锅气”。

某日,一位名叫青岩的少年跪在丹房前,恳请学艺。葛玄见他掌心有丹砂胎记,知是有缘,便收为弟子:“学医先学德,炼丹先炼心。”他带青岩踏遍灵山,指着悬崖上的灵草说:“此草生在险处,需冒死采摘,却能救人性命,你敢采否?”见青岩毫不犹豫地点头,才将“飞岩走壁术”倾囊相授。

随着声名远播,常有州郡官吏前来礼聘,愿以千金相赠。葛玄却指着丹炉笑道:“我这丹炉只炼救人药,不炼发财丹。”他在丹房门前立起木碑,上刻“医不避险,药不藏私”八字,从此求医者只需带一束新采的药草,或帮着打理丹田,便可入门问诊。

五、天诏临峰:金阙威严压云巅

建安五年,葛玄正在峰顶观星,忽见北斗七星连结成“锁”状,心知天庭已有察觉。三日后,九位金甲天将踏剑而来,为首者手持玉帝金旨,声如滚雷:“下界葛玄,私传仙术,聚敛人气,着即卸去凡胎,回天受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葛玄轻抚老村长的手,将随身的玉扳指取下,放入松露泉:“此泉今后会自动涌出祛病水,你们只需晨昏祭拜,莫要荒废农桑。”转身对天将拱手:“容我与弟子交代后事,即刻随你们回天。”却在步入丹房时,以“袖里乾坤”之术,将毕生心血——三卷玉简、半炉金丹、五雷镇邪铃,全部融入峰体岩纹。

六、丹战九霄:宝鼎飞烟抗天威

紫微天网降下时,葛玄正站在峰顶丹炉旁,青岩率百姓在峰下结起“人丹阵”,以诚心之力为他护法。天将们祭起“斩仙飞刀”,却见丹炉突然爆发出万道金光,炉中飞出无数药雾凝成的白鸽,啄向飞刀。“尔等可知,此炉炼的是人间疾苦,收的是百姓心香?”葛玄甩袖祭出五雷镇邪铃,铃声化作实质的符篆,在天网上烧出窟窿。

主阵的“武曲星君”大怒,挥剑斩向峰腰丹房。葛玄不慌不忙,双掌按在丹炉上,喝一声“丹炉化鼎”,整座葛仙峰竟如青铜巨鼎腾空而起,炉中硫黄火池的火焰化作九条火龙,绕峰游走。更妙的是,峰体岩纹中浮现出《灵宝经》经文,每道纹路都对应着一位百姓的祈愿,竟将天兵的法力转化为滋养土地的灵肥。

“老葛,你竟敢以凡界人气抗天?”武曲星君的盔甲被火龙烤得发烫,惊怒交加。葛玄却盘坐炉顶,取出最后半粒金丹:“人气即天威,民心即天命。”说罢将金丹投入火池,火焰骤燃,竟在云端写出“护民”二字,字迹金光闪闪,连南天门都隐隐震动。

七、化石为丹:金身永镇葛仙台

当第十七道“天罚雷”劈落时,葛玄的道袍已被烧穿,露出内里闪烁着丹砂光的躯体——原来他早已将自身炼成“人丹”,肉身便是最坚固的法器。他望着峰下跪求的百姓,忽然笑了:“丹成必凝,人成必化,这便是我的劫数。”说罢,双掌按在丹炉上,炉中火焰突然熄灭,整个人如融化的金丹,渐渐融入峰体。

“仙翁!”青岩哭喊着扑向峰顶,只见葛玄的身影化作一尊盘膝而坐的石像,左手握半柄断铃,右手托着丹炉,炉中竟还冒着淡淡青烟。石像落成的瞬间,峰体岩纹全部亮起,形成一幅巨大的《采药图》,正是葛玄生前所绘的灵山药草分布图。

天兵们见“人丹合一”已成,知道再难动摇葛仙峰,只得悻悻回天。临行前,武曲星君望着石像叹道:“痴儿,你可知这一化,便是永堕人间,再无羽化登仙之日?”却不知,石像的眉心间,正闪烁着他当年融入峰体的玉简光芒——那是他留给人间的“灵宝心灯”。

八、丹火长明:万载烟霞仰仙风

三国时期,葛仙峰下的村落遭遇兵灾,百姓躲入峰间岩洞,竟发现岩纹中的玉简自动显形,指引他们找到隐秘的药库;唐代天宝年间,药王孙思邈登临此峰,见石像掌心的丹炉青烟竟能治病,遂在《千金方》中记载“葛仙峰烟,可愈沉疴”;宋代苏轼任上饶知州时,曾在石像前煮茶,见松露泉中浮现丹炉倒影,题诗壁上:“丹炉化峰峰化仙,一片冰心在玉壶。”

近代抗战时期,日军飞机轰炸灵山,炸弹却在葛仙峰上空自动转向,飞行员事后回忆,曾见云端有老道持炉而立;2008年汶川地震,灵山震感强烈,唯有葛仙峰稳如泰山,石像手中的丹炉竟流出红色药液,经检测含有天然止血成分,救了许多伤员。

夏至,灵山景区的缆车缓缓升起,导游小陈指着远处的丹鼎形巨峰:“那就是葛仙峰,海拔1096米,峰顶的丹炉遗迹至今仍有青烟冒出,科学解释是地下硫黄矿自然挥发,但我们当地人都说是葛仙翁的丹火未熄……”

游客们在石像前驻足,见丹炉石凹中盛着清澈的泉水,纷纷取杯接饮。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中医忽然老泪纵横:“我爷爷的爷爷曾说,当年瘟疫盛行,是葛仙翁用掌心的丹砂救了全村,这泉水里,分明有他当年渡给患者的真气。”

喜欢大话灵山请大家收藏:()大话灵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