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灵山闲石人生

[第97章 鼠捕峰]

一、戊申大祲:鼠患肆虐破山城

明嘉靖三十四年的霜降,铅灰色的云翳像被嚼烂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灵山北麓的谷阳城上。王老汉蹲在坍塌的粮仓前,枯枝般的手指扒拉着混着鼠毛的谷粒,三石新收的粳米只剩半石,米袋上的破洞边缘沾着暗灰色的鼠毛,像被火燎过的伤口。地窖里的腌菜坛全被啃出蜂窝状的窟窿,咸涩的菜卤混着鼠屎,在青石板上结出黑色的霉斑。

"他娘的,老鼠比鞑子还凶!"村正李贵抱着个缺角陶罐,罐底的粥渣早被舔得干干净净,房梁上突然窜过几只灰鼠,细长的尾巴扫落陈年的泥灰,掉进他的粗瓷碗里,惊起满场咳嗽。祠堂前的老槐树下,十几个老汉围成一圈,每人脚边都摆着被咬穿的粮囤,空气中弥漫着陈粮发霉的酸腐味。

县太爷的告示早在半月前就贴在城门上,黄纸边角被老鼠啃出不规则的缺口,朱砂写的"戊子鼠灾"四个大字缺了右下角,像被鼠牙咬掉的。"从浙江到江西,运河的漕粮被咬断,盐引文书成了鼠窝。"李贵砸吧着旱烟,火星在暮色里明明灭灭,"城隍庙的供果刚摆上,转眼就剩核儿,连城隍爷的胡子都被啃秃了。"

玄机子就是在这时踏进谷阳城的。他背着褪了色的八卦囊,草鞋上沾着红、黄、青三色泥土——那是龙虎山的丹砂土、三清山的云雾土、武夷山的茶垢土,囊中有本残破的《搜神记》,翻到"灵鼠篇"时,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师父临终前的血字:"戊申年,地火相冲,鼠灾起于艮位,唯有玉华洞灵鼠可治。"他的师父青虚子,正是三十年前在玉华洞见过仓灵君的最后一位茅山弟子。

二、玉华寻真:雪鼠洞里叩仙扉

玉华洞在灵山深处,洞口如巨兽的咽喉,终年腾着硫磺味的热气,洞口的石壁上布满蜂窝状的鼠洞,偶尔有灰鼠探出头,见着生人便吱吱叫着缩回去。玄机子在洞前跪了三天,掌心的《灵鼠符》用朱砂混着自己的血写成,被露水浸透后,红色渐渐渗进岩石,勾勒出模糊的鼠形纹路。

子时三刻,洞穴深处传来石磨转动般的声响,潮湿的空气中突然弥漫开金属的冷硬气息。"人间鼠患,关我何事?"阴影中传来幼童般的声音,却带着千年积淀的苍凉,"五百年前,吾因私纵鼠群到人间觅食,被剥去神职,如今不过是只断了尾椎的凡鼠。"

玄机子抬头,洞顶倒悬着只雪色巨鼠,体长三尺有余,眼珠泛着玛瑙般的红光,尾尖缠着九道金箔,其中三道已断裂,露出底下暗红色的皮肤——正是传说中曾司掌天下鼠类的"仓灵君"。他解开八卦囊,取出半块残破的玉璜,璜身刻着五谷纹样,边缘还留着啮齿类动物的咬痕:"这是当年您赐给先民的'止鼠璜',谷阳城的百姓至今还在祠堂供奉,璜碎了三道,鼠患便起了三次。"

巨鼠的红瞳忽然收缩,像是被什么刺痛了:"璜碎则神力散,吾早就是个废神了。"玄机子叩首,额头贴在冰冷的岩石上:"百姓不求神力,只求一线生机。今岁的鼠群啃光了越冬的种子,来年春日,满山将无青苗可种。"他想起三天前看见的场景:村西的张娘子抱着饿死的婴儿痛哭,尸体上布满鼠咬的血痕。

洞穴深处传来密集的吱吱声,像是无数老鼠在开会。许久,巨鼠甩尾掷下片金鳞,鳞片上还带着体温:"去峰顶的风穴,那里有吾蜕下的鼠毛,可制'引鼠幡'。记住,天亮前必须离开,否则..."话未说完,洞穴深处传来巨石滚动的声响,巨鼠的身影已消失在黑暗中,唯有金鳞在雪地上泛着微光,鳞片边缘刻着细小的"仓"字。

三、风穴凝霜:冰崖之上遇奇鼠

鼠捕峰的峰顶风穴,终年刮着刺骨的北风,玄机子攀着结冰的岩缝向上,八卦囊在腰间晃荡,里面装着从玉华洞带来的金鳞和半块止鼠璜。海拔两千米的绝壁上,他的草鞋早已磨穿,脚趾冻得麻木,忽然,嵌在指甲缝里的金鳞突然发烫,照亮了岩壁上密密麻麻的鼠爪印——这些爪印竟组成了《神农灭鼠经》的残篇,每个字迹都被鼠涎浸成深褐色,记载着"以鼠治鼠五谷轮回"的古法。

"小心!"山风中忽然传来童声。玄机子脚下一滑,冰层碎裂的声音在空谷中回荡,整个人向悬崖坠去,千钧一发之际,金鳞突然化作细绳缠住他的手腕,将他吊在半空。岩壁上,三只巴掌大的小松鼠正用尾巴指着他脚下的冰缝,毛色雪白,眼瞳却是幽蓝:"那里有百年鼠王的巢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这才发现,巨鼠的前爪下护着七只幼鼠,最小的那只还在吃奶,粉色的皮肤透着微光。"原来你不是灾鼠,是护子的母鼠。"玄机子叹道,想起谷阳城中同样护子的张娘子,"可你的族群啃光了百姓的粮食,他们的孩子也要饿死啊。"巨鼠听懂了人话般,眼中竟泛起水光,松开嘴,粟米掉在冰面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四、鼠王归寂:万鼠迁徙惊天地

黎明前的一刻,玄机子带着仓灵君的鼠毛和灾鼠的一缕胡须回到谷阳城。祠堂前的空地上,百姓们跪在雪地里,怀里抱着最后一点杂粮,孩子们的啼哭声响成一片。玄机子将鼠毛放在火盆中,青烟竟在空中聚成仓灵君的虚影,虽然只有孩童般大小,却让所有老鼠都伏地不起。

"吾曾是仓廪之神,司掌天下鼠类。"虚影望着跪在雪地里的百姓,尾巴上的金箔发出微光,"五百年前,见人间饥荒,便纵鼠群啃食官仓,却触怒天条,被斩去尾椎。如今鼠灾又起,实乃天地失衡之兆。"他看向玄机子手中的灾鼠胡须,"唯有让灾鼠归位,成为鼠群的首领,带领它们迁徙至北方苦寒之地,才能平息鼠患。"

玄机子在鼠捕峰顶的风穴前布下八卦石阵,将灾鼠安置在阵中,又将止鼠璜残片嵌入石阵中心。当第一缕阳光照在鼠捕峰上时,漫山遍野的老鼠突然集体向北迁徙,成千上万只老鼠排成整齐的队列,脚掌踏在雪地上,发出沙沙的响声。最神奇的是,所有老鼠都绕开了农田和民宅,领头的灰鼠竟衔着颗饱满的粟米,放在新翻的田土里。

王老汉在田埂上捡到那颗粟米,发现米粒上刻着细小的"歉"字,像是鼠爪抓出来的。他想起昨夜梦见的场景:仓灵君站在云端,身边跟着无数老鼠,每只老鼠眼中都含着泪水,向百姓们作揖。"原来老鼠也懂歉疚。"他颤抖着将粟米埋进土里,忽然发现,所有被老鼠啃过的田埂,都被鼠群用泥土堵上了缺口。

五、石鼠立碑:祠前香火祭仓灵

翌年春分,百姓们凑钱在鼠捕峰顶建起了"仓灵祠"。祠堂中央是尊三尺高的石鼠像,鼠首人身,腰间系着象征五谷的彩绳,右手托着盛满粟米的玉盘,左手指向北方——那是鼠群迁徙的方向。石鼠像的眼睛用玛瑙镶嵌,尾尖的九道金箔是百姓们熔了家中的首饰所铸,虽然只有三道完整,却在阳光下烨烨生辉。

玄机子在祠堂的石碑上刻下《鼠捕峰记》,详述了仓灵君的过往:"昔者仓灵司鼠,因仁心纵鼠觅食,触怒天条,被贬人间。今其毛血化阵,止息鼠患,实乃天地循环之道。"碑文末句尤其醒目:"鼠患非鼠过,乃人不知节也。良田开垦无度,仓廪囤积无度,故鼠群来索债。"

每逢冬至,当地百姓会在祠堂前举行"送鼠节"。他们用新麦面捏成老鼠形状的面食,在鼠首处点上红点,放在石鼠像前的陶盘里,再洒上雄黄酒。传说这样做,仓灵君便会保佑来年五谷丰登,鼠类只在荒山野岭觅食,不再侵扰百姓。最虔诚的李贵,还会在祠堂后种下"鼠尾草",叶子细长如鼠尾,却是老鼠最讨厌的气味。

六、灵鼠余韵:千年风霜话平衡

清乾隆年间,徽州商队路过鼠捕峰,见石鼠像的玉盘里竟真的长着永不枯竭的粟米。带队的商人起了贪心,想偷走玉盘,当晚便梦见巨鼠咬他的帐帘,醒来发现所有货物都被老鼠啃出了"贪"字痕迹,连银钱都被啮齿刻上了警示纹路。从此,商队路过必拜石鼠,留下的铜钱在祠堂前堆成了"戒贪池",池水清澈,倒映着石鼠像的影子,仿佛在时刻提醒世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近代的1942年,江西遭遇大旱,谷阳城的百姓在石鼠像前祈雨。第三天清晨,峰顶的风穴竟流出清澈的泉水,水中漂着几缕雪色鼠毛,喝起来带着淡淡的谷香。人们都说,这是仓灵君用最后的神力化水救民,石鼠像的眼睛在那几日格外明亮,尾尖的金箔夜夜发光,照亮了整个山谷。

如今的鼠捕峰,成了灵山的奇景之一。游客们会在石鼠像前抚摸它的尾巴,传说能带来"不被偷抢"的好运。峰顶的风穴依然呼啸,但风中不再有鼠类的尖啸,反而夹杂着谷物成熟的香气。山脚下的博物馆里,陈列着当年的止鼠璜残片和《鼠捕峰记》拓本,每到阴雨天气,残片上的鼠形纹路就会隐隐发光。

喜欢大话灵山请大家收藏:()大话灵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