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妆台峰]
大唐开元二十三年的春分,灵山北麓的杜鹃开得惊心动魄。海拔千丈的妆台峰巅,七块白玉石错落地排列成镜台模样,最高处的"望仙石"上终年萦绕着淡粉色的雾岚,远远望去,宛如一位簪花的仙子正对镜梳妆,鬓边的云鬓化作流霞,垂落的丝巾幻成飞瀑——这便是传说中灵儿仙子最后的姿态。石面映着天光时,可见淡淡胭脂色纹路,山民们说那是仙子晨起梳妆时不慎滴落的胭脂,历经千年,在石上洇成了永恒的妆容。
山脚下的清照书院里,十七岁的子墨正借着晨露研墨。他的青衫补丁摞着补丁,却洗得发白,砚台是用灵山特有的紫金石凿成,每当晨光掠过峰巅,石面上便会浮现出若隐若现的胭脂色纹路,与妆台峰的雾岚遥相呼应。"公子,鹿又来讨水喝了。"书童阿青捧着陶碗进来,碗里盛着昨夜接的山泉水,水面漂着几片新采的杜鹃花瓣,粉白相间,像极了春日的云霞。
子墨搁下狼毫,看见院角的梅花鹿正用湿润的鼻尖蹭着石墙。三日前他在山径上发现这只左前蹄受伤的生灵,用金疮药细心包扎,如今鹿腿上的绒毛已重新长出,在晨光里泛着绸缎般的光泽。它的眼睛尤其清亮,映着晨雾时,竟能看见淡淡的星辉流转——他不知道,这双眼睛正是天庭司晨仙女灵儿的法眼所化,三日前她为了近距离看他,特意化作受伤的鹿,却不想被他救起,从此便多了份牵挂。
二、绛绡初落:晨雾里的初相遇
灵儿第一次看见子墨,是在谷雨时节的黄昏。她正乘着晨雾巡视周天星位,途经灵山时,忽见山脚下的溪涧边,一个书生正将自己的青衫脱下,裹住一只被暴雨淋湿的雏鸟。他的布鞋陷在泥泞里,发带早已松垮,却全然不顾,只专注地用体温温暖那只瑟瑟发抖的小生命。雨水顺着他的下颌滴落,在衣襟上砸出深色的斑点,却不及他眼中的温柔万分之一。
"痴儿,人与禽鸟终有别。"灵儿轻笑,指尖掠过云雾,却见书生从怀中掏出半块炊饼,掰成碎屑撒在岩石上,惊起的流萤竟在他掌心聚成小小的灯盏。那一刻,她忽然想起三百年前在蟠桃园见过的"照夜金萤",唯有心怀赤忱之人,才能引得灵物亲近。她忍不住按落云头,化作村女模样,袖中藏着从天宫带来的"凝露丸",可治百伤。
次日清晨,子墨在书院门口发现了一篮新鲜的荔枝。果实带着晨露的清凉,最底层压着片玉简,上面用朱砂画着避雨符——他不知道,这是灵儿用七片朝霞换得的天宫灵果,更不知昨夜她为了绕过天庭的司命镜,在南天门足足等了三个时辰,生怕被发现动了凡心。当他拿起玉简时,上面的朱砂忽然化作流萤,在他指尖绕了三圈,才渐渐消散,像极了仙子临走时的回眸。
三、青鸾镜里:镜湖夜话诉衷肠
芒种时节,灵山迎来了十年一遇的"镜湖奇观"。妆台峰下的镜月湖在午夜时分平静如镜,能映出天上星辰与人间灯火的重叠之景。灵儿化作村女阿秀,提着纱灯与子墨并肩立于湖畔,看他用枯枝在沙滩上画着《周礼》中的井田图,衣摆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月光为他的侧脸镀上银边,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让她想起天宫里的"逐月仙君",却比那石像多了千万分的温柔。
"阿秀可曾读过书?"子墨忽然抬头,撞见她眼中流转的星辉。灵儿指尖轻划,湖面上竟浮现出《诗经》的词句,每字每句都乘着流萤漂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她看见子墨的耳尖渐渐泛红,像极了天宫里熟透的蟠桃,忽然恶作剧地一挥手,让"窈窕淑女"四字化作蝴蝶,停在他的发冠上。他伸手去捉,蝴蝶却调皮地飞向湖心,惊起一圈圈涟漪,将天上的星河揉碎在水面。
真正的泄露源自那场突如其来的山火。七月流火,五府岗的枯枝被雷火引燃,火势借着风势迅速蔓延,子墨不顾安危冲进火场抢救书院典籍。灵儿情急之下显露出仙身,发间的星坠步摇光芒大盛,双袖挥出漫天晨露,化作蓝色的水幕扑灭了火焰。当他看见她背后舒展的光翼,忽然想起县志里记载的"妆台仙子"传说,却在开口前被她按住了唇:"莫怕,我只是想多看你几日。"她的指尖带着晨露的清凉,却让他的心泛起滚烫的涟漪。
四、金銮动怒:仙娥私恋触天条
天庭的震怒来得比预想中更快。秋分那日,灵儿正在峰巅为子墨缝制冬衣,丝线是用晨雾捻成,针脚间藏着能驱寒的日光精魄。忽有金光自天而降,六位金甲天将踏云而来,腰间悬着的"追仙索"泛着冰冷的银光,为首的天将展开玉牒,声音如寒冰碎裂:"司晨仙娥私动凡心,触犯天条,速随我等回返天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夜。灵儿引动妆台峰的七块镜石,结成"璇玑护心阵",每块石头都映出她不同的姿态:或抚琴引雾,琴音化作冰棱射向天将;或挥袖成河,水流在山间织成防护网;最动人的是中央石镜,映出她与子墨在湖畔共读的场景,让天将们的追仙索数次凝滞。但天庭的"焚心雷"终究厉害,当第七道雷火劈下时,她的发簪断裂,化作峰巅的七根望柱,每根柱子都刻着她对人间的眷恋。
五、玉骨化峰:晨露为眸护苍生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灵儿知道自己撑不住了。她望着山脚下奔来的子墨,他的衣襟已被荆棘划破,手中紧握着她遗落的绣帕——那是她用三千年晨露绣成的,上面绣着镜湖的波纹。"子墨,你看。"她微笑着张开双臂,晨雾在她周身聚成透明的霓裳,发间的星坠化作点点流萤,"灵山的每一滴晨露,都是我看着你的眼睛。"
追仙索最终穿透了她的仙体。在化作星光的瞬间,灵儿将自己的本命法宝"青鸾镜"嵌入妆台峰顶,镜中封印着她对人间的最后眷恋:镜台石是她的妆奁,望仙石是她的鬓簪,环绕的云雾是她未及换下的罗裙。而她的眼泪,化作了峰间二十四眼清泉,每眼泉都映着不同的时节——春分的杜鹃在泉中绽放,夏至的流萤在泉中飞舞,秋分的明月在泉中沉璧,冬至的初雪在泉中凝结。
子墨在峰下哭得昏过去时,山民们看见妆台峰的雾岚第一次变成了红色,像是仙子的胭脂染透了云鬓。当他醒来,发现手中握着块温热的石头,上面天然生着"灵儿"二字,笔画间还凝着未干的晨露,仿佛仙子刚刚提笔写完最后一笔。从此,他每天都会登上峰巅,对着青鸾镜诉说心事,哪怕镜中再无回应,他也相信,她的目光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
六、镜湖千年:相思成雾绕峰巅
此后三十年,子墨在妆台峰下建了座"望仙书院",每日清晨都会登上峰顶,对着青鸾镜诉说心事。他发现,每当念及与灵儿相处的细节,镜中就会浮现出当年的场景:她为他研墨时,指尖的星光落入砚台,化作会发光的墨点;她在镜湖画诗时,裙摆的流苏扫过湖面,惊起的涟漪竟组成了诗句;甚至连她恶作剧时眼角的笑纹,都清晰得仿佛昨日,让他忍不住伸手去触碰,却只摸到镜面上的凉意。
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战火蔓延至信州。一支叛军企图火烧灵山,却在接近妆台峰时,看见峰巅的云雾化作千军万马,为首的女将衣袂飘飘,正是传说中灵儿的模样。她的发间星坠步摇光芒大盛,手中握着用晨露凝成的长剑,每一剑挥出,便有冰棱从天而降。贼首的弓箭刚要射出,弓弦上忽然凝结出冰晶,落地时竟成了朵朵杜鹃,吓得叛军连夜退走。山民们都说,这是灵儿在天上看见人间疾苦,特意显灵护佑。
宋代以后,妆台峰成了天下有情人的朝圣地。每逢七夕,便有情侣带着镜子登上峰顶,据说能在青鸾镜的残光里看见自己的前世今生。有位叫李师师的汴京歌妓曾在此题诗:"一镜千年照鬓丝,妆台云影是相思。青鸾不渡银河水,只向灵山化雪姿。"她对着镜湖拨琴,琴弦上凝结的晨露竟化作灵儿的虚影,与她和唱,让在场众人潸然泪下。
七、云鬟雾鬓:千年梳妆照人间
明代万历年间,信州知府钱德洪在峰巅发现了一段残缺的仙文。经考据,那是灵儿在化峰前刻下的《护山咒》,每句都藏着晨露的精魄:"朝云为鬓,暮雾为裳,灵山有女,护此膏壤。"他依着咒文在峰腰修建"凝妆亭",亭中石桌刻着棋盘,相传对弈者若心怀赤诚,棋子便会化作蝴蝶,绕着妆台峰飞舞。有对老夫妇在此对弈时,棋子竟组成了"相守"二字,落在他们的发间,化作不会凋零的杜鹃。
最神奇的当属"妆台晓雾"的奇观。每日寅时三刻,峰巅的云雾会自动聚成女子梳妆的剪影,先是挽髻,云鬓如瀑;再是簪花,杜鹃化作玉簪;最后对镜一笑,晨光便会穿透雾岚,在峰壁上投下七彩光晕。山民们说,这是灵儿在向子墨展示新学的妆容,千年来从未间断。曾有位画师在此守候百日,将每个梳妆的瞬间绘成《晨妆图》,每幅画中的仙子,眼中都含着化不开的温柔。
清乾隆年间,才子袁枚游灵山,在妆台峰下遇见一位卖镜的老妪。她的镜奁里藏着片碎镜,映出的不是自己的容貌,而是千年前子墨在镜湖画诗的场景。"这是仙子的青鸾镜碎片。"老妪说,"凡真心相爱的人,都能在镜中看见属于自己的晨光。"袁枚接过碎镜,竟看见镜中浮现出自己与亡妻的过往,泪水顿时模糊了视线。从此,他在诗中写道:"妆台峰上镜光寒,照尽人间未了缘。"
八、长留人间:晨露凝霜护万年
如今的妆台峰,石阶上布满了历代情侣刻下的誓言。有的用朱砂写着"生生世世",有的用玉佩摆成心型,最动人的是块唐代的石碑,上面刻着模糊的字迹:"子墨每日卯初至此,观镜中卿影,如晤生平。"经考证,正是当年那位书生的手泽。石碑旁长着株奇异的杜鹃,花瓣呈淡金色,晨露落在上面,会映出灵儿梳妆的虚影。
山脚下的清照书院早已扩建为"灵儿祠",祠内供奉着灵儿的白衣塑像,鬓边别着用晨露凝结的水晶花。每月十五,总有百姓带着新采的杜鹃来此供奉,花瓣落在香案上,会自动排成梳妆的图案。有位母亲抱着生病的孩子来祈福,刚把杜鹃放在案上,孩子便咳出了体内的寒毒——这是灵儿的清泉在护佑众生。
喜欢大话灵山请大家收藏:()大话灵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