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金简之谜]
一、拥笔峰晨露
清晨,太阳还未升起,灵山被一层薄薄的晨雾笼罩着,宛如一幅尚未干透的水墨长卷。远处的山峰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
胡超站在灵山的峰巅,他的脚下是一片青灰色的岩脊,那是拥笔峰的一部分。岩脊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宛如一支倒悬的狼毫笔锋,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
胡超的足底踩在苔藓上,感受到一丝沁人的凉意。苔藓上的露珠在蕨类植物的羽状叶片上滚动,每一颗都像是凝聚了远山的轮廓。当微风吹过时,露珠便簌簌滚落,在腐叶层上敲出细碎的清响,仿佛是大自然在演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胡超深吸一口气,松针的冷香和湿润的泥土气息一同涌入他的胸腔,让他感到一种清新和宁静。就在这时,他忽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墨香,这股香气并非来自文人砚台的沉郁,而是带着一种草木初萌的清新,仿佛是春天的第一缕微风,轻柔而迷人。
胡超被这股墨香吸引,不由自主地望向左侧的崖壁。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处被藤蔓遮掩的岩洞,洞口垂落的绿萝在风中轻轻摇曳,宛如某种古老的召唤。
“胡超!”山脚下传来师父的呼唤,声音混着晨露的清冽,惊起几只栖息在槭树上的灰雀。胡超转身,见师父负手立于山道转弯处,月白色道袍被山风吹得猎猎作响,手中托着的金简长约一尺,在斜斜的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阳光穿过枫香树的叶隙,在金简表面流淌,将篆体铭文映得忽明忽暗,那些“上言”“大周”“武则天”的字样仿佛活过来般,在光影中浮沉。
“师父,此简……”胡超踏过沾着露水的石阶,目光落在金简上。指尖触碰到金属表面时,一股凉意顺着掌心蔓延,像是触碰到了千年时光的褶皱——金简边缘刻着细密的云雷纹,中央铭文记载着武曌为除罪祈福,愿“三官九府”赦免罪过的祷文。师父的指尖划过“投于嵩高山”几字,忽然长叹:“此简本应藏于嵩岳,却因天地灵脉异动,辗转至我灵山。今日你随我送它归位,亦是了却一段跨越百年的尘缘。”
二、夜渡江淮
子时三刻,铜漏的滴答声在药庐外消散。胡超随师父立于观星台,脚下云海翻涌如墨,唯有师父的白鹤敛翅待发,羽翎在月光下泛着琉璃般的光泽。当北斗星移至天枢位,白鹤忽然振翅,羽翼划破夜空时竟绽开七色光痕,如银河碎片坠落,照亮了下方沉睡的江淮大地——河流如银带蜿蜒,村落的灯火似散落的萤火,在墨色中明明灭灭。
“超儿,”师父的声音混着鹤鸣,“嵩山地脉与灵山同属昆仑余脉,却因‘中岳’之位承载人间祈愿,其间暗礁险滩,非比寻常。”胡超望着怀中的金简,此时它正发出幽蓝微光,篆文在月光下如流水般游动,仿佛在呼应远方的召唤。忽然,下方传来江涛拍岸声,白鹤掠过长江时,月光在水面碎成银鳞,远处庐山的五老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人挥袖。
行至豫州地界,东方已泛鱼肚白。嵩山的十二峰如巨人列阵,岩崖上的苍松倒挂如虬龙,山腰间的石阶蜿蜒至云雾深处。当白鹤落在太室山巅,胡超发现此处的岩石竟泛着淡淡的金色纹路,像是被岁月镀上了一层光晕。金简在他掌心发烫,铭文突然发出强光,将周围的晨雾染成琥珀色,隐约可见“嵩高峻极”的摩崖石刻在光华中浮现。
三、祭封坛惊变
祭封坛位于太室山绝顶,一圈青石围栏已被岁月磨得发亮,石缝中生长的野菊顶着露珠,在晨风中轻轻颔首。胡超将金简置于坛心,阳光恰好穿过云层,在金简表面聚成一点金光,忽然“嗡”的一声轻鸣,篆文如活物般脱离简身,在石坛上投射出三十六道光影,每一道都化作古老的符文,首尾相连,竟在地面勾勒出嵩山的地形脉络。
“灵山胡超,奉天后之命,投放除罪金简!”胡超的声音混着山风,在山谷间回荡。金简突然腾空而起,七色光柱直冲九霄,云层被染成五彩,“奉天承运”四个大字如巨笔挥就,悬于苍穹之下。就在此时,右侧岩洞深处传来石破天惊的怒喝:“何方小辈,敢动中岳灵枢!”
惊飞的蝙蝠撞碎了晨雾,胡超只见岩洞深处走出一位银须及地的老者,道袍上绣着星斗纹路,足边丹炉正喷出七彩烟雾,烟雾落地即成灵芝状,在石坛上徐徐绽放。老者目光如电,落在金简上时却忽然柔和:“原来是武后金简……三百年了,终于等到归位之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灵脉共鸣
老者话音未落,金简突然发出清越鸣响,如编钟齐奏。胡超只见丹炉中的烟雾骤然化作江河湖海之形,与金简的光影相互缠绕,嵩山的岩石开始震颤,竟有细碎的金光从岩缝中渗出,如同山魂在苏醒。远处山脚下,隐约传来百姓的祈福声——原来晨雾中,已有香客沿着石阶攀爬,他们捧着麦穗与鲜果,在山道上排成蜿蜒的长队。
“看那。”老者抬手,烟雾凝成的水镜中映出灵山景象:拥笔峰的岩洞此刻正泛着微光,药庐前的老银杏突然落叶纷飞,却在半空凝成“福”字。胡超心中一震,忽然明白灵山与嵩山的关联,在于“医”与“礼”的呼应——灵山以草木济世,嵩山以礼法安邦,金简则是连接两者的纽带。
当金简缓缓落在祭封坛的凹槽中,整个嵩山突然亮起金色光网,从绝顶蔓延至山脚,每一棵松树、每一块岩石都被镀上金边。老者的银须在光华中变得透明,他笑道:“当年武后投简,实为顺应天地灵脉的异动。如今你送简归位,两脉相合,江淮之地的水患、中原的旱情,自会消解。”说罢,他化作一道青烟,融入丹炉之中,唯有炉中丹药“当啷”落地,滚到胡超脚边,散发着续命的异香。
五、归山余韵
暮色降临嵩山时,胡超与师父乘鹤返程。回望祭封坛,百姓们正围着石坛跪拜,火光与月光交织,将他们的身影投在山壁上,如同古老的岩画。金简的光芒已隐入石坛,唯有峰顶的云海仍泛着淡淡金辉,像是天地间一场盛大的告别。
回到灵山已是次日清晨,拥笔峰的晨雾尚未散尽,却见药庐前聚集了许多山民——他们背着竹篓,里面装着新采的山药与山莓,见到胡超归来,纷纷跪地叩谢。“神医昨夜,嵩山方向突现霞光,今日俺们田里的麦苗竟挺直了腰杆!”一位老汉颤巍巍地捧着麦穗,穗头饱满得几乎坠地。
胡超站在药庐前的石碑旁,指尖抚过“胡公药庐”四字,忽然听见山风穿过竹林,送来清脆的风铃声——那是山民们在树枝上系的铜铃,专为祈福而设。远处,昨日还含苞的杜鹃突然盛开,映得整座山峰如霞似火,露珠从花瓣滚落,在草叶上打出点点光斑,恍若星辰落于人间。
他望向藏金简的岩洞,此时藤蔓已自动退开,洞口的绿萝开着淡紫色的小花,像是在守护一个千年的秘密。师父站在他身后,忽然道:“金简虽归嵩山,却将灵山的‘仁心’带去了中原。从今往后,两脉的福祉,便系在你这般医者的手中了。”
晨阳升起时,胡超看见山脚下的孩童们追逐着彩蝶,笑声如银铃般散落。他忽然明白,真正的祈福从不是金石上的刻字,而是落在人间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声关怀、每一株被治愈的草木。金简的传说终将被岁月掩埋,但灵山的风会永远记得,那个乘鹤送简的夜晚,以及两脉相和时,天地间响起的、属于众生的心跳。
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几个月后,灵山突然出现了异常。药庐里的草药莫名枯萎,原本清澈的泉水变得浑浊不堪。胡超心急如焚,他怀疑是金简归位后引发了新的灵脉失衡。
他再次登上拥笔峰,试图寻找线索。在岩洞深处,他发现了一块古老的石板,上面刻着一段神秘的符文。经过仔细研究,他意识到金简归位虽暂时调和了两脉,但还有更深层次的力量需要平衡。
胡超决定重返嵩山,与那守护灵脉的力量再次沟通。他带着师父的嘱托和山民们的期望,乘鹤再次飞向嵩山。当他再次站在祭封坛前,金简竟再次发出光芒,仿佛在迎接他的到来,而一场新的挑战,也即将拉开帷幕。
就在胡超思索如何应对新挑战时,祭封坛周围突然狂风大作,金简光芒大盛,符文如游龙般在坛上穿梭。那消失的北魏方士竟再次显形,只是面容焦急。“不好,有邪祟觊觎灵脉之力,欲打破两脉平衡!”方士喊道。胡超握紧拳头,目光坚定。此时,金简射出一道强光,照亮了岩洞深处,一个黑影浮现,竟是一只巨大的邪兽,周身散发着邪恶气息。邪兽咆哮着扑来,胡超迅速施展法术,与邪兽展开殊死搏斗。金简的光芒不断为他加持力量,每一次碰撞都激起强烈的能量波动。方士也在一旁协助,用丹炉的药力干扰邪兽。经过一番激烈战斗,胡超瞅准时机,将金简的力量汇聚于掌心,狠狠击向邪兽。邪兽被击退,化作一缕黑烟消散。祭封坛恢复平静,金简的光芒也渐渐柔和。胡超知道,守护灵脉的使命还远未结束,但他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经过此次战斗,胡超深知邪祟不会轻易罢休。他与方士商议后,决定在嵩山与灵山之间设下灵脉守护阵法,以保两脉长久平衡。他们收集嵩山的金石、灵山的草木,日夜赶工布置阵法。
就在阵法即将完成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邪祟竟联合了更多黑暗力量卷土重来。邪兽们张牙舞爪,恶狠狠地扑向祭封坛。胡超和方士毫不畏惧,全力迎战。金简光芒闪耀,守护着他们不受邪力侵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激烈的对抗中,胡超突然灵机一动,利用金简与阵法的共鸣,将邪祟的力量引入阵法陷阱。邪祟们被困在阵法中,不断挣扎。最终,在金简的强大力量下,邪祟们被彻底消灭,天空再次恢复晴朗。
胡超望着两脉相连的大地,心中明白,守护灵脉不仅是他的责任,更是他一生的使命。从此,他更加坚定地守护着灵山与嵩山的安宁,让两脉的福祉永远惠及人间。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数月后,灵山与嵩山之间的灵脉竟出现了一种奇异的停滞感,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胡超察觉后,立刻与方士一同探查。他们发现,在两脉交汇之处,有一股神秘的暗能量在缓缓聚集。这股能量不似之前的邪祟那般狂暴,却透着一种诡异的阴冷。
喜欢大话灵山请大家收藏:()大话灵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