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杂论附子理中丸

第39章 犀角地黄汤

子时三刻,犀角将军按剑立于城楼,玄铁甲胄泛着寒光。城墙砖缝间渗出暗红血珠,护城河蒸腾着诡异雾气。这已是他驻守血分城的第七个昼夜。

"将军!南市又有三人昏厥!"探马来报时,檐角铜铃正发出刺耳鸣响。犀角蹙眉望向城内此起彼伏的猩红斑疹,这些形如残梅的印记,正是热毒深入血分的铁证。

丹郎突然闪现在城垛上,绛红衣袂掠过滚烫的墙砖:"午后脉诊,半数百姓出现细数之象。"他指尖捏着片焦黑柳叶,"您看这舌象模拟——绛色无苔,分明是热灼营阴。"

"让让!热水来啦!"芍娘抱着青瓷瓮挤过人群,发间银簪晃出细碎清响。她俯身查看昏迷的孩童,素手搭上腕间:"肝脉弦急,血不归经。"说着将药汁喂入孩童口中,紫绀的唇色竟稍见缓和。

"诸位请看。"生地娘子广袖轻扬,空中浮现半透明的人形经络图。她葱指点在膻中穴:"热邪自气分传来,在此处化为火毒。"虚像中的赤色暗流正疯狂冲击心包,"当务之急,既要截断热势,又需护住真阴。"

犀角突然拔剑斩向虚空,剑气在夜幕划出霜色弧光。众人神识剧震,赫然看见无数赤色丝线缠绕着百姓身躯——这正是热毒形成的血脉瘀阻。

"三路并进。"将军剑指舆图,"我率亲卫正面迎击热毒,生地娘子带人修复受损阴液,芍娘丹郎疏通离经之血。"他转头看向东方泛白的天空,"务必在明日午时前..."

丹郎突然抛出三枚铜钱,在空中组成离卦图案:"卦象显示,寅时三刻将有转机。"他眼底闪过狡黠流光,"不过需要芍姐姐的银针引路。"

芍娘正在给老妇包扎渗血的手臂,闻言抬头轻笑:"早备好了太冲、膈俞两处要穴。"她腕间银镯与药箱里的金针相映生辉,"配合将军的寒凉之性,正好导血归经。"

生地娘子突然轻呼:"且慢!"她掌心浮现晶莹水雾,笼罩住犀角周身,"将军杀气太盛,需以甘寒相制。"水雾渗入玄甲,剑锋上的寒芒顿时柔和三分,"如此刚柔相济,方可避免冰伏瘀血。"

寅时初刻,城东槐树突然自燃。冲天火光中,千百条赤色蛇影顺着地脉游走——这正是热毒具象化的血脉妄行之兆。

犀角将军长剑指天,剑穗流苏无风自动。北天七宿星光骤亮,寒霜沿着城墙砖缝急速蔓延。但见将军玄甲覆上冰晶,所踏之处升起三尺霜雾,热毒幻化的赤蛇触及寒气,立时化作焦黑血痂簌簌坠落。

"将军,西北角霜气太盛!"生地娘子突然抛出素纱披帛。那轻纱遇风化作甘霖,将即将冻结的护城河水重新唤醒,"寒过则血凝,需留三分活路。"

芍娘趁机展开针灸图卷,三十六枚银针悬浮半空,针尾系着的五色丝线织成星斗图谱:"按子午流注,此刻气血当行至肝经。"她素手轻推,七枚银针精准刺入城墙对应期门、章门等穴,砖缝渗血之势顿时减缓三成。

丹郎突然跃上燃烧的槐树,任凭烈火舔舐衣摆。他双掌拍向树干,掌心浮现赤色药雾:"瘀血化火,当以辛散之!"树身应声裂开,暗红浆液喷涌而出,却在接触空气瞬间化为清香药露。

辰时三刻,城南土地突然龟裂。裂缝中腾起的热浪将青石板烧得通红——这正是阴液耗伤的明证。

生地娘子解开发髻,乌发垂落时化作潺潺溪流。她赤足踏入焦土,每步落下便绽开一朵淡紫地丁花:"癸水生甲木,诸位助我布震宫阵!"芍娘闻声拨动肝经银针,城东槐树残余根系突然疯长,与地丁花脉相连形成青龙摆尾之势。

丹郎将三枚铜钱掷入裂缝,铜钱遇热熔成金液,在地脉中勾勒出离卦纹路:"火中取栗,正合牡丹向阳之性!"金纹所过之处,焦土渐转黝黑,隐约可见湿润水汽升腾。

犀角将军突然割破指尖,一滴湛蓝血液坠入阵眼。寒热相激的瞬间,整座城池的地面浮现出半透明经络网,其中三成脉络已呈枯槁之象:"西南坤位阴伤最甚,请娘子重点修复足少阴经。"

巳时末,天空飘起血雨。雨滴触及皮肤便化作赤斑——此乃离经之血外溢的凶兆。

芍娘褪下银镯抛向空中,镯身舒展成三丈长的砭石针:"肝藏血,且看太冲引海!"银针直刺地脉太冲穴,地下传来隆隆潮声,护城河水倒卷上天,在云端形成巨大血海漩涡。

丹郎踏着血雨跃入漩涡,绛衣在狂风中猎猎作响:"瘀血逢辛则散,遇凉则凝,时机稍纵即逝!"他双臂展开如鹤翼,周身腾起赤色药雾,竟将漫天血雨染作丹霞。

地面突然剧烈震动。犀角将军横剑架住三道热毒凝成的赤练,玄甲与毒火相撞迸出蓝紫火花:"芍娘,改刺膈俞穴!瘀血上冲心包了!"

银针转向的瞬间,丹郎突然被血浪卷入漩涡中心。千钧一发之际,生地娘子的发梢溪流化作银链缠住他腰间:"癸水润辛金,快用牡丹皮透散之力。

午时正,东市钟楼传来清越钟鸣。最后一道血雨落地时,竟绽开成遍野芍药。

犀角将军驻剑半跪在城楼,玄甲缝隙蒸腾着淡淡白雾——这是寒热邪气外散的吉兆。城中百姓肌肤上的紫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转为健康红润。

生地娘子抚过新生地丁花丛,指尖沾染的晨露竟不再蒸发:"阴液已复六七成,可开始收尾调理。"她采下带露花瓣投入水井,"日后取此水煎粳米粥,佐少许莲子最佳。"

芍娘正在给康复的孩童系上五色丝,闻言补充道:"丝线里编入了当归、川芎药气,能助气血平和。"她腕间新换的翡翠镯子,正随着脉搏跳动泛着柔光。

丹郎斜倚在修复的槐树上,把玩着新结的青铜钱:"卦象转未济卦,提示余热未清。"他突然将铜钱射向城北角楼,"三日后子时,记得用竹叶芯露送服最后剂药汤。"

未时二刻,丹郎斜倚在重生的槐树枝头,指尖悬着三根蛛丝般的金线。线端系在康复老者的寸关尺三部,随呼吸微微震颤。"昨日细数如雀啄米,今日从容若春溪流。"他忽然收线轻笑,蛛丝在空中凝成土形脉纹,"脉得胃气,生机已复。"

芍娘正为妇人重绾发髻,银簪顺势划过舌面:"您且看这镜中——前日绛舌如染朱砂,此刻已透出淡红本色。"铜镜里映出的舌体润泽如玉,薄白苔似初雪覆新芽,"阴津既复,虚火自平。"

暮色初临,四药灵聚于城楼角亭。犀角将军卸去玄甲,周身仍萦绕淡淡霜气:"此番恶战,诸君可知险在何处?"

生地娘子斟出四杯地丁花露:"若先养阴恐助热势,纯用寒凉又易冰伏瘀血。"她指尖在石桌画出阴阳鱼图案,"故将军破血毒为急,妾身补阴液为缓,刚柔相济方成大道。"

芍娘腕间翡翠镯映着烛火:"肝为血海,热毒最易耗伤肝阴。"她将银针排成北斗之形,"故散瘀后需以归、芎调畅肝气,正如春风化雨润沃土。"

丹郎突然将铜钱拍在阴阳鱼眼位:"好比这未济卦,看似未成实则生机暗藏。"他翻转铜钱露出正面,"余热当如星火,竹叶芯露轻清透散即可,若用重剂反伤正气。"

晨光熹微时,生地娘子在城门悬起绢布药谕:

一忌辛辣炙煿——画中椒姜跃出纸面,触及虚火未清者衣襟,立时化作黑烟消散。

二适甘淡糜粥——水墨粳米在画中舒展,莲子滚落时绽开十二朵青气,正合十二经水谷精微输布之象。

三循子午作息——阴阳太极图徐徐转动,午时心经当令绘作朱鸟栖枝,子时胆经值宿化为玄龟入水。

芍娘正在教童子揉按太冲穴:"若觉目涩胁胀,便如此穴道导引。"她发间银针随话音没入地面,城周忽现二十四处泉眼,"此泉含芍药甘草之气,沐足可柔筋养脉。"

七日后霜降,血分城墙裂纹处生出丹皮藤蔓,赤褐表皮隐现冰裂纹理。犀角将军佩剑立于城头,寒甲已敛去七分锋芒。

"将军请看。"生地娘子捧出新酿花露,水中倒影竟显五脏气象,"心火降而肾水升,此番劫难反令阴阳交感之道更畅。"

东方忽有清风徐来,裹挟初生竹叶清香。丹郎抛接的铜钱定格在泰卦,卦象上方悬着最后三滴竹芯晨露,正映出天地交而万物通的至理。

————————

犀角地黄汤《外台秘要》

【组成】芍药三分 地黄半斤 丹皮一两 犀角屑一两(水牛角代,)

【用法】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二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水牛角镑片先煎,余药后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或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深绛起刺,脉数;或喜忘如狂,或漱水不欲咽,或大便色黑易解。

【证治机理】证为热入血分,血分热毒炽盛所致。心主血而司神明,热入血分,热扰心神,则身热谵语;热盛迫血妄行,溢出脉外,可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血溢于肌肤,可见斑色紫黑;热与血结或离经之血蓄结而致蓄血,瘀热内扰,则喜忘如狂;邪居阴分,热蒸阴津上承,则口虽干而漱水不欲咽;血性濡润,血为热迫,渗于肠间,则大便色黑易解;血分热盛,则舌质红绛、脉数。此证不清其热则血不宁,不散其血则瘀不去,不滋其阴则正难复,正如叶天士所言“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犀角(水牛角代)苦咸性寒,直入血分,凉血清心而解热毒,为君药。臣以甘寒之生地黄,凉血滋阴,既助君药清热凉血,又能滋阴生津以复已失之阴血。佐以赤芍、牡丹皮既助君臣药清热凉血,又可活血散瘀以化斑消瘀,兼可防凉血留瘀。本方为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之基础方。

【配伍特点】咸甘苦寒合法,直入血分,清中有养无耗血之弊,凉血散血无留瘀之患。

【方歌】犀角地黄芍药丹,血升胃热火邪干,斑黄阳毒皆堪治,或益柴芩总伐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