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上学难题
从大舅家出来,林北漫无目的走在大街上。
时间是下午五点多,天还大亮着。
几个穿着棉衣棉裤的小孩子,正在玩推铁环。
棉裤是有背带的那种,胸前的裤腰上多加了块布,能护着肚子不会着凉。
两只小手冻得通红,不时放在嘴边哈气,再冷的天也不耽误玩耍。
男孩子们推铁环,女孩子们跳皮筋,用的是自行车的内胎,剪成长条打上绳结。
内胎都是补了多少次,实在不能用了,才给孩子拿去玩。
四五个妇女,靠在墙根的位置蹲着,倒不是担心人贩子把孩子拐跑。
这年头谁敢贩卖小孩,街坊四邻都认识,村里来个陌生人,一眼就能认得出来。
村口有人站岗,外村人出入都得出示证明。
真出现人贩子拐孩子,还不等出村就让逮着,没让打死就算命大。
当林北从大伙面前经过,纷纷开口跟他打招呼,眼神里都是满满的羡慕。
村里谁不知道,他家的生活条件,比城里人吃的还要好,每天都跟过年似的。
家里也有老爷们,就在林北家盖新房子干活,几天时间下来明显吃胖了。
“小北啊,你那房子快盖完了吧?”
“可真有本事,林家老宅子都破成了那样,愣是重新修好了。”
“早知道我把我妹妹,说给你当老婆,她比你大六岁,懂得心疼人。”
林北随口附和着,都在一个村里生活,谁还不了解谁家的情况。
就说要把妹妹嫁给他,那女的好吃懒做,脾气嗓门比谁都大。
定了亲没多久,人家南方那边哪怕 赔钱,也要把婚事给退了,哪个男人能受得了。
“听说你在家里边,教小芸读书认字,能不能也教教我家那几个犊子。”
这会儿有个女人发话了,几个女人当中算是最年轻的,今年才二十三岁。
本来打算要走的,林北停下脚步,转过身瞅了眼。
说话的女人罩着块头巾,穿着蓝棉衣,深蓝色长裤,不合脚的大棉鞋。
女人他认识,名字叫做白杨,也就比她大五岁。
性格比较腼腆,记忆中小时候两人经常一起玩,白杨扮成新媳妇,他扮成新郎官。
两个人钻进挖好的洞里,躺在一起睡觉,当成是入洞房。
时间过得真快,想当年青梅竹马的女孩子,十六岁就让爹妈许配了婆家,
如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本该风华正茂的年纪,脸上满是沧桑。
想着自已小时候,家里没钱供她上学,五毛钱的学费,一上午时间能回八趟家。
学校催收,爹妈不给,一年级还没读完,只能搬着凳子回了家。
小小的年纪不是洗衣服做饭,就是下地干活,喂猪打猪草。
“我说这话肯定难为你了,其实也用不着教太多,让我家的犊子会写自已的名字,多认几个字就成。”
白杨有点不好意思,当初她是想过要嫁给林北当老婆,可惜终究还是错过了。
再说自已年龄大了五岁,爹娘又觉得他没啥出息,肯定不会同意的。
昨天回娘家过夜,两个人还在唉声叹气说是后悔了,应该主动去找林北娘说亲。
事到如今还有啥好说的,那些都已经过去了。
“这个我真教不了,平日里不是进山打猎,就是四处来回跑,实在腾不出时间。”
林北直言道,并不是他不通人情,往后只会越来越忙。
教妹妹读书认字,也是抽晚上的功夫,白天基本上很少在家。
白杨脸上表情满是失落,不过很快调整过来,也知道人家比较忙。
“没……没关系,等他长大了,再找机会学吧。”
“咱们老金沟有学校,等我下次进城里,看看能不能申请,往村里调个老师过来。”
林北提了一嘴,这事儿老早之前想过了,而且要抓紧时间解决。
越是这种困难时期,越是不能放下教育不管,多读书写字,学习文化知识,才能尽早摆脱贫穷。
西方那些有名气的发明家、企业家,哪个不是学校里的优等生。
想要从大山里走出去,上学就成了唯一,最有效的出路。
“太好了,那样的话咱们村的孩子,都能上学了。”
其他几个妇女,跟着一起称赞起来,说的林北都有些不好意思。
转身赶紧往回家的方向走,再不走还要往头上扣高帽,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
快到大门口,前方传来一阵车铃声。
高小娟正骑着自行车,后座上驮着妹妹,来回在巷子里兜圈子。
十多天的练习,总算是学会了。
以前总是无法保持平衡,眼睛一个劲盯着前车轮,不留神就要往墙上撞。
林北教过几次后,找到了骑自行车的窍门,已经能连续骑很长时间。
“小芸你记住嫂子说的话,千万不要把脚伸进车轱辘里,那样会受伤的。”
“嗯,我知道了,肯定不会的。”
“等嫂子完全练会骑车,有时间开个通行证,骑车带你去城里。”
好家伙还真敢想的,去县城有三十多里地,开车都得半个小时。
骑自行车又是爬坡又是下坡的,林北肯定不放心,就在村子附近溜达。
另一边县城,县委办公室里。
赵刚正在写材料,从老金沟回来后,他就一直没闲着。
过年放了几天假,积攒了不少的文件等着处理。
那位吴大县长,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成天也见不着人影。
有人问就说是去实地考察,关注宏兴轧钢厂生产工作,亲自进车间体验。
其实说白了,就是去找秦德怀捞好处,吃吃喝喝被说成是谈论工作。
许多事情上明目张胆,给宏兴轧钢厂开口子,期间让赵刚打回去好几次。
一个是坚持原则,另一个是见钱就收。
为此两个人没少爆发争吵,政治意见上出现众多分歧。
“爸,您在写什么呢?”
赵燕也在办公室里,关于此前地下隧洞的事件,商议报告该怎么陈述。
凑过去看了眼,钢笔字写了十多行,扫一眼就能看个大概。
本来就是报社里的编辑,一目十行是最基本的功底。
不过这次不一样,短短四五百个字,来来回回看了三四遍,她整个人都惊呆了。
“您这是在做什么,材料报告这样写的话,那不等于把功劳全都让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