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承平王

天庆节前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祁承阙封王了。

他的身份封王是早晚的事,提前封王,作为他大义灭亲的嘉奖。

承平王。

封地在并州。

抵御匈奴的门户。

*

上一世太子幼年生活的很是安乐,他们争斗也是小打小闹,与太子的对决像学堂里与夫子对着干的学生。

无论是‘夫子’还是‘学生’,‘学堂’便是他们的生活中心了。

朝堂大事,齐帝一力担着,从不要求太子过早成熟承担不属于他的责任。

那时的太子,才真正是锦绣堆里的玉人儿,不知世事愁滋味。

直到十五岁下江南,许是被江南百姓的凄惨触动,太子性情大变。

一夕之间从‘不识愁滋味的玉人儿’,变成了‘为民请命的太子’。

变化之大,令人懵逼。

处理江南加善后用了一年,又养病半年,在太子十七岁的时候,公主和亲匈奴。

上一世的大齐远没有这一世强盛,匈奴要求大齐太子亲自送亲,而匈奴一方也会派他们的大王子——板上钉钉的下任单于狼厉,迎亲。

大齐没有拒绝的理由。

谁知道匈奴打着开战的意图,和亲路上自不平静。

匈奴宣战猝不及防,齐国无帅,齐帝欲御驾亲征,是太子主动站出来,以储君之位立下军令状拿到战场督帅的权利,匆匆拉起草台班子去边关干仗。

他们也得以十四岁之龄成了一城守将,敌我双方哪个不道一声齐太子好魄力。

大齐所有皇子坐镇前线的举动,使得军心凝聚。

赌上国运的一战,一打便是三年,三天一小战,一月一大战,一年一次灭国战。

将兴旺的大齐,打成了穷困潦倒。

将稚嫩的大齐皇子团,打成了兵法大家、战场将军。

正是有着这样的经历,他们六年前见到匈奴王子才有不屑的底气和倚仗。

十四岁守城、十七岁军功封王的履历,纵览史书,还有几人?

大齐皇子睥睨天下才子,桀骜自满,可不只是因为胎投的好。

这份功劳令他们生出错觉:龙椅本王也能上去坐一坐。

攘外之后便是安内。

太子二十岁,从边关回军长安,绞尽脑汁的富民。

太平没两年,因为匈奴一战军功封王的皇子们,开始了争储……

上一世祁承阙的封地也是并州,当初没觉着不对,如今祁承阙后知后觉,父皇将并州封给他,并非因他在并州一战扬名,而是为了让他作为一道抵御外族的墙。

无论有没有军功,他都会是并州的承平王。

悟到这一点,五皇子反应平淡。

他现在只在乎尹妃什么时候死。

自从知道自已的真实身份,祁承阙处于一种自厌和仇恨的状态。

活了两辈子,太累了,上一世还能争储打发时间,这一世他还能干什么?

骤然失去目标的迷茫,侵蚀了他的灵魂,让他想毁灭一切。

人活着总要有一个目标,尤其是他们这种人,能力出众,不甘平庸,一腔精力额待发泄。

没了正向的目标,还有负面的,比如仇恨。

五皇子的仇人可多了,先不说尹家,近在咫尺的,三皇子是一个,司马家是一个,远在天边的,路堤法是一个。

他小心眼儿,特别记仇,尹家是他痛苦的根源,前世三皇子将他推入金池害他坏了身体,子嗣艰难,承受半生流言。

司马家是公敌,这个没有理由。

路堤法骂他太监,别管前生今世,死就对了。

等报完了仇,自已是死是活,他并不在意。

眼下等他解决事母妃。

齐帝本想将尹太尉发配边疆当苦力去的。

只是尹妃去求情。

尹太尉是太子未来心腹大臣的亲爷爷,两位皇子的亲祖父,又是齐帝的老丈人,他有作死的本钱。

只要不是通敌叛国,尹太尉不会死,也不会好过。

尹妃求情也阻挡不了齐帝的冷漠无情。

可尹妃为了保尹太尉,拿出了杀手锏。

祁承阙的身世。

她在皇宫之中,被人侮辱。

这是她的魔心,不能轻易被提及的雷电

她主动拿出来想换尹太尉平安,并非父女情深,她只想找个正当的理由窥探当年的真相。

齐帝的反应让尹妃绝望。

那分明是一双惊讶却平淡的眼睛,会说话似的传达一个意思:你说得对。

尹妃失去了全部力气,不知是碍于心里那点愧疚还是为了补偿,齐帝减轻了对尹太尉的处罚,从流放边关改成了流放幽州。

和边关也没差了。

尹妃半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