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鱼肉百姓!
窦康阴恻恻一笑,“益州饥荒已经持续一个月了,估计现在的益州已经大乱,盗匪横生,这时候去赈灾,搞不好凶多吉少。”
叶皓还是担忧道:“舅舅,叶晨能平定临州叛乱,想必还是有些本事。”
窦康冷笑着摇摇头,“既然益州发生大旱,那与益州相邻的西戎,日子肯定更不好过,定然会跑到益州去劫掠。”
“你也知道西戎的骑兵有多难对付,叶晨就算有点领兵的本事,难道还能击败西戎不成?”
西戎骑兵来去如风,战力强悍,可不是临州那些叛军可比的。
三年前,西戎一支五千人的骑兵曾在益州烧杀掳掠,如入无人之境。
这也是当年益州发生叛乱的导火索。
念及至此,叶皓顿时脸色一喜,“舅舅说的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如此看来,这益州不去也罢,就让叶晨去送死吧,哈哈哈!”
窦康笑着点点头,提醒道:“你也得加把劲,努力让陛下看到你的能力。”
“那我该如何做?”
叶皓一脸激动之色。
“眼下确实有个机会。”
窦康早就盘算好了,“前不久,礼部侍郎韩墨言被陛下处死,现在礼部侍郎的位子空缺,三皇子可跟陛下请示,说你想到礼部锻炼一下。”
“舅舅,礼部侍郎的职位会不会太低了?”
叶皓不满的撇撇嘴。
他堂堂三皇子,还真看不上礼部侍郎这官职。
窦康微微皱眉,解释道:“职位不在大小,关键是让陛下看到你的能力,帮你在朝中积攒威望。”
叶皓一脸恍然,“明白了,我这就进宫面见父皇。”
“不急,等叶晨离京后再去找陛下也不迟,免得那小子从中作梗!”
二十天后。
叶晨带着赈灾队伍,日夜兼程的赶到了益州地界。
这一路,他半分都不敢懈怠。
原本至少一个月的路程,硬是让他缩短到了二十天。
“到哪了?”
叶晨向身边的孟策问道。
“姐夫,咱们已经到了益州边上了,再有半天就到邻汲县了。”
“大家再坚持一下,等此次赈灾回京,我定会在陛下面前为各位请功!”
叶晨的话传遍全军。
疲惫不堪的赈灾队伍再次振奋精神,继续赶路。
这时,典晌忽然翻身下马,趴在地上。
“典晌,怎么了?”
叶晨疑惑道。
“五皇子,前方有一队骑兵朝这边来了!”
典晌脸色凝重道。
“什么!”
叶晨脸色骤变。
他身后可是这次赈灾的钱粮,绝不能有失!
“所有人列阵,准备迎敌!”
叶晨大喝一声,孟策和典晌立马带人列阵。
只听马蹄声越来越近,一阵烟尘出现在前方。
叶晨皱皱眉,策马上前:“来者何人?”
烟尘散去,一支两三百人的骑兵队出现在眼前。
每个士卒都身穿铠甲,精神饱满,一看就是精锐之师。
叶晨死死盯着疾驰而来的骑兵队,“典晌,带人看好赈灾钱粮,其它人跟我随时准备迎敌!”
这时,骑兵队为首之人翻身下马,来到叶晨跟前,“请问可是五皇子?”
“你是何人?”
叶晨眉头紧皱。
“末将傅武,参见五皇子!”
傅武抱拳行礼,声音洪亮。
叶晨微微一愣,记忆中并不认识此人。
看到叶晨神色警惕,傅武解释道:“末将收到大司马传信,得知五皇子押送钱粮前来益州,所以特来接应。”
叶晨扭头看向旁边的孟策。
但孟策却摇摇头,并不知道此事。
叶晨仍然一脸警惕,“你有何凭证?”
“这是大司马的书信。”
傅武从身上取出书信,递给叶晨。
叶晨拆开看了看,确实有大司马的官印。
“孟策,你看看这是大司马的亲笔书信吗?”
他把书写递给孟策。
“的确是爹的亲笔书信。”
孟策肯定的点点头。
听到这话,叶晨终于松了一口气。
心中不禁对老丈人一阵感激。
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大司马,心思就是缜密。
“多谢傅将军前来接应!”
叶晨抱拳拱手道:“不知道目前益州的情况如何?”
傅武躬身道:“益州大旱已有两个月,邻汲和宛江几个县受灾最严重,如今已有数万难民聚集邻汲,可是……”
说到这,傅武的声音戛然而止,神色欲言又止。
叶晨摆了摆手,“傅将军,有话不妨直说。”
傅武挠了挠头,“五皇子还是自己去看看吧!”
叶晨脸色露出凝重之色,什么情况连傅武都不敢说?
看来这益州的水很深啊。
叶晨没再继续追问,大声道:“大家继续赶路!”
就在叶晨等人走后不久,两个贼兮兮的脑袋从草丛里钻了出来。
“这应该就是朝廷的赈灾队伍。”
“快去向县令大人禀报!”
邻汲县。
数万灾民聚集在城外,饥肠辘辘。
他们啃着树皮,吃着草根,个个瘦骨嶙峋。
然而,邻汲县却紧闭城门,不许灾民进城。
至于城内富商大户,却顿顿大鱼大肉,一点都不像闹了饥荒的样子。
今日,是邻汲县陈家老太太的六十大寿。
陈家大摆宴席,县令更是亲自登门祝寿。
富商大户们坐在县令身边,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邻汲县能如此祥和,都是苏县令治理有方,大家敬苏县令一杯!”
“有苏县令这样的好官,真是邻汲县的福气!”
听着众人的恭维,苏县令笑的合不拢嘴。
“苏县令,西戎派人联系我们,想要买二十万斤粮食,但我们只能凑出十万斤,不知道苏县令那边能否想想办法?”
一听这话,富商大户们纷纷放下酒杯,看向苏县令。
苏县令故作为难道:“城外数万灾民饥肠辘辘,这让本官有些难做啊。”
众人心里一阵鄙夷。
你要真在乎城外那数万灾民,会下令紧闭城门?
不就是想多要好处,何必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苏县令,西戎那边给的价不低,五两银子一斤。”
闻言,苏县令眼前一亮!
五两银子一斤,十万斤粮食那就是五十万两银子,他当一辈子县令的俸禄也没这么多。
“此事可靠吗?”
苏县沉吟道:“本官可不想为了银子,丢了脑袋。”
“放心,西戎那边有自己人,就算出了事,也绝不会牵连到苏县令。”
“陈家主这话何意?本官是怕受牵连之人吗?”
苏县令故作生气的瞪了一眼,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陈家主小心翼翼问道:“那粮食之事?”
苏县令呵呵一笑:“前不久,邻汲县的粮仓走水,损失十万斤粮食。”
闻言,众人大喜过望,再次拍起苏县令马屁。
“邻汲县谁人不知苏县令义薄云天!”
“苏县令真乃天下一等一的好父母官!”
苏县令满面春风,很是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