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人不狠则不立
但凡能够传承数百乃至上千年的宗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底蕴。
比如天师府的五雷正法、茅山派的符箓与全真教的金丹大道。
同样,太平道也有不可替代的法门,那便是‘太平要术’。
近些时日,张道之常与太平道弟子交手,所以,对这‘要术’,有了一定的理解。
据他所知,自初代张天师羽化之后。
这天地间,涌现出不少惊才绝艳的绝世高手。
其中一位,叫做‘南华老仙’。
而太平要术,就是初代大贤良师张角与南华老仙共创。
此术共有三卷。
其一曰治国之术;
其二曰兵阵之术;
其三曰修行之术。
张道之没有治国的打算,而且,道教前身的道家思想,他也是知道一些的。
即使让他去治国,多半也是会按照那位西出函谷关的圣贤得思想去走。
至于修行之术...
龙虎山传承数千年,还需借用旁人的道吗?
这个时代的朝代、年份都比较混乱。
比如,两汉加起来不止存在了四百年,而是整整三千余年。
又比如,上古封神大战至今,已过去悠悠万载。
因此,这个时代的龙虎山,其传承,已有两千七百余载。
而且,初代张天师是异士界里千百年都难得一见的绝世天才。
时人称,初代张天师,其杀伐之力,已迈古之项羽,其神通术法,已超先祖张良。
由他创建的五雷正法,又经过整整两千载龙虎山翘楚的不断完善。
已然成为当今异士界里最为顶尖的功法。
所以,张道之无需再借他人法,不然,可就是舍本逐末了。
不过,太平要术中的兵阵之术,张道之认为,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
“你就不担心,贫道将这太平要术窃为己用?毕竟,我龙虎山的短板,正是这太平要术中的兵阵之道。”
张道之所言,是如今道门之现状。
有些道门中人精通奇门遁甲之术,却不知排兵布阵之法。
反之,有些兵家中人精通排兵布阵,但对于阴阳五行等理论所知甚少。
以至于在一些耳熟能详的兵阵被广泛传播之后。
已经极少有道门中人与兵家大师再去琢磨兵阵之道。
顶多也就是在练兵法中寻求突破。
比如戚家军的鸳鸯阵,组成此兵阵的前提,是要先将兵练好。
戚继光本人编纂的《练兵实纪》与《纪效新书》,更是集古之练兵法之大成。
龙虎山道门弟子,一心修行,哪里会钻研什么兵阵?
赵长歌的剑阵,其实也是属于兵阵的一种。
她身具皇室气数,能够接触到皇室珍藏不许流落民间的兵法传承,故而能琢磨出属于她自己的剑阵之道。
但旁人呢?
若是有了太平要术中的兵阵传承,今后龙虎山弟子从中获取灵感。
岂非弥补了一些人只顾修行而不修杀伐之力的缺陷?
再不济,也可将龙虎山如今存在着的阵法进行一定的精进与完善。
当初张云逸等人在青岩山的遭遇,张道之也是知情的。
倘若,那时龙虎山弟子已经拥有了太平要术中的兵阵之术,与龙虎山现存的阵法进行结合印证。
是不是,就不会酿成唯独张云逸一人存活的惨况?
再则,也可使如今龙虎山弟子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以此来应对今后可能会出现的大劫。
总而言之,张道之对太平要术中的兵阵之道很感兴趣,能有助于将来天下异士渡过大劫。
而且,太平要术中的修行之道,他即使无需修炼,也可相互印证。
张道之所言,现任大贤良师又怎会没有想到?
对于一个门派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传承。
若是这份传承,落在别的门派手中,那对这个宗门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在如今这个世道,一些门派潮起又潮落,兴衰不过一念间。
若是有人想在齐鲁境内创立门派。
那么至少要将一家五寺六观七门八派中的半数都给请来。
然后在他们的见证之下,去展示自家传承。
当然,江湖规矩,可以留杀手锏。
在众人见识到其大半传承之后,觉得可以开宗立派,才会允你开宗立派。
这也叫演武。
当然,可以不遵从这个规矩,那就去踢馆,一家一家踢。
只是这样的做法,会被这些所谓的正道人士,认为是邪门歪道。
而今日,大贤良师同样也留了杀手锏,
“不瞒天师,此术不全,尚缺一法,曰撒豆成兵,黄巾军势。”
闻言,张道之颇为惊讶,
“世上当真有撒豆成兵之法?不是幻术?”
大贤良师摇了摇头,“确有,不过,贫道亦希望,此法不会重现世间。”
说至此处,他抬头看了一眼张道之,
“据我所知,你们龙虎山的五雷正法,修炼到极致,可唤能够毁天灭地的混沌神雷降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法门,远远比我太平道撒豆成兵之法更为恐怖。”
混沌神雷,只有初代张天师那种境界修为可以唤来。
哪怕是张道之,对雷法已经钻研到仅凭意念一动,就可调动天雷的程度,却仍然不能唤下那种灭世之雷。
张道之已经从大贤良师这里,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他将太平要术收好,
“不瞒你说,我于此地约战你太平道一众高手,其实就是想逼你现身。”
“我是不信,一代大贤良师,会对自己的门派传承视若无睹。”
“我以此计来逼你,也是想得到你们太平道的兵阵之法。”
张道之是从在泰安郡杀了上千太平道异士那一刻,就已有了这样的打算。
那天下着小雨。
他对阵太平道异士时,见识到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兵阵手段。
倘若能得到这种造化神通,可以使龙虎山弟子的实力更上一层楼。
如此,孙二娘他们,也便无需死了。
倘若现任大贤良师不愿将太平要术中的兵阵之道说出,那么,太平道,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听到这里,大贤良师一脸纳闷,
“天师为何就能笃定,当真就打得过我?”
张道之笑道:“打不打得过,只有打了才知道。”
“反正贫道也不嫌丢人,打不过跑就是了。”
“但是,堂堂正一天师,一旦败给你们太平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闻言,大贤良师沉默了。
倘若正一天师败给太平道。
那么,太平道将会再一次站在风口浪尖上。
那些所谓的名门正派,绝不会坐视太平道如此强盛而不管不问。
所以,张道之一旦落败,将会直接导致太平道被群起而攻。
如此一来,大贤良师赢了张天师。
但最终,太平道会输给正一道。
也就是说,此战,大贤良师即使能赢,也不能赢。
总之,只要他敢现身泰山之巅,进退,就不是他说了算了。
而是张道之。
也就是说,张道之从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要将太平道的兵阵之法抢到手里。
如今还不是天地大劫到来时,就已经有那么多的龙虎山弟子死在太平道弟子手中了。
他不敢想象,一旦大劫到来,所有龙虎山弟子,又将伤亡多少?
而有了这太平道兵阵之法,最起码,可以将龙虎山的实力在整体上提高一些。
兵阵配合雷法,简直无懈可击。
想到此处,大贤良师唏嘘不已。
所有人都在为了延续自己的传承而绞尽脑汁着。
就连张道之这位天师也不例外。
“如若我太平道弟子不杀你龙虎山弟子,你是不是也不会做出此局?”
大贤良师询问道。
张道之点了点头,“你我身为一派掌门,自是要将身上的担子给挑起来。”
“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无我龙虎山弟子的伤亡,我顶多也就是想逼你出来,废了你一身修为而已。”
大贤良师叹了口气,
“那些龙虎山弟子不死,我又怎敢笃定,你会将我太平道弟子一杀到底?”
“若不破而后立,则无大立。”
太平道今后立不立,能立到什么程度,张道之不清楚。
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大贤良师肯定立了。
因为人不狠则不立。
借他人之手杀太平道弟子,足以证明大贤良师够狠,只是狠得不够彻底。
不然,他也无需假借他人之手了。
张道之将残缺版本的太平要术收入囊中,随后缓缓起身,正色道:
“现在,就让我这个正一天师,来送你这位太平道大贤良师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