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鸟为食亡人为财亡〔6〕
第426章鸟为食亡人为财亡(6)
“找到了!真的有暗门!”众人见状,顿时欣喜若狂,脸上都露出了劫后余生的喜悦。/w?o!s!h!u·c*h_e?n~g,.·c!o*m¨
“我们快进去吧!”叶子龙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通道一探究竟。
“等等!”杨叶伸手拦住了他,神情严肃地说道,“这通道里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危险,我们进去之后一定要小心谨慎。”
众人闻言,脸上的喜悦顿时消散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凝重和警惕。
“叶子先生,您放心,我们都会注意安全的。”双胞胎老大沉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坚定。
“好,我们进去吧。”杨叶点了点头,率先走进了通道。
叶子龙紧随其后,其他人也鱼贯而入,黑子也没有言语,自然地跟在两人身后,进去了。
其他的几人并没有马上就跟着进来,他们还是有着让三人先进去试一下的心理,全都来到门口处,紧紧地盯着三人的身影,不过杨叶等人进去后,在房间里东瞧瞧西看看,几分钟都过去了,也都没有出现年轻人的那种情况。
杨叶打量着这里面所摆设及陈列的兵器架子上面的兵器。-r¢w/z+w¢w\.*n,e·t_
叶子龙也知道杨叶的心里肯定早就有了定论,只是装模作样地做着样子,也就只有黑子真正、认真地寻找着能出去的出口。
其他的四人见三人没有什么事情,这才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黑子眼神不善的扫视了一眼那四人,这样的行径无疑把三人摆到这之前那个年轻人的同等地位了,不过他也知道这样的情况在倒斗这个行业内比比皆是,更何况众人也只是在一起合作过几次,根本就没有什么深厚的交情,而且现在还不是与他们闹僵之时。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些人早就练成了厚厚的脸皮了,脸上根本就没有丝毫尴尬的表情。
先前还非常眼热的宝物这时已经避之不及,可是众人还是时不时地往中间那堆闪闪发光的宝物看上几眼的。
兵器架子上面的兵器不知道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过处理,两千多年的岁月,都没有让它们生锈,仍然闪着寒光。
这些兵器,随便拿出去一件都是古董,卖给那个收藏冷兵器的发烧友或者收藏家,至少每样都能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可能,如此一排排有多少?能卖多少钱呀?好像有些计算不过来了。%?秒3¤章¢节>,小{说t,网?¢ <÷免{费@阅a读?e
看着心里喜欢不已,不过没有哪个人上前触摸一下,也就距离一米多的地方,小心地观看着。
“这个就是吴钩吧?”罂粟花指着一件兵器问道。
吴钩是春秋时期所流行的一种弯刀,是以青铜铸成,刀身呈曲翘状,具有适合劈砍的兵器,由刀首、刀身、护手、刀柄所构成,单侧有刃,呈曲线状,没有锋刃的一侧,被称之为刀背。
这是冷兵器的典范,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后来历经后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象征之物,在很多的文学作品当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了刀剑的本身,已经上升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将军手中的武器了。
唐代诗人李贺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就可以说明,吴钩已不是吴钩本身了,已经成了泛指兵器的统称了,更有着对血战敌人,收复国土的百战将军。
双胞胎老大点了点头道:“确实是吴钩。”
虽说只是一件简单的兵器,可是放在现在的价值就不亚于那个名剑、名刀了。
最后面的一个单独的架子上面放着一柄带鞘的剑。
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出来这柄剑的不凡,否则也不会如此珍贵的放在最后面,而且还配着剑鞘。
“周教授,你知道这是一柄什么剑吗?”双胞胎老大问着周教授。
虽说他们这些人不缺少对于古物的了解,但毕竟不是正路子,只是野路子,所有的辨别能力也都是自己长时间积累而来的,没有在大学里经过系统学习,且专门研究周教授知道的全面系统性的知识。
周教授背着手,迈着缓慢的步子,走到剑架前面。他先是扶了扶眼镜,想要看得更清楚些。借着微弱的光线,周教授眯起眼睛,从剑柄到剑鞘,仔细地观察着这把剑的每一个细节。他时而皱眉,时而点头,似乎在脑海中不断地搜索着与之匹配的信息。
许久,周教授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这把剑带着剑鞘,我也看不真切。不过,依我老头子多年的经验来看,这应该不是凡品。”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组织语言,“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的随影剑。”
周教授指着剑鞘说道:“你们看,这剑身如此纤细,十大名剑中,只有承影剑和鱼肠剑是这样的。”
他再次陷入沉思,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但我认为,这更有可能是承影剑。”
罂粟花听到周教授的话,好奇心更甚,她快步走到周教授身边,问道:
“周教授,您为什么如此肯定这是十大名剑之一呢?万一是其他的宝剑呢?”
周教授笑了笑,解释道:“我现在已经有七成的把握可以确定,这里就是陶朱公的陵墓。你想想,他可是富可敌国的人物,眼光见识自然非同一般,他会在这里珍重地摆放一把普通的剑吗?”
承影剑是一杯精致、优雅之剑,关于它的传说也有点神乎其神了。
传说远古的一个黎明,天色黑白交际的一瞬间,一双手缓缓扬起,双手合握之中是一截剑柄,只有剑柄不见长剑剑身,但是在此面的墙壁上却隐隐地投下一个飘忽的剑影;剑影只存片刻,便随着白昼的来临而消失,直到黄昏时分,天色渐暗,就在白昼与黑夜交际的刹那,那个飘忽的剑影又再次浮现出来。
扬起的双手划出一条优雅的弧线,挥向旁边一棵挺拔的古松,耳廓中有轻轻“嚓”的一声,树身微微一震,不见变化。然而稍后不久,翠茂的松盖就在一阵温和掠过的南风当中悠悠倒下,平展凸露的圈圈年轮,昭示着岁月的流逝,天色愈暗,长剑又归于无形,远古的暮色也无声合拢,天地之间又是一片静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