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中秋 古琴《高山流水》〔4〕
第240章中秋 古琴《高山流水》(4)
杨老太太也说道:“是啊,我也听弹奏客家筝派的曲子,那时候我还年轻,经常聚在一起听呢!”
青云老爷子回忆着说道:“那时候生活虽然清苦,但大家都很乐观,经常聚在一起唱歌、弹琴,日子过得也挺快乐的。?a.b\c_w+x·w+..c¢o_m*”
杨老爷子也笑着说道:“是啊,那时候的快乐,是现在年轻人体会不到的。”
杨叶听着几位老人聊天,也感受到了他们言语中流露出的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他觉得,这些老一辈人,虽然经历了很多风雨,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也许就是他们长寿的秘诀吧。
在场的,除了杨叶、青云老爷了、杨老太太,其余的都是古典乐器小白,大家伙也都竖起耳朵听着三人高谈阔论,就是嘟嘟和小虎头两个小家伙也听得津津有味。
“老老爷爷,”嘟嘟迈着小短腿,哒哒哒地跑到青云老爷子身边,费力地爬到他腿上坐稳,小胖手好奇地摸着老爷子的白胡子,奶声奶气地说,“嘟嘟都有想听了,弹一弹吗?”
青云老爷子低头看着怀里的嘟嘟,慈祥地问道:“哦?我们的嘟嘟想听什么曲子呀?”
嘟嘟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奶声奶气地说:“嘟嘟想听……想听好听的曲子!”
“哈哈哈,好,就听好听的曲子。”青云老爷子被嘟嘟天真的话逗乐了,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客厅里。
虎头也跑到青云老爷子身边,抱着他的胳膊,奶声奶气地说:“老老爷爷,虎头也都有好想听的哟。′精x??武t小?说?.网/o [§?无+?错~??内?容£”
青云老爷子笑眯眯地问道:“虎头也想听吗?那虎头想听什么呢?”
虎头想了想,奶声奶气地说:“虎头想听……想听和嘟嘟一样的!”
“好好好,都一样,都一样。”青云老爷子笑呵呵地说道,转头看向杨叶,“叶娃子,你来弹一曲吧,让两个小家伙也感受一下咱们传统乐器的魅力。”
“老爷爷老了,几十年都没有摸琴了,手也有些抖了。”青云老爷子摆摆手,示意自己不再弹奏了。
“是啊,叶子哥,你就弹一曲吧。”叶子涵也跟着说道,“叶子哥,古筝是不是比古琴要更流行啊?我经常听到古筝,但很少听到古琴。”
杨叶点了点头,说道:“嗯,古筝的音色比较清脆明亮,比较欢快活泼,更符合大众的口味,而古琴的音色比较低沉浑厚,更偏向于古朴典雅,所以相对来说,古筝要比古琴更流行一些。”
“原来是这样啊。”叶子涵恍然大悟地说道。
杨叶点了点头,这也是二者音色和声音决定的,流行音乐,欢快明亮,所以用古筝演奏比较好,古筝伴奏比较多。
古琴,用于流行音乐的伴奏比较少,但古琴经常出现在一些古典曲目的演奏上。
“行,那我弹一曲吧。”杨叶嘿嘿一笑,端来了一条凳子,将古琴放在长桌上。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十分期待杨叶接下来的演奏,杨叶拨弄琴弦,很快一阵悠扬的琴声从他的指尖传了出来。?·白§d马d_#书u&院}\ ?ˉ?更¢;新#`{最-¨快1t
琴声清脆悦耳,在空旷的大晒坝上回荡。听到这美妙的声音,所有人都停止了交谈,目光齐刷刷地聚集到杨叶身上。
青云老爷子脸上都带着慈爱的笑容,叶子涵则托着腮,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两个小家伙,嘟嘟和小虎头,也停止了玩闹,睁大眼睛,好奇地盯着杨叶。
感受到众人的期待,杨叶深吸一口气,十指轻轻拨动琴弦。
顿时,一阵悠扬的琴声从指尖流淌而出,仿佛高山流水,清澈透明,又如空谷幽兰,沁人心脾。
嘟嘟和小虎头听得入了迷,他们从未听过如此美妙的音乐,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只剩下这天籁之音在耳边回响。
这古琴的声音,时而低沉浑厚,如苍松翠柏,屹立千年,时而高亢激昂,如雄鹰展翅,翱翔九天,时而婉转悠扬,如清泉石上流,叮咚作响。
这变换,衔接的行云流水,很快,所有人都沉浸在了这乐曲中。
这么好的曲子,没有人不为之所动的,哪怕他们以前没有接触过古琴,但音乐是不分国界,不分年龄的。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人的感受虽然有时候不一样,但对于美好的事物,审美都是一致的,根据本能的感知,他们便可以判断,杨叶弹奏的这琴声,是不是好听?
“如果我没有听错的话,这应该是高山流水!”旁边一直沉浸在乐曲声里的青云老爷子,这个时候突然说了一声。
“老老爷爷,什么是高山流水啊?”坐在老爷子怀里的小嘟嘟有些困惑地仰着小脸。
不过她刚才从杨叶的弹琴声里,好像是能感觉出一些,时而曲调低沉,时而又高扬。
虽然现在的古琴,已经很少人听,也很少人去了解;但《高山流水》的大名,还是如雷贯耳的,哪怕不懂乐
器,不懂音乐的,也都听说过《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可以说是最顶级,也是古往今来最有名的古琴曲之一,而现存于世的古琴曲当中,跻身前十的;而关于高山流水这首曲子,还有一个唯美动听的故事传说;那就是伯牙子期的故事。
杨叶见嘟嘟和小虎头两个小家伙对这首曲子非常感兴趣,便跟他们说起这段历史典故来。
高山流水,要结合这个故事,才会更有意境,很多时候,一首曲子便是因为这些历史传说,才赋予了他灵魂和精神,才会让这些名曲流传至今的。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一名乐师,相当于现在的大明星,音乐家;他善于弹琴,琴技高超,闻名于世,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伯牙并没有为此而感到高兴,他觉得这些人都是因为他的名气,而觉得好,而不是因为喜欢他的曲子。
没有人真正的懂他,懂他的琴声;直到有一次,他奉命出使楚国,遇到了钟子期,钟子期只是一个樵夫,他哪里懂得深奥的琴曲和乐理;但他从伯牙的琴声里,听到了伯牙那真挚的情感。
两人一见如故,谈论起琴法和乐理,越弹越投机,觉得相见恨晚,于是结拜为兄弟。
之后,伯牙跟钟子期分别后,约定了第二年再见。
第二年,伯牙如约来到了约定的地点,却不见钟子期,一打听,才知道钟子期已经病逝了,并且临终前让人将自己的坟墓修在江边,到了相会的时候就能听见伯牙的琴声了;伯牙为此伤心不已,在钟子期坟前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这便是这一首流传至今的高山流水了。
一曲毕,伯牙对着钟子期的坟墓,说:自己再无知音,琴声也不会再有人能听懂,就摔碎了琴,离开了,从此再也没有弹过琴;后来,高山流水,便用来形容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杨叶弹奏完高山流水,也把伯牙子期的故事说完。
小嘟嘟和虎头两个家伙及赏月的人也都听听的如痴如醉,细细回想着琴声,确实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杨叶自爷爷教他弹古琴时,就特别是这首高山流水,不单单是这曲子优美,还因为伯牙子期的故事,直到现在为止,也是这样。
虽然这琴曲本身的品质很高,但故事让它的档次升华了;但是有这个故事,这琴曲才能封神,千古流传。
高山流水,传至现在,化作了两篇,分《高山》、《流水》二曲;刚才杨叶弹奏的是《高山流水》完整版。
但只要稍微懂一些音乐的,便能听出来不一样的感觉,前半段和后半段,是不一样的;这首曲子在前半段,高山部分;表现出给人的感觉是,高山雄浑、深沉、肃穆、高洁的神韵。而在后半段流水,则是表现出潺潺流水的意境;后半段的潺潺流水和前半段的巍巍高山相映成趣,意境叠合,更加深远,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全曲结合来看,气势宏大,意境深邃。
就是陈武这个家伙听了之后,也都沉醉于其中,可见流传至今的《高山流水》有多么的撼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