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特别篇 下
中国人就这样带着人间炽热的情感,创造了日神。
日神羲和,是帝俊的妻子。
帝俊的另一个妻子,就是月神。
月神名叫常羲,她生下了十二个女儿,每天晚上她,会带着其中一个出来巡夜。
每个女儿会轮流守一个月。
这就是,一年的十二个月。
和太阳不同,在一个月里,月亮会以不同的形态,洒下清辉,默默提醒着我们,光阴的流逝。
太阳周而复始的转动,决定了寒暑冷暖的循环。
所以根据太阳的运行,可以确定四季节气。
同时由于月相的阴晴圆缺十分明显,所以根据月亮的运行,可以记日子,确定月份。
由此就形成了阴阳合一的,中国传统历法。
《山海经》中说,日神羲和,会在甘水之渊给下了班的小太阳们洗澡。
这样他们再出去工作的时候,就能更加鲜艳明亮。
为太阳洗尘的情形活泼有趣,饱含着俗世生活的气息。
也因此那里又被称为汤(读音:商)谷,汤谷之上,有一棵巨型的扶桑树。
那是十个太阳的休憩之所,可能因为拉太阳车出行的是金乌,神树就跟着神鸟,被一同联想出来。
时间的运行和空间的有序离不开神的指引。
太阳本身对规则的遵守也同样重要,但是只要有秩序就会有破坏。
自然界会孕育出精怪,在深山幽谷,大泽森林,以及僻静黑暗之处。
常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被统称为物魅。
物魅仿佛是为了扰乱,和破坏而生。
帝俊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决定,他把一张红色大弓,和绑着素色丝线的短剑,送给了手下羿。
派他去诛杀各种作恶的精怪,西汉的《淮南子》一书记载,羿降临人间后,断修蛇于洞庭;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
(《淮南子》中国最早出现的自然灾害神话之一,西汉,刘安着。)
他是个对完成使命有着坚定信念感的人。
但有一天,一贯忠于职守的太阳,突然行动失常。
原本轮流工作的十个太阳,结伴跑到天上。
十日并出,如同烈火炙烤大地,世间大旱,草木枯死,人类奄奄一息。
勇敢的羿挺身而出,开弓搭箭,一连射下九个太阳。
(后羿射日,中国最早出现的自然灾难神话之一,出现在《淮南子》中)
大地,这才恢复正常。
射日的故事,既解决了十个太阳变成一个的问题,又代表了对正义,和秩序的维护。
羿,执行的是天帝的指令,他的形象,是半神半人。
显然,他拥有,和天,交流的能力。
【神话,和现实的过渡层——五帝时期】
【五帝时期——阪泉之战】
历史,究竟应该从何时写起。
这对于世界各民族而言,都是一个难题。
在中国的古史体系中,黄帝处在一个分界点上。
黄帝之前,是渺茫,而无法叙的时期。
如同全世界的古史叙事一样,神话是常见的载体。
黄帝之后,历史逐渐成为叙事的核心。
介于两者之间的五帝时代,则兼具这两种叙事的特征。
如同黄帝本人的形象,他是神,也是人。
他在神话时代即将终结之际降生,并跟着传说一起向历史过渡。
传说中轩辕氏,黄帝,出生于黄河中游。
他所在的族群,与地处东部沿海的东夷族,中南区域的炎帝部,是当时最重要的三大力量集团。
如果说创世之神的故事投射的是,人,对基本生存的思考。
众神的时代,投射了人对自然治理的思考。
那么现在需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人,与人族群,与族群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后世所说的政治。
战争,是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边新生的那个婴儿,似乎就是为了这一使命而来。
并且他身负天赐的权利,婴儿,在文明的摇篮里诞生。
在黄土地上,长大成人。
他生来有灵性,很小就会说话,幼时机敏,少时敦实可靠,成年后聪明而强壮。
他很快便从族群中脱颖而出,成为部落首领。
他和族人生活的黄河流域,水土丰裕,族群发展到关键阶段,冉冉升起的首领,黄帝知道。
他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是与外部力量的关系,一直以来各部公认的强者,是炎帝。
《史记》对炎帝的记载,只有寥寥数字。
他是黄帝之前,中国大地上的,重要领导者。
炎帝部落,已经繁荣了很久。
而当黄帝崛起之际,他们正在走向衰败。
其他各部趁机相互攻伐,这一代的炎帝,无力回天。
性格,也变得暴怒。
他四处出击,天下因此不宁。
眼看着纷乱四起,黄帝整军出征,与炎帝交战于阪泉之野,这是一场大战,但悬念并没有持续太久,胜利毫无疑问题,归属于年轻,而志在必得的黄帝。
黄帝对战败的炎帝,及其族人宽厚以待。
也因此得到炎帝的尊重,据说这是因为炎黄二帝本就源自同一祖先,两大部落结成联盟,世代通婚。
也从此有了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阪泉之战是中国古史记载的最早的一次战役,但比战役本身更重要的是战后的结盟,战争是为了和平,为了更好的生活。
自黄帝起,中国人就懂得这个道理。
【五帝时期——逐鹿之战】
(黄帝大战蚩尤(逐鹿之战),我国最早出现的战争神话之一,最早记录于上古奇书《山海经中》)
下一个对手很快出现了,他来自东面靠近东海的地方,一个叫东夷的部落。
这同样是一个善于发现,和创造的族群。
他们擅长打铁,当其他部落还停留于打磨石质武器时,东夷人已经从自然中,发现了铁的价值。
于是他们的将士,个个都配置了难以穿透的,红头铁戈。
这个东方部落的首领,叫蚩尤。
彪悍强硬的蚩尤并不服从黄帝的命令。
开始凭借武力,向外扩张。
他们推进的步伐如旋风般迅猛,被蚩尤欺压的弱小部落只好向中原最强大的势力,黄帝求援。
涿鹿,中国上古传说中最着名的战争,在这里打响了。
强敌当前,黄帝决定联合炎帝及诸部落的军队,一致对外。
这是一场关乎两大部族命运的生死对决,惊天动地。
于是它也几乎变成了一场,天神之间的对决。
传说中作战的双方,都有天地鬼神助阵。
蚩尤请来风伯,与雨师相助。
兴云布雾,呼风唤雨。
黄帝的部下,得到北斗(九天玄女?)的启示。
发明了指南车,这才冲出蚩尤的大雾阵。
但很快,他们又遭到暴雨的突然袭击。
没有任何遮挡的荒原上,夹带着寒风的冷雨,像锋利的刀子刺向黄帝,和他的战士们。
他们被困在蚩尤一方部下的风雨阵,中寸步难行。
传说中,黄帝九战九败,这个战绩,听上去令人绝望。
中国人深信最深重的失败,和最折磨人的苦难。
几乎是所有大功告成之前,历经的,最黑的夜。
危急中,天女下凡,止住大雨。
天气突然放晴,趁着敌人惊慌无措,黄帝指挥大军掩杀过去。
如同我们在历史中,一再看到的那样,许多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转折点,都无法用普通的逻辑解释。
或许在真正决定命运的那一刻,古人总是愿,将生死,交托给天命。
天命已定,最终的决战,进行于冀州之野。
黄帝,取得了胜利。
而在这一战,决出胜负之后,生活在黄河、长江、淮河和汉江领域的各个部落。
融汇成为更广泛意义上的,华夏族。
他们为自己追随的领袖,起了一个尊号——黄帝。
所以严格来说,我们应该从这里,开始才称轩辕氏,为黄帝。
黄帝、炎帝、蚩尤,被尊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先祖。
黄帝中“黄”字的由来,有人说,那是普照世间的,太阳的颜色。
也有人说,那是黄土的颜色,一指黄帝有土德之位,也就是有如同大地般,生养万物的德行。
而“帝”字在一指天神之后则成为对一统天下的最高权力者的称谓,并延续了数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