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乔迁
不过,很快张婉就将这些不忿抛在脑后,两房要搬院子,她忙得脚不沾地。搜索: 玩家书域 本文免费阅读
荣禧堂自打公公贾代善过世之后,便一首不曾有人住,虽然定期派人洒扫,可如今要搬进去,还得重新收拾一番。
敷春堂那边,原是修葺整齐的,可王夫人仗着怀了身孕,倒是提了不少要求——起居的正院里的花木她不喜欢,又说入秋了,那窗纱该换了……诸如此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让张婉既不能动气,又不能驳回——动怒吧,显得她这个嫂子没肚量,驳回吧,显得她苛刻。
张婉自己忙得脚不沾地,却生了一肚子气,亏得自己管了几年家,两个陪房也培养出来了,能独挡一面,大房这边的物件清点装箱,有赵成家的看着,紫棠出嫁后,回来做了迎春的奶嬷嬷,还有紫苏如今是贾琏院子里的管事嬷嬷,几个小院里的事,有她们盯着,都不必张婉操心。
张婉眼下亲自监督的是荣禧堂原来的物件收纳——照理说,那些小的物件也就罢了,大的贵重的物件,原该留下的,这正堂是用来接待客人的,可贾母没发话让留下,她也不想开口,没得让人觉得她想贪公婆的东西。
于是,这么个情况下,张婉还得盯着让装箱收纳,回头送去贾母那里——婆婆如今一味偏心二房,看自己不顺眼,她可不想哪个粗手笨脚的丫头碰坏了贵重物品,回头自己去受婆婆的训。
"太太,这对豆绿底白鹤纹成窑瓶是放在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前插花儿的,也要包起来吗?"大丫鬟春桃小心翼翼地捧着其中一个瓶来问。
张婉接过仔细看了看,心里不痛快,可也只能点点头:"用软绸包好,再垫上棉花,找个箱子,单独装这对花瓶,这可是御赐之物,半点闪失不得。回头都要送到老太太那里去。"她转头又对负责洒扫的管事婆子吩咐,"敷春堂那边都打扫干净了吗?窗纱可都换新的了?"
"回太太的话,昨儿就都收拾妥当了。按您的吩咐,窗纱全换了今年茜色的,己经请二太太去看过了,二太太还赏了院子里当差的每人五百个大钱。"
张婉这才稍稍放心。随即又对王夫人的举动很是瞧不上,自己家的下人,干活领月钱,是本份,如今动不动就赏下人,带出一股子很不好的风气——下人说什么,她也知道,无非是夸王夫人大方,暗里说她这个当家太太小气,苛刻。
这股风气,必须要找机会杀一杀。
之前请清虚观的张道长看的黄道吉日,定在八月初八搬家,他们搬进荣禧堂,二房则搬进敷春堂。这日子是千挑万选的,张道长说这日"天德合,月德合,宜移徙、入宅",最是吉利不过。
张婉心里明白,这不仅是换个住处那么简单,住进荣禧堂,才代表他们大房以后是名正言顺的当家人。因此,这些日子受了些闲气,张婉也忍着,对于搬迁之事也更加上心,不许半点纰漏。
"太太,您也该歇歇了。"陪房赵成家的劝道,"这些事交给下人们去办就是了。"
张婉摇摇头:"如今正是关键时候,半点马虎不得。"
事情都料理的差不多了,张婉好容易松快一天,不想贾母却叫人来,张婉赶到荣庆堂,却听贾母说:“你们搬进荣禧堂,也算是乔迁之喜,你给亲戚们下个贴子,请大家来热闹热闹。”
张婉愣了,现在朝局不稳,太过张扬,可不是什么好事,于是说:“老太太,我们自己家里人坐一起,请东府的堂哥堂嫂来坐一坐,就行了。”
“这是喜事,就该热热闹闹的。"贾母不以为然地摆摆手,"你太谨慎了。再说呢,这也算是通知亲戚们,以后呀,家里是你们两口子当家,有什么事情,都好找你们。"
张婉心里无语,这哪跟哪呀,如今府里可没有国公爷,两个爷的差事都不是什么紧要的,可又不能明着驳回婆婆的要求,于是说:“行,晚些老爷散值回来,我问问他。”
贾母盯着张婉,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说:“你问问吧,我想老大也会赞成请客的。”
没想到婆婆还真的说中了。
张婉分析了好一通原因,道:"老爷,如今朝中局势未明,咱们是不是该低调些?"
贾赦却笑道:"你多虑了。咱们不过是请亲戚们吃顿饭,热闹热闹,又不是大摆筵席。再说,咱们家现在无人在朝中担任要职,谁会注意这些?老太太高兴,就依着她吧。"
张婉暗自叹气。她不能反驳婆婆,贾赦偏又觉得这不是事——她万般不情愿,也只能给亲戚们送贴子。
她让人给贾妍和贾敏送帖子时,有种给小姑子讨乔迁礼的羞愧感。更让她为难的是,二房不用做这些事,到时候两个小姑子送礼,难道不送二房一份?好处大家都有,得罪人的事都是大房的。
"太太别多想了。"春桃安慰道,"三姑奶奶和西姑奶奶都是明白人,不会多心的。"
张婉苦笑着摇摇头:"三姑奶奶明白,西姑奶奶可就未必了。"不过,她和贾敏本就是面子情,倒也不在乎贾敏如何想。
派人送贴子,张婉特意
安排了陪房赵成家的往林家来。
贾妍正在东厢房里看账本,听说赵成家的来了,想着只怕是大嫂有什么要紧事,便亲自过来,接了帖子一看,也愣了一下。
赵成家的笑道:"我们太太原说只请东府过来坐一坐,可老太太坚持要请亲戚们热闹一下。"这话说的简单,却透露了这宴是贾母要办的意思,并非张婉想办。
贾妍合上帖子,对赵成家的笑着说:"你跟大嫂子说,我那天一定早早回去。"
让人送赵成家的出去后,贾妍轻轻叹了口气,拿着帖子往明静堂来。
林夫人正在教小馒头背诗,见贾妍进来,笑着招手,不待她开口,小馒头就小跑过来,扑进她怀里:“妈妈,奶奶教我背诗。”
贾妍笑着牵了小馒头的手:“背的是什么诗呀?”
“锄禾。”
“哟,你背给我听听。”贾妍逗小儿子,让他坐下,小馒头才背了一句,就忘了下一句,皱着眉的样子,把贾妍和林夫人逗乐了。
贾妍给儿子提示了下一句,一边将手中的帖子递给婆婆:"母亲,这是大嫂刚差人送来的。"
林夫人看了帖子,也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这是好事,乔迁之喜,你备礼的时候,多添几件贵重的东西,不拘是摆件还是字画,得显出我们家的诚意。既然是你大哥二哥都换新院子,两边都要送礼,一碗水端平才好。"
贾妍点头应下:"儿媳明白。只是..."她欲言又止。
林夫人了然:"你也不要多想,亲家母上了年纪,想热闹热闹,不是什么出格的事。到时候你高高兴兴回去贺喜就行了。”
婆婆如此通情达理,贾妍心中感激。晚间看过两个孩子都睡下,她和林如海回房,她才将荣国府的事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