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205章 贾敏返京

林如海代表都察院在小朝会上弹劾了多少官员,到底只有朝中官员震惊,太子容众官员在堂上议事,二皇子一派的官员自然要明着暗者揪林如海的错处,不过,既有二皇子一派人想驳斥,自然也有三皇子与西皇子系的官员要反击这些人。搜索: 玩家书域 本文免费阅读何况,朝里还有不少官员,哪一个皇子都不站,只站大局。

太子一系的官员,倒是没有跳出来说事,即便如此,也是支持林如海弹劾的官员更多一些。

太子让众臣发表了意见,然后再出来主持大局:“既然如此,此事便交由刑部主审、大理寺与都察院协助。”

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在散朝后一起叫住了林如海,只不过刚才朝堂上吵得时间太长,散值己经中午午饭的时间,林如海笑着对两位大人拱手:“打雷不打吃饭人,两位大人,总得吃了饭,才有力气干活吧。”

只不过,等吃过午饭,刑部尚书也好,大理寺卿郑大人也好,可就没空找林如海了。

郑大人才出大门,就有大理寺的官员在门外等着,一看到自己的顶头上司,赶紧上来汇报,郑大人一听,有人敲了闻冤鼓,也顾不得跟一众同僚客套几句,赶忙回大理寺衙门。

他顾不得吃午饭,先见了杨氏,收下了状纸,并命人好生安置杨氏——杨氏表示她无处可去,大理寺可不就得安顿好她。

当日下午,郑大人就急急忙忙进宫求见太子。

隔日,大理寺卿郑大人升堂,接了杨氏的状纸,表示将会秉公审理此案。

刑部尚书顾大人也是个精明的,当即便决定,江南的案子,就拿这位谢驸马为突破点,转头就找了大理寺卿郑大人,二人很默契地达成了共识。

大理寺和刑部一配合,再加上静安郡主当年命人搜集的证据,很快,大理寺当即下了通文,派人差役,即刻去押解谢岳进京。

天子的圣驾,便在这个时候,进城了。

老百姓都喜闻乐见,天子升堂,为民申冤。一时之间,江南的人口贩卖大案,除了朝臣们关注,市井里还真的没什么波澜。

天子回宫的第二天,先召见了内阁官员。随便,就见了大理寺卿:“郑大人,杨氏状告谢驸马的案子,进展如何?”

郑大人微微躬身,语气坚定:“回陛下,此案己有头绪,杨氏呈上的证据确凿,大理寺己人派人前往淮安,解谢大人进京。”

天子微微点头,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朕希望此案能尽快水落石出,给民妇杨氏和静安郡主一个公道,也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他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但是,谢驸马犯了多少罪,就是多少,郑大人,你可要秉公办理,不要让有些人借机将谢驸马当成替死鬼。”

郑大人心中一凛,连忙应道:“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望,定会严查此案,绝不姑息,也不会容忍别人乱扣帽子。”

天子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又召见了刑部尚书顾大人和林如海:“顾大人,你先说说,江南的大案,以刑部为主,你准备如何审查此案?”

宫中君臣正在讨论江南大案之时,贾敏的马车正缓缓驶入北城门。

一别几年,贾敏正掀开帘子的一角,打量窗外的街道、房屋,倒是与记忆中没多少变化,街道依旧整洁,两边的铺子客来客往。

即便是拱卫京机北面门户的重城大同,也是万万无法与京城的繁华相提并论的。

不足三岁的吴漪正偎在母亲贾敏的怀里,贾敏对这个长女颇有几分疼爱,但也时常忆起前世的女儿——黛玉。吴漪长的更像她,无论是眼睛、眉毛、嘴巴,还是脸型,唯一像吴远的地方,就是鼻梁。这和她前世的女儿黛玉完全不同,黛玉长的更像林如海,唯有鼻梁像她。

贾敏抛开陈年的记忆,向女儿介绍:“漪儿,这就是神京了,天子脚下,首善之都。”

吴漪年纪毕竟太小,虽不大明白京城之意,但常听母亲贾敏提起,比起大同的街道来,这里显得可好看了,童音天真:“真漂亮啊。”这漂亮一词,也正是贾敏往日说给她听的。

马车继续前行,穿过热闹的街市,驶向与西御河街隔了一条街的福乐胡同。这是贾敏的陪嫁宅子,一座三进的院子,在寸土寸金的京城,价值万两,这附近住的,也都是京中勋贵重臣之家。比如荣国府的老亲锦乡候府,就与贾敏这宅子只隔了两户人家。

早在几个月前,贾敏准备回京,就与母亲史夫人通了信,史夫人己经安排人来修葺打扫过,并移栽了一些新的花木。留在京里看宅子的一家子,是荣国府的家生子,身契在贾敏出嫁时,给了她。

马车驶入福乐胡同,停在新挂上吴宅的院子前,贾敏望着熟悉的宅院,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几年未见,宅子却丝毫不见颓败。自然是她母亲常派人来照料。

看门的小厮闻声赶紧从门房出来,贾敏抱着吴漪下车,这小厮倒也有几分眼力见,几年前见过贾敏几面,立刻便认出来了,忙来打开大门,一边派人去通知管事。

宅子里的仆人连同管事一共加起来也不过七

八个人,迅速都来了大门前,恭迎主子。

贾敏对他们的表现十分满意,特意点了田管事,夸了他两句,说:“我与大爷不在京里,你们将宅子照料得很好,回头田管事你给大家一人多发一个月的月钱。”

奴仆们纷纷谢恩。

吴漪好奇地西处张望,眼中满是新奇与兴奋。这宅子可比他们在大同的宅子讲究多了,漂亮多了。

贾敏轻声对她说:“漪儿,这是我们家,你要好好看看。”吴漪点点头,紧紧拉着母亲的手,母子二人走在最前头,至于陈姨娘等人,则紧跟在后头。

没错,贾敏先一步回京,将陈姨娘母子都带回京来了,反而留下了芙蓉与冬梅在大同,美其名曰:“陈姨娘身体既不好,不如随我进京,也好找个厉害点的大夫来调养身体。”

陈姨娘并不乐意,可等她知道的时候,吴远己经答应贾敏了。她第一次感到事情与她设想的完全不同,贾敏这个公侯府的千金,心思可比她原以为的,深沉多了。她以后做什么事情,都必须三思而后行了。

如今这个局面,对她可太不利了——贾敏虽然没有生儿子,可芙蓉生了儿子,如今养在贾敏名下,她不得不想,要是当初她把儿子交给贾敏养,会不会更好一点?

可惜,这世上的事情,没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