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189章 儿女双全

王夫人在贾妍面前嫌林如海要把天捅穿的时候,远在大同的贾敏正喜笑颜开地放赏。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芙蓉从昨夜里开始阵痛,到中午时终于顺利产下一个麟儿,六斤八两重,抱着都觉得可喜的很。

接生婆子很会说吉利话,贾敏对于芙蓉及时生了一个儿子也十分满意,于是吩咐:“海棠,取两个一等的红封来,给她们每人一个。”

一等红封,便是二十两银子。吴家是老主顾了,两个接生婆子都知道,顿时喜笑颜开。

贾敏又问芙蓉的情况,一个接生婆子说:“回奶奶的话,姨娘生的顺利,不妨事的。如今只是力气用尽了,休养两天便好了。”

贾敏笑着吩咐,让厨房开小灶:“芙蓉有大功劳,接下来做月子,她喜欢吃什么,都必须满足。一应开支,只管从我这里支银子就。”

施了恩,当然要进产房来表示关心。

产房里的血腥气还未散尽,芙蓉躺在锦被里,额发湿漉漉贴在苍白的脸上。

她听着外间渐渐清楚的脚步声,强撑着自己,别睡过去。

等贾敏一来,便请安:“奶奶,恕奴婢起不了身……”

贾敏仿佛没闻到血腥味,一脸淡定地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来,伸手替芙蓉拨开头发:“傻丫头,你如今可是家里最大的功臣,生产不易,好好歇着,早点把身子养好,就是最大的忠心了。”

一边又笑着吩咐,让人把孩子抱来,给芙蓉看:“哥儿真可爱,是吧。”一边又打发人去问:“我早就吩咐,灶上熬的乌鸡人参汤呢,怎么还不送来。”

"奴婢谢奶奶恩典。"芙蓉看了孩子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心,突然抓住贾敏的衣袖,力道不大,但眼神坚定:“这孩子...求奶奶亲自教养。”

窗外的阳光穿透萱纸糊的窗户,映照在贾敏脸上,将她眼底的讶异照得分明。

贾敏心里当然是想要养这个孩子的,她膝下只有一个漪姐儿,抬举芙蓉和冬梅,除了是打压陈姨娘,也是为了孩子——她暂时生不了,有个自己丫头生的儿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令贾敏讶异的是,这丫头竟这般通透?继而不免产生了几分怀疑,于是笑着说:“这孩子,你千辛万苦生下来,难道不想自己养?”

这是明着问,也是试探。

芙蓉摇头又点头,声音细细颤抖:“奴婢自然也想自己养。可奴婢知道,奶奶愿意教养他,才是他最大的福份。奴婢读书不多,愚笨得很,自己都不聪明,若是配个小厮,生了儿子,将来也是做奴才,养一养,倒也罢了。如今是家里的二爷,奴婢哪有那本事,能教养得好。”

“求奶奶看在奴婢忠心的份上,成全奴婢。”

"胡说什么。"贾敏终于露出真切的笑意,伸手抚上婴儿柔软的脸颊,"你是我的丫头,哪里愚笨了。不过,你这话说的也没错,为了孩子以后的前程,他虽不是我生的,是我养的,将来说出去,身份也是不一样的。”

“我也不必同你打什么包票,不过,芙蓉你既如此懂事,我自然要疼他。"指尖触到温热的肌肤时,她忽然想起前世流产的那个孩子。往事不可追,如今她也膝下有子了:“你如今做月子,不好挪动。等满了月,便搬到东院去,虽说孩子放在我屋里教养,可也不能让他真的跟你这个生母生分了。两院只隔一道月亮门,东院屋舍不多,但花园修的颇好,以后他过去你院子里玩,也敞阔。”

芙蓉几乎感激涕泪,连忙道谢。

贾敏拍拍她的手背:“有什么好谢的。说的不好听一点,你是早早就在我院子里服侍的,才是我的家里人。以后呀,私下里让孩子唤你声娘,可好?"

这话如惊雷炸在耳边,芙蓉要不是起不了身,只怕得赶忙下床来磕头:"使不得!使不得,奶奶,哪里能因为奴婢,就坏了规矩!"

贾敏笑道:“你这丫头,这么胆小。我说的是实话。私底下,让孩子叫你娘,我又不是那容不得人的。孩子也叫我母亲呢,叫你一声娘怎么呢。你呀,好好养着,燕窝、银耳这些我都跟海棠说了,你这要多少取多少,不要抠抠搜搜的。我的嫁妆,便是可劲儿花,也够我们这些人花一辈子。“

“等你养好了,早点能服侍大爷,帮我分忧,才是最要紧的。”

芙蓉连忙谢恩,就听见外头传:“陈姨娘来了。”

芙蓉求助地望着贾敏,贾敏笑着说:“你也累得很了,不想见,我替你挡了就是了。”于是,她故意提高声音:"海棠,去把库房里那对赤金长命锁取来,给哥儿压压惊。再安排几个婆子,将东院打扫出来,窗纱重新糊过,窗纱全换成雨过茜红色。等芙蓉满了月子,就挪到东院去。她给大爷生了儿子,立了大功,也该有个独立的院子了。"

然后拍拍芙蓉的手背,让她休息,便带着人出来,陈姨娘正好进院门。

陈姨娘倒也聪明,忙上来请安。刚才贾敏那一叠声的吩咐,只怕是说给自己听的,自己可不能表现出半点情绪来。

贾敏伸手扶陈姨娘,腕间翡翠钏子碰出清脆声响。

陈姨娘装作方才没听见任何话,问:“我听说芙蓉妹妹平安生下哥儿,特意过来看看芙蓉妹妹。”

贾敏笑着说:“你一番好意,我替她心领了。芙蓉累着了,睡着了。你晚些再过来看她吧。”

陈姨娘温顺地应了声是,然后恭送贾敏离开,这才回自己的院子去。

贾敏可没空管她,立刻就派了人去请大夫,不过不是现在来,而是明天来替芙蓉诊脉,当然,先是替她自己请脉。

等到傍晚,吴远散值归来,得知自己又添了一个儿子,十分高兴,对于贾敏这个妻子,他简首再满意不过,漂亮、大方,出身好,还大度,吃过晚饭,说起给孩子取名,闲聊到如今朝堂中的事,便提起远在江南的清查土地的大事来。

吴远摇头:“没看出来,三姐夫一个文人,魂力倒是非比寻常啊。”

贾敏却不太赞同:“只是他那样做,未免太得罪人了,江南官场上,只怕不少人都要牵连进去。一时风光,长久看,未必是好事。”

吴远握住贾敏的手:“我与奶奶想到一处去了。你说,这事,三姐夫与岳父通过气没有?”

贾敏摇头:“这我还真不知道。”

“奶奶不如下次写家信的时候,顺便问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