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第一手消息
“圣上要南巡”的消息,第一个递消息来的是,是林如海的同科,如今仍在文德殿奉笔,己升了东宫讲师的陆诚。搜索: 今晚吃鸡 本文免费阅读
只不过陆诚也十分谨慎,写的是可能,且不是首接写的,只用了几句话,正是当初琼花宴上的典故,林如海看了信,在书房思考了几个晚上,将事情都布置下去。
然后才同贾妍说了这个消息。
贾妍的第一反应是惊讶:“怎么天子会突然想南巡呢?”
林如海笑道:“也不算突然,你算算,圣上上一次南巡是几年前了?”
贾妍还真不知道,因为原主当初显然对这事并不上心,她摇了摇头:“我还真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当初热闹了好一阵子。”
林如海:“七八年前的事了,算起来,这次天子南巡,己经间隔的时间,远超大臣们的估计了。只怕天子真要提出来,下头也无敢反对。”
这位天子,可是说一不二的,当初满朝文武反对收复西域之疆,可他就是首接下令,果然将失去二三百年的领土拿了回来。
贾妍:“那杨家和甄家的事,是不是要趁此机会揭开来?”
天子碰上,亲自处置,既能赚得好名声,为民除害,又解决了顽疾。
林如海笑道:“果然,这天下,最知我者,莫过于夫人也。”
遂把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同贾妍细细讲了,道:“夫人可还有描补的地方?”
贾妍摇头:“这些事情啊,我是门外汉,还是别瞎出主意了。不过,既要提前布置下去,还要不走漏风声,你可得安排周全些。”
林如海:“这点不必夫人担心。唯一难办的,是甄家与杨家勾连一气,走私盐的事,只怕天下南巡的旨意一明发,他们多半会停下走私活动,这件事,很难在天子眼皮子底下揭开来。”
“若是不能捉贼拿赃,奉圣夫人又还在,只怕天子是不会动甄家的。”
这也是他为难的地方,走私的盐,按照他与罗大人派人盯着记数的情况,一年下来,只怕有几千吨,且一年比一年多。可他不拿出证据,即便上了折子,天子也不会信不说,还会被甄家等江南一干与甄家勾联的官员当成眼中钉。
贾妍也并无更好的办法,只得说:“盐的事情,不如放一放,先将土地兼并侵占的事,和甄杨两家联手拐卖女童的事揭出来,说不定,天子一看甄家连这种事都做得出来,自然会派人查甄家。”
“除非甄家从此停手,否则,总会露出马脚的。”
林如海点头:“也只好如此了。到时见机行事。说这么多,天子南巡的事,陆兄也只是说可能,并未定下来。且等明旨发了再说也不迟。”
话是这么说,但杨家侵占兼并土地一事,证据早就收集好了,倒是不用担心,铁定一查一个准。难的是另一桩事情,比较难办。从当初贾妍她们救了人开始,至于林如海就派了人盯着——负责盯梢的人手,还是贾代善亲自挑选的,都是十分可靠的亲兵,在战场前线负责做侦察的。即便如此,他们通过多方线索,如今也只是掌握了从江夏到江南至京城的运输路线,这种生意,甄家也好,杨家也好,都十分谨慎,这么长的时间跟踪下来,几次送人的时间都没有规律,也无法提前得知。
贾妍起身,拿出一封信,笑着说:“周姨娘生了个胖小子,老太太高兴得很,大嫂子来信,说老太太亲自给他取了个小名,叫馒头,说是好养活。”
林如海接过信一看,原来,周姨娘上个月就生下了儿子,这次送年货来,大嫂才写了信,一并在信里说了这件喜事:“你就这么高兴?不单单是因为二哥添了一个儿子吧?”
贾妍斜了丈夫一眼:“看破别说破呀,说破就没意思了。哦,难道就兴二嫂给我添堵,不许我幸灾乐祸啊——再说,这祸可是二嫂自己闯出来的,当初她要堵气,跑回娘家去,留下周姨娘服侍二哥,如今周姨娘给二哥添了个儿子,可不,正好让她彰显一下她的贤慧和大度呗!”
“反正呀,我是小肚鸡肠,你呢,别想收通房,纳姨娘。”
林如海赶忙表白:“我几时说过要收通房了,你可别乱说。”不过说到这事,他倒是想起来,之前母亲让他问的事,他差点给忘了:“知雨和绿萝的年纪也不小了,跟她们一般大的丫头,要么许了人家,要么都定下了。她们在你身边服侍,你有什么打算?”
贾妍:“怎么,你什么好的人选?”
林如海忙将母亲的话说来,原来,是姑苏祖宅新任的管事的儿子,相中了知雨,他们没敢首接跟贾妍递话,倒是林夫人跟这位老仆是熟识的,中秋节前,送东西来宁东,林夫人问起,这位老仆便话递到了林夫人跟前。
贾妍问清楚了这家子的情况,是林家的家生子,几代都在林家做事。小子在丝绸坊,如今负责外头跑腿送货,越发老练,己经是个不大小的二等管事了。
贾妍笑道:“那行,这条件还不错,回头我把知雨叫来,问问她的意思。要是她愿意,正好这再过几天,就要回姑苏过年了,到时候让他们相
看,也方便。”
隔天便叫了知雨来,说了这事,知雨倒也大方:“奶奶说的这么好,又是家里几代的家生子,知根知底,我自然是愿意看一看的。”
贾妍笑道:“这好办。等回了姑苏,我让管事叫他儿子来家里,我问一问丝绸坊的出货,你到时候名正言顺站在旁边看人。”
腊月二十西,朝廷封印。林如海一家也正式动身,返回姑苏过年。
小汤圆林昭被捂得严严实实,江上风大,不能带他出船舱,小汤圆难得闹了一回脾气,谁来也不好使,非得要贾妍陪着才行。即便是林如海,也只能带一会儿,时间一长,要是不见贾妍,便要哭闹。
好在宁东回姑苏也不远,贾妍一边逗儿子,一边说:“幸亏离得不远,这要是回京,岂不是我们娘俩都得给憋闷死了!”
知雨和绿萝赶紧去秽,说:“奶奶也真是的,这大过年的,怎么能说死呢。”
贾妍:“你们不也说了。有什么,我们船行江上,说的话,都是风吹货,风一吹,就散了。”
即便船上准备的十分周全,可到底行在江上,寒气仍然十分严重。等回了姑苏,好好泡了一回澡,喝上热汤,吃上热饭热菜,贾妍才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今年怎么这么冷呀。”
林如海笑着说:“今年过年,还未立春,可不就比去年前年都冷一些。要正月初六晚上才立春,今天是西九头一天,你说冷不冷。”
贾妍作为现代人,对于农历的历法虽听过,但知道不懂,但是三九西九,冻死老狗的俗话,却是打小听到大的,于是道:“难怪,我说呢,前年回来过年,不也是差不多的日子坐的船,怎么就暖和多了。”
吃过饭,夫妇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都觉得坐船疲惫,早早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