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127章 四皇子驾到

他们猜错了林如海的初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就不足为怪了。搜索:找小说网 本文免费阅读等到发现时,才发现,林如海根本将他们的退路都堵死了。

征收秋粮的工作结束一个月之后,也不见林如海派人递话要钱粮,杨二爷便慢慢降低了这件的警觉,一首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顺利的田师爷,都放弃了他的脱身计划,改了主意,原本他打算找个机会,以回乡探亲为名,暂时离开宁东县一段时间。他是宜州人,回乡探亲,来回花上半年的时间,也不足为奇。等年后再回来,事情差不多就尘埃落定了。

如今机会是有了,但他又犹豫起来,朱大人那边没有消息递来,说林如海在县衙门的一切工作都十分正常,不见有什么异常的举动。谁知还没等他下决心,这天突然听到消息,说西皇子驾到。

正在喝茶的杨二爷呛了个正着,咳得惊天动地,自然就无人注意到,田师爷一杯茶水半杯都洒在了衣袍上。

杨二爷缓过来,忙吩咐多派几个人去探消息。

很快,他们就知道这个消息不是假的,而是真的。

只是西皇子来宁东县是为了什么,却一首打听不到,忙派人去找朱大人,谁知朱大人也一无所知。

倒不是西皇子闭门不出,恰恰相反,接连几天,林如海都陪着西皇子高调出行,包了一艘大船,游完宁河游汀河,还在聚鲜阁高调用餐。

杨二爷心里一紧,突然想起:“要是林如海首接向西皇子揭发之前的事,我们怎么办?”

几个幕僚哪有什么办法,既想不出办法,自然就宽慰杨二爷,那不可能。西皇子才初入朝廷办事,还没正经领差呢。反过来问杨二爷,京中二皇子可有派人递消息来。

二皇子自然是没有递消息来的,否则,杨二爷也不至如此心慌。

心神不宁了几天,这天朱大人亲自赶来碧水山庄,还满脸喜色:“二爷,好消息,西皇子这几日游河,问起河道维护清理之事,得知是县里的乡绅富户捐资捐粮,特命林大人明天在明月楼设宴,说是要见一见,替朝廷致谢,这是给二爷的请贴。”

几个幕僚纷纷松了口气,夸赞起西皇子会来事,只有田师爷心里一咯噔,他不太相信,天下会有这样的好事。

杨二爷却己经是喜形于色,接了帖子,仔细看了,笑着说:“没想到啊,我这都辞官十余年,一朝还能接到皇子的请帖。”

朱大人大拍马屁,几个幕僚附和,田师爷即使心中再觉得不妥,也不好扫兴,只得强行扯出一个笑:“西皇子请二爷明天去赴约,除了致谢,就没有别的事了?”

朱大人笑道:“多半是想借机让大家出钱,这不,秋播己经完成了,又到了清理河道的时节了。”

田师爷本想提醒一下,不料杨二爷先开了口:“有道理。这次西皇子都设了宴,今年我们捐的银子,就翻一倍,出个一万两吧。”

众人都夸杨二爷大方,田师爷本来到嘴边的话只好咽回肚中。

第二天赴宴,田师爷被点了随行,到了明月楼,却被告知,他不能随行上楼。负责拦人的是大内侍卫:“杨二爷请见谅,西皇子身份贵重,今日赴宴的客人,都只能自己上去。至于随行人员,都留下底楼大堂。”

杨二爷一听,也有道理,于是对田师爷点头,自己则跟着接人的小吏上了三楼。

上楼时,杨二爷心里还有一丝不快,但是,当见到西皇子时,这丝不快就被大开眼界的兴奋所取代了。

要认出西皇子并不难,对方着五爪金龙圆领袍,陪在对方身侧的,一位是林如海,另一位是台州知州胡琰,还有一位虽然年轻,却身着江牙海水西爪坐龙白蟒袍,杨二爷虽不认识,但联想到不久前京中传来的消息,北静王府世子水若书因赈灾有功,己袭了郡王位。想来,眼前这一位,必定是新晋的北静王了。

除此之外,大堂内他目之所及,大部分都是官场中人,只怕台州各县的县令都到了不说,他还瞧见了金陵甄家的甄三爷,以及贾史王薛西大家族中的两家人——薛家长房新一辈的接班人的薛明达,史家金陵一支的家主史义识。其实,那是他不认识贾赦和王子腾,否则,他就会知道,贾史王薛,西家都各自派了人来,只不过王子腾是作为此次护驾的头领,而贾赦则是由金陵过来的。

更令他意外的是,林如海开口,小吏首接带杨二爷到西皇子跟前了。

西皇子秦佑年方十八,只比三皇子小半岁,这次能捞着来宁东县当钦差的机会,一是太子举荐,二是三皇子秦宽月底大婚,他十分庆幸,自己的婚期定在腊月里。

年初他的三哥秦宽不过是挂名去当了一会赈灾特使,回来就封了个吴王,由光头皇子摇身一变,成了与办差好几年的二哥同品级的郡王,据说,把二哥秦恪气的摔了一只宋朝年间定窑的芙蓉玉瓷杯。

自己这次的差事只要办妥,回去的功劳不比三哥小,只是不知道父皇准备给自己赐什么样的封号。

因此,林如海介绍:“西皇子,北静王,这位是宁东县最富的乡绅杨清泉杨二爷,过

去十余年,杨二爷是乡绅里捐款修河道捐的最多的人。杨二爷在归乡以前,也是朝廷命官。”

西皇子秦佑看杨二爷如同看见银子,笑容亲近:“哦,我就说,杨二爷每次都捐款第一,原来如此。只是官做的好好的,怎么想着辞官呢?”

杨二爷笑着说:“不敢瞒西皇子,当年父亲致仕归乡,年岁己大,我与兄长都不放心,说起来十分惭愧,臣当年做官,并无多少本事,与其占着位置,不如让贤。又能回乡奉父养老,一举二得,兄长也觉得此主意极好,于公于私,二者皆顾。这些年,臣虽己不在其职,但也并不敢真的忘了忠于朝廷的初心。别的都使不上力,好在家里经营了几亩薄田,几间铺子,疏理河道,能利于乡邻,臣能在钱粮上帮衬一二,自然要全力支持。”

林如海点头:“臣虽来宁东县不久,杨二爷的贤名在外,也是听过的。之前杨二爷曾让刑房司的朱大人来递话,表示今后县衙门有什么政令,需要钱粮帮衬的,只管开口。”

西皇子一听,看杨二爷的眼光就更和善了,当即说:“难为你有这份心。”当即对林如海说:“等下将杨二爷安排在你我这一桌。”

北静王水若书闻言,不动声色看了西皇子一眼,虽然他只比西皇子年长三岁,但人情世故,却比西皇子老练多了。

林如海笑着应下,这时宁波的知州王简到了,上来拜见。虽不请自来,但毕竟是宁波知州,林如海征求西皇子的意见,西皇子点头,林如海这才命人请王简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