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122章 轻视

春来茶馆是当地老百姓常去喝茶的地方,自然没什么好茶。本文搜:晋江文学城 免费阅读林如海夫妇瞧中它,主要是选中了它的地方——有个大院子,外头就临着宁河,院子里两棵巨大的银杏树,正午的阳光当空照,也只能在树叶间隙里漏下少许斑驳的光,非但不热,还有河风吹来,很是凉爽。

原木色的小方桌,竹椅子,西人一桌,院子里能放下二十多张桌子。

茶馆的老板罗春来十分高兴,县令大人愿意包一天他的茶馆,他甚至高兴的表示,不要钱,茶水免费提供。

林如海却笑着拒绝了:“你的茶水十分便宜,本就利薄,哪能不收钱呢。”

罗春来却说:“能帮林大人做点事,也是我这个小茶馆的荣幸。”

林如海:“那就劳烦你,招呼伙计,打水将这院子清洗一遍。回头我让人送几盆栀子花和茉莉来。”

院子铺的青石板,水洗地非常方便。

罗春来忙说:“大人要是用栀子花和茉莉,我家里多着呢。到时我提前一天,让人搬来就是了。”

林如海于是爽快地接了他的好意。

茶馆供茶,最普通的茶叶,这是林如海特意要求的。

饭菜则是向县里很有名气的一家淮扬菜馆订的,天气炎热,以清淡的河鲜为主,配上时令菜蔬。

喝茶配的是瓜子和花生,春来茶馆里平时的茶客配的点心,用来招待县衙门的这些官吏,六房司等正经八九品的官员觉得寒酸,可杂吏们觉得林如海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大人,又体恤下属,又清廉。

林如海轻轻一笑,拱手向来的众位客人说:“夏收繁忙,这段时间,诸位同僚忙着征夏税,实在是辛苦了。如海只能备清茶一杯,粗茶淡饭一餐,谢过诸位同僚。”

众人忙还礼,纷纷说“这是份内之事”“应该的”。

真正跑腿辛苦的杂使们脸上笑的十分灿烂,他们虽不会文皱皱地说话,可却真诚许多——

“林大人这些日子也忙前忙后,才是真的辛苦。”

“我们弟兄都是做惯了差事的,习惯了。”

……

一番恭维与推辞,最后是林如海请大家坐,众人才落座。

午饭后,有人下围棋,有人下象棋。

还有人抹叶子牌,杂吏们打牌的筹码是十文钱,图的是打发时间。

林如海没有下棋,反而和递运所的夏司吏、河泊所的刘攒典、水马驿的王驿吏凑了一桌,打起叶子牌来。

抹牌的时间里,林如海同大家闲聊,由家里老人、儿女开启话题,慢慢的,三名小吏就放松下来,不知不觉就闲聊了很多杂事,包括收夏税里往年发生的故事。

最后,林如海输了三百文钱,河泊所的刘攒典赢了八百三十文钱,水马驿的王驿吏赢了一百一十文,递运所的夏司吏输的最多。

下头这些杂房司吏与杂役,觉得林如海可亲,平易近人,之后林如海要问各杂房司的情况,大家都十分热情不说,还有不少小杂吏,悄悄向林如海反应情况。

然而朱大人这一派杨家系人马,看林如海和下面的杂房司吏都能坐一块儿打牌,自然心埋在越发轻视。

之后林如海安排下乡视察水稻收成,朱大人这一派官员,就一改之前的态度,尽量内部结对子,打着下乡的名头,骑马出了城,转头就往自家的别苑去,聚在一起喝茶听曲,好不乐哉。

毕竟林如海除了惯例会每逢休沐日前,召众人一起,开个会,平时鲜少插手各房各司负责的具体事务。至于问起下乡巡视的情况,林如海又没派人跟着,随口扯几句,林如海也不知道。

至于林如海本人愿意去晒太阳,那是林如海的事,谁也没在意。更甭提贾妍召集的夫人们的聚会,谁也没放心上。

殊不知,夫人们的聚会,反而更容易发现问题。

贾妍打着下乡避暑的名头,请夫人们去的村子,本就是林如海巡视时觉得有问题的村子,这些村子,林如海去时,难免早早得到了消息,林如海去了解情况时,只怕那些能跟林如海接触的村民,都是安排过的。

县衙门里能通风报信的官员,没将夫人聚会当回事,哪怕从自家夫人嘴里得知了某日某时,林夫人邀请,也只是当个笑话听听,心情好还会打趣一两句,心情不好,则是损上一句:“果然是公府

千金,嫌银子没处花。”

贾妍爱请客好摆阔的名声,经过这两三个月的时间,己经成了宁东县官员们的统一认知。

没了这一层防护,贾妍本就带着任务去的,真有问题的村子,自然比较容易发现异样,回头再由刘先生带人去暗访,很是查出了些问题,被杨家祸害的村子,要么有良田,要么有地理条件的独特优势,不仅侵占百姓的田地,还逼得村里人卖儿卖女为奴。

杨家在宁东县,果然己经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杨家一系官员的夫人们,也不是完完全全不参加贾妍的宴会,偶尔来一次,所发现的,不过是贾妍确实会玩,总有新鲜花样,什么跳棋啦扑

克啦,她们转头便将这些作为情报,递给朱夫人。朱夫人心下越发不忿,在杨二爷夫人那里,自然不肯夸贾妍。于是连碧水山庄的杨二爷夫人,都曾在自己设的宴会上,公开嘲笑贾妍“何不食肉糜”。

但别的官员的夫人们,还真就因为隔三岔五一起聚会,不少人是真心喜欢贾妍呢,出身好,学识好,连玩的花样也新鲜,还没有架子,又乐意花钱请客。后头便慢慢有夫人主动愿意推荐地方,或是做东,大家往来的多了,关系越来越亲近。

这些夫人们也是人精,别的不提,至少丈夫与杨系一派官员并不对付,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她们通过贾妍,试探得出的态度,林如海显然不会和杨家联成一气,于是,她们便成了人形传话筒,丈夫或别处得了什么新鲜的消息,便以讲新鲜事的方式,说给贾妍听。

贾妍接收消息的时候,自然也要悄悄透露出自己的态度——也就是林如海的态度,慢慢的,形成了一种无言的共识。

借着这样的方式,真就让贾妍得了些有用的消息。其中有一条消息,则为后面林如海能轻松抓了杨家的大管事,起了大作用。

夫人外交,便是这样不动声色,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