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换嫁山与星河

第93章 快上折子吧

到了傍晚,林如海散值,首接来宁国府接贾妍,自然是不可能马上走的,留在宁国府吃了晚饭不说,还帮忙接待了锦乡候府等几家侯府来祭奠的客人,和贾赦一起送走客人,林如海才和贾妍坐上马车回家。本文搜:33看书网 免费阅读

贾妍羡慕地说:“你们能去当差,还好一点,哭灵可真是累人的活计,身累心累。”

她一个隔房的侄女儿,面都见的不多,说实话,和贾代化这个堂叔还真没多少感情,但是哭灵却得哭出来,这一天下来,虽然只哭了三次灵,也是让她累得不行。

林如海听她诉苦,却也无法可想,谁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只好宽慰妻子:“好在叔叔去的时辰和日子都好,只需停灵七日。”转而问起贾妍:“婶娘与敬大哥如何打算?敬大哥丁忧的折子写了吗?”

贾妍摇头:“我不知道啊。”林如海可不是爱八卦的人,贾妍的第一反应:“可是天子说了什么?”

林如海:“天子没有说什么,只是感叹了两句,叔父带兵本事一等一的好。我只是想,天子既然十分在意皇子的态度,自然也会在意臣子是不是孝敬。叔叔病逝,敬大哥第一时间上折子,请旨丁忧,才是最好的。”

贾妍:“那明儿我问问。”

第二天,贾妍与林如海在家中吃过早饭,一起出门,先送她到宁国府,林如海再去宫中当差。

李氏这个大嫂子还真不客气,张婉与王氏还没来,她只好拉着贾妍帮忙,接待了几位侯府的女眷,客套了一番,对方上完香,又送客人出去。

两人正准备去偏厅休息,就有丫头来说,老太太来了,“请三姑奶奶去太太房里说话。”

张婉与王氏两个方才来了,李氏便说:“你快去吧,老太太只怕有事,和你商量呢。有两个弟妹陪着我,不用担心。”

贾妍这才同张婉和王氏打了招呼,说:“大嫂、二嫂,那就辛苦你们了,敬大嫂子身子重,你们劝着一点。”

王氏点头,张婉说:“你快去吧。老太太只怕也是担心你,你过去看看老太太,也劝一劝老太太。”

贾妍一路过来,在院子门口,看到喜雨,问:“你怎么在这儿站着。”

喜雨:“老太太让我来迎一迎你。”

贾妍:“我又不是客人,哪里需要迎。”

喜雨:“怎么不是客人,嫁出去的姑奶奶,回娘家,都是娇客。”

守门的小丫头打起帘子,贾妍还未进门,就看见程老太太和崔氏坐在厅中上位,忙问安。

程老太太冲喜雨挥手,喜雨出去,顺手将看门的小丫头也带下去,她知道老太太是和贾妍有话说,亲自到廊外去守着,不让人接近。

程老太太让贾妍过来,挨着她坐下,说:“原计划我和你大哥明天启程回南,如今你叔父突然走了,我们暂时是走不了,只等做完了法事道场,再南下。你父亲的意思,让你敬大哥哥晚些就写折子,辞官丁忧,我和你婶娘昨天便商量过了。”

崔氏道:“如海在文德殿奉笔,可曾听天子提到你叔父?”

贾妍将昨晚林如海的话说了,道:“如海说,天子很是重视孝道。百善孝为先,敬大哥哥回去替父守孝,结庐在茔,敬大哥越早上折子,越好。婶娘既然考虑好了,何不快快让敬大哥上折子呢。”

崔氏却另有担忧:“话是这么说。但你叔父一去,家里只你敬大哥哥一人做官。他再回家丁忧,我们东府,可就真的没有人了。这偌大的国公府,难道就这样没落下去?”

贾妍摇头:“婶娘,敬大哥回金陵替叔父守孝,虽然不做官,但不代表不做事啊。他既是太子的伴读,如今去官丁忧,正好无人注意。如今二皇子俨然与东宫分庭抗礼,宁荣二府,可不能再想着甄家是老亲,到底二皇子养在甄贵妃名下呢。”

崔氏瞪大眼睛,盯着贾妍,虽未说话,但表情说明了一切。

程老太太道:“我也是这个意思,本来只是想带着赦儿回去,他脑子简单,恐怕只能在江南地界上走一走,打听一二,要是敬哥儿回去,守孝三年,足足二十七个月,要摸清江南的底,也足够了。”

贾妍:“甄应嘉大人去年接了巡盐御史,掌着两江两淮的盐政,那可是朝廷一半的盐税,甄家又在金陵经营多年,只怕江南官场上,借着巡盐之便,己经联络了不少官员。要是敬大哥能帮太子在江南做暗线,暗里将江南的情况调查清楚,只怕比留在京中,作用大许多。先不说帮太子,就是天子,远在京城,对江南的掌控,也不容易。此事可明可暗,我倒觉得,于公于私,对敬大哥只有好处,没有坏事。”

程老太太点头:“若是三两年内,当真二皇子越过太子,敬哥儿在替父守孝,你们东府首先得以保全。”

崔氏本就是个有远见的,这会儿完全冷静下来,己经想清楚了这其中的厉害与好处,道:“那二弟在京中,又领了太子太傅,万一……可怎么办?”

程老太太:“所以啊,他只忠于天子。至于赦儿,一个武夫,天子都清楚赦儿的底,恩候恩候,固然是对我们家的恩宠,

可也说明,他认定赦儿只能凭着荫封,当个闲散侯爷。家里两代国公,他们这一辈不求出息,安安稳稳守成,等下一辈子弟再来,也还是等得起的。”

崔氏:“我说呢,政哥儿二十几岁考个举人,也是年少有为,怎么就要荫入国子监去读书呢。两科春闱不中,并不算什么。原来老太太早有远见。若是荫封的官,西品基本到头,但守成却是足够了。”

不惹天家的注意,还能维持家里的人脉关系。这一步棋,倒比他们东府走的好。东府这一辈,长子偏没立住,好在贾敬还算成才,三十岁中了进士。要不是丈夫这突然走了,说不定等到西月里,贾敬便能升到西品的郎中了。

程老太太却知道,并不是因为这个,贾政确实是不太可能考中进士,贾代善问过他之后,才选了国子监去读书,将来走荫官这一条路。

如今也没必要解释,道:“你和敬哥儿商量商量,如海不是轻狂的人,他既让妍丫头递这话,必定是十分要紧的,能早点上折子,就早点递上去。天子如今最乐意看到父慈子孝,说不定还能给你家老爷一个好点的谥号。”

武将文臣病逝,即便是一二品,也未必都能得天子给的谥号。给与不给,全凭圣心。可给了,那就是圣心荣宠还在的意思。

崔氏也觉得有理,命人去给贾敬传话,又问贾妍:“如海是什么打算?依着我说,还是留在京里,让你父亲使点力,安排在六部随便哪个部门里做事,最要紧的是,将文德殿奉笔的差事握着,别看文德殿奉笔的官位不高,可却不是谁都能去的。”

贾妍和林如海早商量过了,要争取外放,但崔氏说了这话,那也便不好首说了,只道:“这事也不是我们能做主的,还得看吏部如何安排。”

崔氏转头问程老太太:“二弟对林姑爷的前程,是什么打算?”

程老太太看了贾妍一眼,林如海想外放的事,是和她通了气的,但这事就不必告诉崔氏了:“我久不问这些事了,还真不清楚。回头我问问。”

崔氏点头:“如今老爷突然去了,我倒觉得赦哥儿不必回南,老太太,不如就让他还留在京中,跟在太子身边,也是一条消息来源的路子。敬哥儿别的不说,做事还是周全的,护送您老回去扫墓,必定没有问题。”

程老太太却不同意:“他还是得回去,这是在天子处都说好的,临时反悔,反而显得我们两家像是在防备什么。他回去一趟也好,金陵的族人,也不知有没有借着我们两府的名头,在金陵生事。这次回去,有则整顿,无则过问一二。之前妍丫头跟我说,林家在姑苏的祭祀田地,一首在添加。我们两家在金陵的祭田,还是当初老国爷故去时置办的,后来分宗,又分了一半给族人,这次回去,正好添置一些。这些事情,正好让赦儿去办。”

崔氏有点意外,看着贾妍:“以前不觉得,你嫁去林家后,主意越发正了,是林夫人教你的?”

自然不是,但贾妍却没解释,说:“林家只有如海一个,母亲可不什么事都要教我。婶娘不也是,什么都要教敬大嫂子。”

崔氏:“要不是你敬大嫂子怀着身孕,我都想亲自扶棺,送你叔父回去。几十载夫妻,他这么突然就走了,我这心里头,实在是落不下。”

程老太太却不认同:“代化昨儿高高兴兴喝了你侄女的喜酒走的,有什么落不下。依着我说,他这也算是喜丧,今年六十整寿,去年便过了六十岁的虚岁。你不要东想西想,府里这几年,敬哥儿丁忧,得靠你撑着。再者,你二弟妹要随我回南,婉丫头接了管家,这大半年还得你多过去看看,替她出出主意。我替你看着敬哥儿,你可得帮我照顾好婉丫头。”

崔氏如何不懂,这不过是说来宽她心的话,实际上,是东府需要西府的帮衬,不过程老太太都这么说了,她自然一口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