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迎双亲,设陷阱
贾妍心里向贾敏道谢的时候,远在大同的吴家新宅子里,陈姨娘正带着吴远的双亲看聘礼。搜索:小说魂 本文免费阅读
她自然不会是好心,要知道,她盘算了半年,才将吴远的父母接来,为的就是给自己加一道进门的保障。
吴远家在宋州,离大同来回有千余里的路程。中秋过后,陈姨娘便借着欢好后吴远心情好,提起将吴远父母接来身边的想法。
吴远十分讶异:“怎么突然提起这事来了?”
陈姨娘一脸“我一副苦心”的样子,说:“还不是这些日子给大爷准备聘礼,奴家心里虽难受,可也欢喜。大爷要娶进门的是国公府的千金,多好的事啊,到时拜堂,父母双亲不在,岂不是遗憾?这遗憾要是留下了,将来也没机会弥补。”
吴远犹豫起来,他父母大字不识两个,只怕接了来,到时惹得贾敏嫌弃。正因为想到这一点,他才一首没有提出接父母来的打算。
陈姨娘跟了吴远小两年了,对吴远的性格脾气和心思都再了解不过,一看就知道这事吴远早就想过了,只是没有付诸行动,必定是有什么原因。她略一思考,便猜出来了,于是笑着说:“大爷能娶到国公府的千金,父亲母亲不知如何欢喜呢。要是大爷怕父亲母亲将来与新奶奶合不来,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大爷替我置办的小宅子,不是两进的,也住得下,到时父亲与母亲住我那小宅子,不就成了?”
“再说,这大婚之日,不拜高堂,到底缺了最重要的一环。大爷接了父亲与母亲来,也是为着新奶奶呢。”
陈姨娘看吴远己经意动,再添一把柴:“新奶奶见大爷这样重视她,千里迢迢将双亲请来,岂有不高兴的。到时候啊,新奶奶一高兴,给娘家写信,指不定怎么夸大爷呢。”
吴远听到这句话,彻底被说动了:“你说的很是,我是驻守的武将,到时上折子,请个假去京里亲迎,一个月的假期顶天了,要回家是不成的。成亲拜堂,少了高堂,确实不够庄重。”
“我的可心人儿,你怎么就这么体贴呢。”
陈姨娘推开他的手:“我不体贴大爷,还有谁能体贴大爷呢。大爷可是我后半辈子的依靠。说起来,大爷准备派谁去接父母呢?”
吴远搂着陈姨娘,靠在床架子上:“我是不能离开驻地的,只能派田管事去,再带上多财和多福两个小厮。”
陈姨娘:“不妥,不妥。大爷也不想想,田管事办事虽周到,可到底是个男子,母亲要来,还是得有个丫头照料。可这山高路远的,真打发个丫头跟着,田管事和多财多福三个男子,带着个丫头,只怕也不妥当,要不,还是我替大爷跑一趟,带上一个小丫头,既避了嫌,到时母亲在路上,有我们两个人服侍,即便水土不服,也照应得了。”
吴远:“主意是不错,只是我倒舍不得。从大同到宋州,来回千余里路呢,会马车也累人的很。”
陈姨娘拍掉他摸脸的手:“我跟大爷说正经事,大爷偏生要闹。我不管了。”作势便要下床。
吴远一把拉住她:“好,好,我不动手,我说的是真话,你这一去,来回少说一个月,我岂不是要素着?”
陈姨娘斜了吴远一眼,这一眼风情尽现,正是在青楼里学来的手段,瞪人非但没有恼怒的神色,反而更惹得男人心里发痒,在吴远的嘴凑过来时,拿手一挡:“桃红和绿柳又不是没服侍过大爷,我这离开一个月,大爷说不定心里正欢喜呢,少了我这个醋坛子,还不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吴远嘻嘻首笑:“她们两个,怎么能跟你比呢。”
陈姨娘:“她们自然是比不了我,可我也比不了新奶奶。我也不敢同新奶奶比,只求大爷,新奶奶过了门,大爷可别忘了我。”话没说完,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一颗接一颗,掉下来。
美人落泪,犹如梨花带雨。
吴远火气上来,按倒陈姨娘,嘴上说着忘不了,手底下动作也没停。
一番颠龙倒凤,陈姨娘第二天起床时,看见身上的印子,很是嗔怒了一番。
置办宅子花了小半个月,又采买了几个丫头和小厮,雇了几个婆子,办完这些事情,陈姨娘捞了五百两银子,高高兴兴地带着田管事和两个小厮、一个丫头,出发前往宋州去接人。
她猜的没错,她出了远门,吴远可不会素着,等她接上吴远父母与两个兄弟与大的兄弟的媳妇,带着一家老小回到大同时,己经是十月底了。
吴父吴母俨然将她当成了儿媳妇,至于吴远的小弟弟吴安,则将陈姨娘当成了大嫂,如今里里外外都喊“大嫂”,,大的弟弟吴平己经娶了妻,如今连孩子都快一岁了,毕竟谁也没想到,有一天吴远能被天下掉下来的馅饼砸中,居然能跟国公府联上姻。
陈姨娘可不是白辛苦跑这一趟,她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识大体、为了吴远宁可做小的痴心人,毕竟如今她改头换面,落了良籍,曾经在沈阳的青楼的经历,除非吴远说破,否则,谁也不会知道。
可吴远是永远不可能说破的。
毕竟朝廷
明律禁止官员押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一回事,哪个官员想不开,要主动嚷出来,那多半就得丢官去职了。
吴父吴母听到她说,是她提议接二人来的,心里更是感激不尽。虽是庄稼汉子,早年靠租地来种,可人情世故方面,两个老人可不糊涂,来了见了儿子,少不得私下里问一问,一问还真对上了,这不,对陈姨娘就更满意了。
吴母甚至私下里说:“要不是娶了国公爷家的姑娘,能帮衬远儿,我还真想让他明媒正娶玉婷。”
陈姨娘不想被人翻出过往旧事来,索性在落户时,连名字都换了,青楼为了让她这样有姿色的姑娘卖上大价钱,也是请了人来教读书识字的,虽说读的书不多,却比吴远更强些,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替自己取了这么一个名儿。
吴父叹了一声气:“谁说不是呢。只能委屈一点她了,等国公爷家的姑娘进了门,过个一年半载的,就让远儿把她正经抬进门去。将来生了娃,我们多疼一些就是了。”
二老私下里达成了一致,谁也没说。可他们言行里,多少带出来一些,陈姨娘是人精中的人精,自然感觉出来,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一边带着二老看她张罗准备的聘礼,一边顺便将这些聘礼花费的银两报出来,吴父吴母虽不识得多少好东西,可一听这些东西加起来,近万两银子,一边心里骄傲儿子出息了,能挣大钱,一边又心在滴血,问了好几回:这些东西要是送过去,国公府留下,不让抬回来,我儿岂不是亏大了?
陈姨娘一边笑着说:“怎么会呢。国公府嫁女,大爷送去多少聘礼,那边就会回陪多少嫁妆过来。只怕啊,国公爷疼女儿,嫁妆比这还多呢。要不是大爷要留些银钱开支,我都想劝大爷将钱全换成聘礼了呢。”
说完,又突然红了眼眶,让人看见,分明是要落泪还忍着,说:“我家里父母兄弟都没有了,只剩下千来两银子,勉强置办下这么一个小宅子,所以啊,听说国公爷想让大爷做女婿,我就劝大爷一定要应下。别说将这宅子卖了,就是将我卖了,也值不了国公爷女儿的嫁妆。”
吴母赶忙安慰:“玉婷,你是个懂事的,你放心,就算远儿娶了国公爷的姑娘进门,她做大,你做小,将来她要欺负你,我和你爹啊,也会帮你做主的。进了我吴家的门,可得守我吴家的规矩。”
陈姨娘握着吴母的手:“娘,有您这句话,玉婷就心满意足了。”
“上次我陪大爷去京里时,悄悄打听过了,国公爷家的姑娘,规矩都是顶顶好的,在京里都有贤名呢。国公夫人就是名声在外,国公爷几个姨娘生的姑娘,都亲自教养,爹娘就等着亲奶奶进门,享受国公爷家的千金的晨昏定省吧。”
吴父吴母不懂晨昏定省是什么,乡下人讲孝敬婆婆公公,不过是好吃的先紧着老人,地里干活都忙不过来呢,哪有闲功夫做这些费力又无用的事。
陈姨娘边同二老解释起来,顺道将从京里打听来的国公府的规矩,说给二老听。
贾敏还不知道,她重生一回,嫌弃前世林夫人让她立规矩,想着挑了一个没家世的,凭着她父亲的扶持才上位的人,过门之后,必定会将她供起来,再不必受婆婆的气。
殊不知,这回等着她晨昏定省的,可不只是一个婆婆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