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发现妻子的秘密木叶九
第一百三十一章 踏征程
小
大
坐在飞机上,看着窗外广市的万家灯火,我的心情有些复杂。从设计师到捕虾人,这转变来得突然却又理所当然。
飞机缓缓起飞,城市的灯光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云层之下。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陆慧芳担忧的眼神。
这一次的中欧之行,注定不平凡。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在这座城市里,有人在等我平安归来。
飞机平稳地划过云层,窗外的夜色如墨般浓稠。
我靠在柔软的座椅上醒来,耳边传来乘务员温柔的提醒:“各位乘客请注意,飞机即将降落林城国际机场,请系好安全带。”
透过舷窗望去,奥兰首都林城的夜景尽收眼底。这是个位于中欧的发达国家,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经济实力相当可观。霓虹灯勾勒出城市的轮廓,一座座欧式建筑在夜色中若隐若现。
哥特式教堂的尖顶直插云霄,巴洛克风格的宫殿金碧辉煌,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罗马柱庄严肃穆。这些建筑风格的完美融合,让整座城市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我下意识掏出相机,开始拍摄这些充满设计感的建筑。镜头中,远处的路灯将建筑轮廓镀上一层金边,光影交错间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沈老板,没想到您还有这爱好。”身旁传来霍铁山憨厚的笑声。
我放下相机,看向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作为劳工队的队长,他有着丰富的海外务工经验,说话做事都十分稳重。
“我本来就是学建筑设计的。”
“啊?”铁山瞪大了眼睛,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我还以为您是摄影师改行做生意呢!”
我轻笑着摇头:“不是摄影,就是建筑设计,给建筑画图纸的那种。”
“哦哦,明白了!”铁山恍然大悟,“我在工地干活时经常看到工程师拿着图纸指挥施工。”他挠了挠头,犹豫片刻后问道:“可是...画几张图纸能赚多少钱啊?”
我指向窗外一栋玻璃幕墙的办公楼:“像这样的楼,设计费在国内大概二十万左右。”
“二十万?!”铁山倒吸一口凉气,结实的身体都微微颤抖,“要画多久啊?”
“从接项目到完工,十天左右吧。”
“这么赚?那您还来做什么生意啊?”铁山的声音中充满不解。
我望向窗外灯火通明的夜空:“因为做生意能赚更多。”
“可是一个月六十万还不够吗?”
“谁还嫌弃钱包太鼓呢。”我的声音有些低沉,“而且我的收入远不止这些。”
上个月那个上京新区的设计方案,让我进账一千多万。但这又如何?在宁星河、陈玉峰这些真正的富豪面前,我依然是个不入流的小角色。每次想到这里,胸口就隐隐作痛。
“您们这些老板的世界,我们这种打工的真是看不懂。”铁山摇头感叹,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其实我以前也是打工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干过工地、送过外卖,要不是家里拆迁拿到一笔钱,我也没法创业。”
“原来如此。”铁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当老板最重要的还是本钱啊。”
“商机也很重要。”我补充道,目光扫过机舱内其他打盹的工人,“现在国际贸易发达,机会确实很多。”
“是啊是啊!”铁山兴奋地说,随即又像是意识到什么,连忙解释:“沈老板您别误会,我不是说您...我是说我们这些打工的跟着您有福气。”
看着他憨厚的笑容,我不禁有些感慨。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确实令人向往,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从大学时宁星河横刀夺爱那件事起,现实狠狠给了我一记重拳。金钱就是最大的话语权,没有实力,连最基本的尊严都保不住。
飞机缓缓降落在林城国际机场。出关时,铁山带着工人们有序地排队,我则走在最前面处理各种手续。
夜已深,但林城的街道依然灯火通明。我们乘坐预订好的大巴,向市区驶去。车窗外,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接连闪过,每一栋都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沈老板,这里的房子可真漂亮。”铁山坐在我旁边,眼中满是赞叹。
我点点头:“欧洲是现代建筑的发源地,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大巴最终停在了一家四星级酒店门前。我安排工人们入住三人间,自己则开了间商务套房。
躺在柔软的床上,我翻看着陆慧芳发来的资料。索菲亚河,这个位于林城郊外的地方,据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具体是什么,她并没有详细说明。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铁山和其他十名工人乘车前往索菲亚河。沿途的景色逐渐从繁华的都市变成了郊区的田园风光,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偶尔能看到几座古老的风车。
“沈老板,您说咱们这次能赚多少钱啊?”车上,一个年轻工人忍不住问道。
我看了眼手中的资料:“具体数字还不好说,要看实地情况。”
“您放心,只要有活干,我们兄弟几个一定干好!”铁山拍着胸脯保证。
然而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河边的景象让我们所有人都惊呆了。
密密麻麻的外国人穿着专业的潜水服,在河中来回穿梭,手中的渔网不停地撒出又收回。岸边堆放着大大小小的渔网和捕捞工具,几个工人正在清点装备。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们把捞上来的小龙虾全都倒进岸边的垃圾桶里。那些肥美的小龙虾在桶中不停地爬动,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有些甚至从桶边爬出来,又被工人们随手扫回去。
几辆写着“garbagetruck”的卡车停在不远处,车斗敞开着,显然是准备把这些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当垃圾处理掉。
“真是暴殄天物啊。”我喃喃自语,目光无法从那些垃圾桶移开。这些个头都在三两以上的小龙虾,在我们海东可都是抢手货,一斤能卖到五六十块钱。
铁山大哥走到我身边,压低声音说:“沈老板,这些外国佬是不是傻?这么好的东西都扔了。”
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场景。河岸边至少有二十个垃圾桶,每个桶里都装满了小龙虾。按照目测,这批小龙虾起码有几千斤。
“等等。”我拦住正要说话的铁山大哥,快步走向一个看起来像是负责人的外国中年人。
这个中年人身材高大,皮肤晒得通红,正在和其他工人交谈。看到我走近,他停下谈话,投来疑惑的目光。
飞机缓缓起飞,城市的灯光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云层之下。我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陆慧芳担忧的眼神。
这一次的中欧之行,注定不平凡。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在这座城市里,有人在等我平安归来。
飞机平稳地划过云层,窗外的夜色如墨般浓稠。
我靠在柔软的座椅上醒来,耳边传来乘务员温柔的提醒:“各位乘客请注意,飞机即将降落林城国际机场,请系好安全带。”
透过舷窗望去,奥兰首都林城的夜景尽收眼底。这是个位于中欧的发达国家,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经济实力相当可观。霓虹灯勾勒出城市的轮廓,一座座欧式建筑在夜色中若隐若现。
哥特式教堂的尖顶直插云霄,巴洛克风格的宫殿金碧辉煌,新古典主义建筑的罗马柱庄严肃穆。这些建筑风格的完美融合,让整座城市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我下意识掏出相机,开始拍摄这些充满设计感的建筑。镜头中,远处的路灯将建筑轮廓镀上一层金边,光影交错间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沈老板,没想到您还有这爱好。”身旁传来霍铁山憨厚的笑声。
我放下相机,看向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作为劳工队的队长,他有着丰富的海外务工经验,说话做事都十分稳重。
“我本来就是学建筑设计的。”
“啊?”铁山瞪大了眼睛,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我还以为您是摄影师改行做生意呢!”
我轻笑着摇头:“不是摄影,就是建筑设计,给建筑画图纸的那种。”
“哦哦,明白了!”铁山恍然大悟,“我在工地干活时经常看到工程师拿着图纸指挥施工。”他挠了挠头,犹豫片刻后问道:“可是...画几张图纸能赚多少钱啊?”
我指向窗外一栋玻璃幕墙的办公楼:“像这样的楼,设计费在国内大概二十万左右。”
“二十万?!”铁山倒吸一口凉气,结实的身体都微微颤抖,“要画多久啊?”
“从接项目到完工,十天左右吧。”
“这么赚?那您还来做什么生意啊?”铁山的声音中充满不解。
我望向窗外灯火通明的夜空:“因为做生意能赚更多。”
“可是一个月六十万还不够吗?”
“谁还嫌弃钱包太鼓呢。”我的声音有些低沉,“而且我的收入远不止这些。”
上个月那个上京新区的设计方案,让我进账一千多万。但这又如何?在宁星河、陈玉峰这些真正的富豪面前,我依然是个不入流的小角色。每次想到这里,胸口就隐隐作痛。
“您们这些老板的世界,我们这种打工的真是看不懂。”铁山摇头感叹,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其实我以前也是打工的。”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干过工地、送过外卖,要不是家里拆迁拿到一笔钱,我也没法创业。”
“原来如此。”铁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当老板最重要的还是本钱啊。”
“商机也很重要。”我补充道,目光扫过机舱内其他打盹的工人,“现在国际贸易发达,机会确实很多。”
“是啊是啊!”铁山兴奋地说,随即又像是意识到什么,连忙解释:“沈老板您别误会,我不是说您...我是说我们这些打工的跟着您有福气。”
看着他憨厚的笑容,我不禁有些感慨。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确实令人向往,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从大学时宁星河横刀夺爱那件事起,现实狠狠给了我一记重拳。金钱就是最大的话语权,没有实力,连最基本的尊严都保不住。
飞机缓缓降落在林城国际机场。出关时,铁山带着工人们有序地排队,我则走在最前面处理各种手续。
夜已深,但林城的街道依然灯火通明。我们乘坐预订好的大巴,向市区驶去。车窗外,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接连闪过,每一栋都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沈老板,这里的房子可真漂亮。”铁山坐在我旁边,眼中满是赞叹。
我点点头:“欧洲是现代建筑的发源地,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大巴最终停在了一家四星级酒店门前。我安排工人们入住三人间,自己则开了间商务套房。
躺在柔软的床上,我翻看着陆慧芳发来的资料。索菲亚河,这个位于林城郊外的地方,据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具体是什么,她并没有详细说明。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铁山和其他十名工人乘车前往索菲亚河。沿途的景色逐渐从繁华的都市变成了郊区的田园风光,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偶尔能看到几座古老的风车。
“沈老板,您说咱们这次能赚多少钱啊?”车上,一个年轻工人忍不住问道。
我看了眼手中的资料:“具体数字还不好说,要看实地情况。”
“您放心,只要有活干,我们兄弟几个一定干好!”铁山拍着胸脯保证。
然而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河边的景象让我们所有人都惊呆了。
密密麻麻的外国人穿着专业的潜水服,在河中来回穿梭,手中的渔网不停地撒出又收回。岸边堆放着大大小小的渔网和捕捞工具,几个工人正在清点装备。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们把捞上来的小龙虾全都倒进岸边的垃圾桶里。那些肥美的小龙虾在桶中不停地爬动,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有些甚至从桶边爬出来,又被工人们随手扫回去。
几辆写着“garbagetruck”的卡车停在不远处,车斗敞开着,显然是准备把这些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当垃圾处理掉。
“真是暴殄天物啊。”我喃喃自语,目光无法从那些垃圾桶移开。这些个头都在三两以上的小龙虾,在我们海东可都是抢手货,一斤能卖到五六十块钱。
铁山大哥走到我身边,压低声音说:“沈老板,这些外国佬是不是傻?这么好的东西都扔了。”
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场景。河岸边至少有二十个垃圾桶,每个桶里都装满了小龙虾。按照目测,这批小龙虾起码有几千斤。
“等等。”我拦住正要说话的铁山大哥,快步走向一个看起来像是负责人的外国中年人。
这个中年人身材高大,皮肤晒得通红,正在和其他工人交谈。看到我走近,他停下谈话,投来疑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