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增加赋税,有的是人比她还着急

第四百五十五章? 增加赋税,有的是人比她还着急

沈家获罪,太子只是看了一眼刑部送来的已经核实过的判决结果,连一句话都不曾为沈家说过。

而朝堂之上,因为国库空虚的问题,朝臣也都纷纷献策,赵君曜依然和王诩保持对立。

尤其,有朝臣提议增加赋税,特别是对天曜所有的商户,增加一定比例的税,但也有人反对。

比如,王诩。

“臣认为,增加赋税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并不是充盈国库的办法。”

“太子殿下,臣只是提议增加商户的税收,而不是所有的百姓。”提出这个意见的是太子一党的大臣。

“商户也是本本分分的做生意,一旦增加赋税,只会让那些商户消极倦怠,也会让大批商户因为沉重的赋税而放弃经营。”

长此以往,别说增加税收,就是还能有多少商户能坚持经营下来都是问题。

但赵君曜却不这么想,因此说道:“本王觉得,提高商户的税率,也不是不可。”

王诩看向赵君曜,在朝政的问题上,赵君曜一向和他政见不合。

“王爷可知,京城乃至整个天曜,有多少商户?而又有多少商户能交得起高昂的赋税?”

“难道王大人没听过‘无奸不商’这句话?商户为了谋取暴利常常不择手段,而普通百姓本就过得凄苦,所以商户增加赋税、提高税率,本王认为是很正常的事。”

“可是臣还是认为,此举不妥!”王诩还是据理力争。

士农工商本就相互存在,缺一不可,如若大批的商户因为赋税放弃经营,那就会失去平衡。

“那就交由太子定夺。”赵君曜将问题交给了太子。

而太子,正看得不亦乐乎。

见赵君曜将问题交给自己定夺,太子略微思索了一下,就同意了增加赋税。

理由主要有两个。

一是因为国库空虚,增加税收确实可以充盈国库。二则是因为,武成王府的产业不少,增加税收也等于削弱武成王府的实力。

武成王府那些赚银子的商铺,增加大量税收,就等于武成王府赚银子要有其中一部分为国库赚的。

充盈到国库,不就等于交到他手里吗?

“孤也认为增加赋税是个不错的提议,既然皇叔没异议,那就交由六部拟定细则之后再发布公告。”

也就是此刻还在朝堂上,当着那么多朝臣的面前,如果此刻没人,太子都要欢呼雀跃的拍手叫好了。

退朝之后,还是赵君曜和王诩最后离开。

但,两个人只见彼此却隔着八丈远的距离。

赵君曜并不是故意和王诩政见不合、争锋相对,而是两个人彼此之间有着默契配合。

两个人同时辅佐太子理政,如若一条心,势必会引起其他人的警惕,尤其是皇上。

也就是说,两个人都在默契配合着对方做戏。

而赵君曜回到王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告知萧观音这个决定。

“增加赋税?”萧观音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就立刻明白赵君曜为何要支持增加赋税的这个决策。

赵君曜点点头,道:“所以,本王才同意了。”

“太子是真不怕天曜京城的经济陷入危机。”萧观音却是摇摇头。

京城之中,大多数商铺已经全是秦家和沈知意的名下,涉及的范围囊括衣食住行各行业。

而这些商铺如果因为增加赋税而关闭,那京城中的经济肯定会陷入危机。

“太子,会后悔的。”赵君曜笃定的说道。

而且,此事他会安排人透漏给皇上知晓,到时候又会有好戏看了。

“那我让人告诉沈知意,等官府的布告一出,就立刻关闭所有的商铺。”

经营商铺赚银子不容易,关闭店铺还不容易吗?

只怕到时候,有的是人比她还着急!

没过三天,顺天府就张贴了告示。

沈知意早就接到了消息,告示一贴出,立刻关闭了自己名下和秦家名下所有的商铺。

就连原本已经准备送进宫要更换的琉璃窗就停了,宫中的造办处是最先得知此事的。

造办处负责的总管太监立刻亲自来找沈知意,还在沈知意的茶楼里,沈知意就等着人上门呢。

“沈公子,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造办处这位总管太监年纪挺大了,也是宫里的老人了。

“托公公的福,还好。”沈知意拱礼,笑着请造办处的总管太监落座,“这是南楚最好的春茶,请公公品一品。”

刘公公在宫中的造办处,好东西常见,一般都是给皇上采买什么茶,刘公公自己也会留一点。

但……

“茶色清亮、入口浓郁,还带着回甘。不错,不错,真是好茶。”刘公公品了一口后就笑眯眯的说道。

“沈某早就给公公备下了,就当孝敬公公了。”这是沈知意送给刘公公的,就当是贿赂。

喝过茶后,刘公公才问道:“原本造办处和贵号定好要给宫中各个

宫殿更换琉璃窗,可今日工匠却说贵号停止送琉璃窗进宫,所以咱家才想着问问沈公子,可是出了什么问题?”

沈知意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先是叹了口气后才说道:“公公有所不知,官府贴出了告示,所有商户的营收都要增加赋税,税率也相应的提高不少,而这琉璃窗本就用料昂贵,工艺复杂,制作难度高。经过预估,琉璃窗的生意根本就是在赔银子,只怕是月余后,那些制作琉璃窗的工匠,沈某连工钱都开不出了,无奈之下沈某只能关停了这桩买卖。”

不但连宫里的停了,就是各个官宦富贵人家之前预定的,都不得不延后。

“那……那要何时才能恢复?为宫里继续更换琉璃窗?”

沈知意很为难的样子,摇着头回道:“沈某也说不准。现在不仅仅是琉璃窗的买卖,京中已经有不少商铺的买卖都做不下去了。”

做买卖的人,哪有赔本赚吆喝的?

刘公公不是不知道,从宫里坐着小轿出来,一路上全是关闭的铺子。

就连京城那条最繁华的街市,大部分铺子都关了,除了花楼妓院还在经营接待客人。

但凡是那种正经买卖的铺子,没有一家是开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