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心照不宣,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第四百章? 心照不宣,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唐俭来暖阁请求觐见的时候,恰巧太子刚刚出暖阁。
只是不屑的看了一眼太子,唐俭就被贾公公请进了暖阁。
此刻,王诩还在。
“皇上。”唐俭单膝跪地给皇上行礼。
皇上抬了抬眼皮看一眼唐俭后,又继续低头看奏折。
“让你查的事情有眉目了?”
唐俭本想回答,但见到王诩在场,因此欲言又止。
“但说无妨。”皇上说道。
“属下查到,此次刺杀属下之人都和南楚的天下四阁有关。”
“南楚?”皇上直接扔下了手中的奏折。
“属下怀疑,武成王与王妃可能也和南楚的天下四阁有关。”
当初南楚的天医阁在天曜设立的医馆全被萧观音给搅和了,还和赵君曜一起联手险些把天医阁的阁主弄死。
若是赵君曜与萧观音真的和天下四阁有关,那应该不会想着法子和天医阁对上才是。
但,也不排除这是赵君曜和萧观音的障眼法。
“你暗中去调查,朕会给南楚的皇帝修书一封,以国事为由询问天下四阁之事。”皇上还是觉得此事不能置之不理。
“是。”唐俭并不多做停留,禀报完之后就行礼主动退了出去。
王诩静静地矗立着全程都在打量唐俭的一举一动,但依然沉默不语。
等唐俭出去后,王诩也以六部中还有要事为说词告退。
六部所在地在宫外的六部街,距离宫门不远,但王诩并未去六部,而是乘坐马车直奔沈家的茶楼。
见到沈知意后,王诩将一封信交给沈知意,这是他在马车上写好的。
“派人速速交给王爷与王妃。”
“出什么事了吗?”看王诩凝重的表情,沈知意猜到这封信的内容是有多重要。
“和南楚的天下四阁有关。”王诩并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他知道赵君曜与萧观音或多或少都和天下四阁扯上了关系。
沈知意只是看了看王诩,就收下了那封信。
“你是不是知道什么?”王诩从沈知意的表情上就能看出,但还是放弃了追问并叮嘱道:“算了,无论你知道什么,要小心太子。”
“秦酒留在了南楚。”
沈知意这么一说,王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秦酒是替赵君曜打理生意的,留在南楚就说明赵君曜和萧观音在南楚有更重要的事需要秦酒去做。
至少他认为是这样。
萧观音一向头脑聪明,而赵君曜又手段强势,搞不好还真的掌控了天下四阁。
而之前萧观音也曾拜托他去调查当年萧家灭门的事,后来则不了了之。
这么一想,如果他的猜测无误,萧观音和赵君曜极有可能想借着天下四阁为萧家平反。
王诩此时的心情该怎么形容呢?
不知是该担忧还是该开心。
他饱读圣贤书多年,该担忧黎民百姓的疾苦,但他又因着救命之恩的好感反而还有一些小开心。
王诩慢慢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人来人往的长街上。
再抬头时轻叹一口气,低声呢喃:“无论想做什么……在所不辞。”
沈知意没有起身,也没有开口。
今日太子被参一本的事,就是他和王诩两人联手做的,目的就是打压太子。
只要彼此心照不宣,如此甚好。
还在北魏叶桦城中部署一切的萧观音和赵君曜此时还并知天曜京城发生的事。
“那就这么定了,今晚大家都好好休息,明日一早我们向北魏都城进发。”
萧观音决定明日前往北魏都城,如果可能,届时就会发起攻击,直指北魏都城。
待人都散去后,萧观音却一丝睡意都没有。
毕竟是一场硬仗,输赢谁都无法定论。
所以,她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在担心?”赵君曜走过来安慰似的问道。
“嗯,攻坚战,我们都不擅长的一场硬仗。”连她自己都不知,现代的军事理论能否适合应用在这个时代。
“战场上,刀剑无眼,生死有命。”
“但是我希望,这场硬仗是救赎,而不是灭亡。”
她怕的是魏王狗急跳墙,怕的是被囚禁在北魏皇室中的汐月公主会怪她。
“救赎也好,灭亡也罢,不要有那么多顾虑。”
这个时候的萧观音把控不住心情,越是烦躁就会越失去自我。
但他愿意给萧观音锻炼的机会,即便萧观音在战术上或是指挥上出现失误,那也还有他在。
“派人告知高允吧。”萧观音还是决定告诉高允,让高允透露给元真知晓。
“不必告知高允,你就是不派人告知高允,元真也会知道。”
赵君曜早都知道,元真在北魏都城外安排了人手,北魏都城包括魏王的大军每天有什么风吹草动,元真都知道。
只要神策军对北
魏都城发起攻击,元真带领的几万先锋军一定会闻风而动。
作为一个常年在战场上指挥的将军,安插探子,埋伏人手,这都是必备的。
神策军的那些斥候,就是打探前沿阵地消息的,任何一支大军都是如此。
“我懂,我只是想让高允在关键时刻劝劝元真。”但愿,到时候元真不要后悔。
“哼,一个莽夫。”赵君曜很是不屑。
一切生死有命,即便是后悔也是自作自受。
“但他们毕竟是夫妻。”
如果换成她是汐月公主,元真迟迟不能前来救援,她也会失望。
女人,正如赵君曜所说,再坚强也有脆弱的时候。
可惜,元真不懂。
“我们也是夫妻。”赵君曜将萧观音的整个身体转向自己,“是不是觉得本王才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
“怎么?这也吃味?”萧观音忍不住笑了。
这一笑,也将刚刚心里的阴郁一扫而空。
“你只说是,还是不是?”
“是是是,我家王爷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还是我自己挑的,满意了?”
“这还差不多。”赵君曜一把将萧观音搂在怀里,想用在大战前仅有的一点点时间好好抱抱萧观音,“真想快一些,再快一些。”
快一点儿天下大定,他就可以和萧观音长久相守,不再为这些让萧观音头痛的事而分心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