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九年义务教育
公子,扶苏!</p>
“好一个翩翩少年郎!”张素玄心中惊叹。</p>
作为秦皇嬴政的近臣,张素玄见过嬴政的很多孩子,唯有扶苏最像嬴政。</p>
扶苏完美的继承了嬴政的样貌和身高。身姿挺拔,宛如修竹,穿着素白长袍,显得英俊无匹。</p>
和嬴政七分相似的面貌,却不似嬴政那般棱角分明,庄严肃穆,反而柔和了三分,如白玉一般温润。</p>
公子世如玉,陌上人无双。</p>
当真是对扶苏的最好描绘。</p>
且,此时的扶苏面上带上,多了些许的英武,展现出一种残缺美。</p>
“张师!”扶苏笑道,“我可否坐于此?”</p>
张素玄笑着点头,“公子请便。”</p>
“张师不必称我为公子,叫我扶苏便可。”扶苏笑道,“父皇曾告诫扶苏,让我多向张师请教。”</p>
张素玄诧异。</p>
不等张素玄说什么,扶苏便迫不及待的问道,“张师,父皇交给我一件事,扶苏不曾有好的解决办法,还请张师教我。”</p>
刚刚及冠的扶苏宛若一块海绵汲取了知识,丰富自己。</p>
他师承儒家,君子六艺却是丝毫不差。</p>
张素玄苦笑,“公……说来听听。”</p>
扶苏颇为苦恼的说道,“秦人尚武,可在文学方面却是一窍不通。”</p>
“偌大秦国,有九成秦人不识文不认字。”</p>
“父皇让我出策略,让大秦人人能文能武,人人如龙。”</p>
张素玄略微思索,此事倒也不难。</p>
“扶苏有多大的职权?”张素玄问道。</p>
“此为国策,全权由扶苏处理。”</p>
张素玄瞬间就明白过来了,秦皇嬴政这是在有意的培养扶苏啊。</p>
此事一旦落实到位,让大秦人人识文断字,能文能武。</p>
扶苏在大秦的声望也将达到了顶点,无论是在民间江湖,亦或者庙堂,都会有无数的拥护者。</p>
谁言嬴政不喜扶苏!?</p>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寓意香草佳木,仅仅从名字,便可见嬴政对扶苏的喜爱。</p>
“倒也有一法。”张素玄笑道。</p>
“此法名为,九年义务教育!”</p>
对不起了,秦国的少年孩童们,感受一下九年义务教育的恐怖吧!</p>
尚在田间无忧无虑玩耍的孩童们忍不住浑身一哆嗦,仿佛有某种大恐怖笼罩着他们。</p>
“此事,功利不在眼下,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见成效。”张素玄喝了一杯酒,笑道,“扶苏可等得起?”</p>
“若对大秦有利,扶苏自然等得起。”扶苏坚定的说道。</p>
“哪怕背负骂名?”</p>
“哪怕背负骂名!”扶苏依旧坚定。</p>
张素玄点头,端起酒水在桌面上描绘起来。</p>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p>
“一为启蒙,开办学堂,以村为单位,只需要会识文断字的书生为师即可,教导三到五岁的孩童识文断,三年为期限。”</p>
“二为教导,我称之为小学。”</p>
“以镇为单位,从启蒙学堂中寻得好苗子进去小学堂,需要寻得儒家先生进行教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道理,习得素养,同样三年为期限。”</p>
“三为升学,我称之为中学。”</p>
“以县为单位,对小学堂的学子进行考核,德智体美劳综合考核,升入中学堂,这一阶段,便可以进行分科班。”</p>
“武道天赋好的,学习兵法,习修武道;通文的,学习儒家礼法,学习法家律政;擅长创造的,学习机关术,研发创造……”</p>
“时间同样是三年!”</p>
“如此便是九年义务教育!”</p>
“这九年时间,足以为大秦挖掘、培育出人才无数。”</p>
张素玄在这三者之上又重新画了一个圈,“此为大学!”</p>
“从,中学堂中挑选出来更为出类拔萃之人,考核其变通能力、考核其应变能力,通过考核者,帝国着重培养,假以时日,可入朝为官,亦可为帝国培养人才!”</p>
“至于中学堂那些并未通过选拔考核的,则可以下放为师,拥有官名,无实权,受朝廷俸禄,为帝国培养新的人才。”</p>
扶苏听得如痴如醉。</p>
如此一来,帝国依托诸子百家的时代可能会一去不返。</p>
帝国可以从民间发掘、培育出大量的人才,完全摆脱诸子百家的束缚。</p>
往复循环,帝国人才不绝。</p>
张素玄话语一顿,“不过……”</p>
“不过”二字让扶苏瞬间提起心来。</p>
“不过什么!”</p>
张素玄落笔,写了两个字,财和德!</p>
“现如今的大秦百姓愚昧,这九年义务教育的开支可能需要帝国承担,说的好听叫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终归有目光短浅之辈。”</p>
“此为财。”</p>
“冒名顶替,替考作弊,以权谋私之事考验德性。”</p>
张素玄言尽于此,扶苏自然听得明白。</p>
扶苏陷入沉思。</p>
张素玄没有继续说下去了,剩下的,嬴政会教扶苏。</p>
他给予扶苏国策,如何实行,如何做,就是扶苏的事情。</p>
张素玄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俱全,那样的扶苏会丧失思考能力,变成只会听之任之的人。</p>
再一个,自己已经被他老爹安排出差了,不日就要出发了,操心那么多干什么。</p>
张素玄看向表情从震惊、惊骇、麻木转变的诸葛沂。</p>
诸葛沂佩服的说道,“不曾想,张师还有这般国策!”</p>
“小道尔,文抄公是也。”张素玄笑而不语。</p>
随后,张素玄取出一摞厚厚的书,推到诸葛沂的照片。</p>
《无量度人经》、《太乙救苦宝忏》、《太乙救苦宝忏》、《太一救苦护身妙经》、《太上三生解冤妙经》、《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慈尊升度法忏》、《太上青玄太乙救苦拔罪法忏》、《太乙救苦天尊济度锡福宝忏》、《太上青玄慈悲太乙救苦天尊宝忏》……还有一些及其他黄籙科仪的书籍。</p>
“这些,或许你用得上。”张素玄说道。</p>
传道!</p>
天地异变,张素玄也不敢保证自己那天就身消道死,不若将“道”传递下来。</p>
“或许,得找政哥帮帮忙了。”张素玄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