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剑从天降
第878章 献艺赐婚(合5K)
小
大
“她就是当今圣上,唐公的正牌夫人?”
袁筱语的目光不由自主被眼前的女子吸引,只见女帝约莫十六七岁年纪,身着赤色龙袍,虽因产后面颊稍显丰腴,却反倒更显其雍容华贵,其眉如远山,肤若桃花,凤目含威,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威仪,哪有半点传闻中傀儡的模样?
袁筱语连忙低下头,不敢再直视天颜。她听到女帝温和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诸位爱卿平身。”
众人谢恩起身,袁筱语这才注意到女帝身边还站着一位熟悉的身影——正是三日前造访她的苏曜。此刻的他身着玄色锦袍,腰系玉带,英武挺拔,与女帝并肩而立,宛如日月同辉,令人不敢直视。
袁筱语慌忙低下头,心跳如鼓。她从未想过,自己竟可能要与这样一位尊贵的女子共侍一夫。
“这位想必就是袁骠骑的爱女了?”女帝缓步走近,声音中带着几分好奇。
袁筱语连忙再次行大礼说:“民女袁筱语,拜见皇帝陛下。”
女帝缓缓走去,俯视袁女说:“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袁筱语战战兢兢地抬头,正对上女帝审视的目光,顿时让她打了寒战。
那目光竟是锐利如刀,将她上下左右全都细细打量了一番,直看得她脊背生寒。
“果然是个美人胚子。”
忽然,女帝展颜一笑,转头对苏曜道:
“骠骑将军家教甚严,袁小姐生得这般端庄秀丽,又进退得宜,难怪唐公对她是赞不绝口。”
苏曜轻笑一声,目光在袁筱语身上停留片刻:“陛下过奖了。袁小姐初来乍到,还望陛下多多关照。”
女帝意味深长地瞥了苏曜一眼,随即转向袁筱语:“平身吧,袁小姐不必拘束。今日既是唐公设宴,也是朕想见见你。”
“来,且随朕入席吧”
说罢,万年竟伸手亲自拉起了袁筱语。
袁筱语受宠若惊,连忙应是。她小心翼翼地跟在女帝身后,眼角余光瞥见周围宾客或艳羡或嫉妒的目光,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宴席设在唐公府的花园中,数十张矮几呈环形排列,中间留出空地供歌舞表演。
高居主位的自然是大汉女帝,其夫婿唐公苏曜亦与她一同落座,两人平行坐在一起,颇为亲昵。
而接下来让袁筱语没想到的是,女帝竟示意她坐在自己另一侧靠下一点,比许多朝中重臣都要靠前的位置,其左右正是匈奴云公主和中山君甄姜,显然这里是属于“自家人”的位置!
如此厚待让袁筱语心跳如雷,小心翼翼地跪坐在席位上,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不敢有丝毫逾矩。
她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或好奇、或嫉妒的目光,让她如芒在背。
“袁小姐不必紧张。“
万年拍了拍手,让红儿亲手为她斟了一杯果酒:
“朕听闻袁小姐幼时也曾在京师客居,如今再回洛阳不知可还习惯?”
袁筱语双手接过酒杯,指尖微微发颤。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回陛下,民女幼时只在京中短暂停留,记忆已有些模糊。此番重归故地,深感洛阳繁华更胜往昔,皆是陛下与唐公治国有方,民女见之甚是喜爱。”
“哦?袁小姐可真会说话。”万年女帝轻笑一声,凤目微眯,“那你可知洛阳风物,如今最负盛名的当属什么?”
袁筱语心头一紧,她离京多年,对洛阳新貌确实不甚了解。正踌躇间,她的余光瞥见苏曜端着酒杯,目光温和的望着自己,似有鼓励之意。
顿时,袁筱语紧张的心情就平静了几分。
“回陛下,“袁筱语自信满满,“说到如今洛阳风物,当属这洛阳纸贵最是出名。”
“哦?洛阳纸贵是怎么个说法,朕为何不知?”
紧接着袁筱语便解释说:
“回陛下,民女听闻洛阳去岁新设的造纸坊所产纸张洁白如雪,质地坚韧,价格却比往昔低廉许多,一经推出便深受天下士子喜爱。”
“有此纸张,再加之唐公推广印刷之术,圣人之学大量刊印,京师一百零八坊中几乎坊坊皆有书肆,无数寒门子弟得以购书研读。一时间,洛阳城内,人人以读书识字为风尚,文人墨客往来频繁,天下士子荟聚京师,佳作频出。”
“因对纸张需求大增,本来相对低廉的纸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故而方有‘洛阳纸贵’之说。”
“民女以为,陛下与唐公这等功在千秋的创举,才是洛阳如今最负盛名之处。”
“好一个洛阳纸贵!”
万年女帝眼前一亮,不禁抚掌赞叹:
“袁小姐果然见多识广,这番话说得朕心甚慰。看来袁氏家风严谨,连闺阁女子都如此关心时政。”
袁筱语脸颊微红,撇了眼苏曜后轻声说:“陛下过誉了。民女不过是听闻父亲常提起唐公新政,心中仰慕已久”
这话自然是十足十的假话。
实际上,她能够如此对答如流,那全是多亏了苏曜三日前的叮嘱。
那日,苏曜告知她今日有陛下赴宴,叫她提前准备后,袁筱语马上便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不管是出于礼制还是女人的直觉,袁筱语都很清楚,今天面见皇帝,必有一番严峻的考验。
故而这几日她是一番恶补,叫仆人们多方打听,精心准备将各种信息烂熟于心,才敢来赴这场宴会。
此时见女帝满意,她暗暗松了口气,表面上却依旧恭敬谦逊。
不过显然,这才只是第一关而已。
果然,接下来,云公主,甄姜,还有其他京中权贵的夫人小姐们纷纷出场,在寒暄与恭维中话题渐渐从洛阳风物转向了闺阁日常与才艺,多方考教她这位袁府小姐的才情与气量。
不过还好,袁筱语自幼接受世家大族的严苛教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皆有涉猎,面对众人的考教,她虽紧张,却也应对得有模有样。
那一手师承名师的书法与充满灵气的诗赋更是引得在座诸位名士频频点头,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连蔡邕都点头赞说:
“袁小姐这一手好字,笔锋刚劲又不失飘逸,诗词之间才情斐然,实乃闺阁中少见之才,假以时日,造诣必定不可限量。”
袁筱语闻言,连忙起身,朝着蔡邕盈盈下拜,言辞恳切:“蔡公谬赞,实不敢当。民女能得蔡公提点,实乃三生有幸。平日里常读蔡公文章,字字珠玑,令民女受益匪浅,今日能亲耳聆听蔡公赞誉,更是倍感荣幸。”
蔡邕捋着胡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对袁筱语的谦逊有礼颇为欣赏。
就在众人沉浸在对袁筱语才情的夸赞之中时,甄姜轻轻摇了摇手中的纨扇,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声音轻柔却又暗藏锋芒:
“袁妹妹才情出众,自是毋庸置疑。只是这世间女子,光有才情可不够,还得懂得持家之道,知晓如何辅佐夫君,操持家业,这才是本分。袁妹妹,你说是也不是?”
甄姜这一番话,看似在夸赞袁筱语,实则将话题引向了更为实际且敏感的方向,众人纷纷竖起耳朵,想要听听袁筱语如何作答。
袁筱语心中一凛,她明白甄姜这是在试探她对于未来为人妇职责的认知。
于是乎,在微微思索片刻后,袁筱语抬起头,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中山君所言极是。民女虽自幼研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但家中父母亦时常教导,女子当以贤良淑德为本,辅佐夫君、操持家业乃是分内之事。”
“袁府之中,母亲将家中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父亲在外征战方能毫无后顾之忧。民女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日后若有幸为人妇,自当以母亲为楷模,尽心尽力,相夫教子,为夫君分忧,为家族添彩。”
袁筱语的回答有理有据,既展现了她对传统女子职责的深刻理解,又巧妙地提及自己家族的良好家教,让甄姜一时之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就这样,宴席继续推进。
台下,宾客们觥筹交错,台上,艺伎们轻歌曼舞,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色。
以至于,连匈奴云公主都上了兴头,脱下繁琐的宫衣,换了身戎装,登台舞剑助兴。
酒过三巡时,女帝万年忽然举杯,对满堂宾客道:“今日咱们这设宴呢,一是为庆贺唐公平定北方之功,二则也是为了向大家介绍袁小姐这个新秀。”
万年转向袁筱语,微微一笑:“朕听闻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方才已见识了你的诗书造诣,不知可否为朕与大将军抚琴一曲,助兴一番?”
袁筱语闻言,连忙起身行礼:“陛下谬赞,民女技艺粗浅,恐难入圣听.”
“诶,莫要推辞。”女帝笑吟吟地打断她,“唐公可是对朕夸下海口,说袁家小姐的琴艺冠绝南阳呢。”
“嗯?我没说过这话吧?”苏曜清了清嗓子。
女帝斜睨他一眼:“怎么,唐公这是心疼了?舍不得让袁小姐献艺?”
这番对话引得席间众人轻笑,袁筱语却听得耳根发烫。
她深吸一口气,恭敬道:“既然陛下有命,民女便斗胆献丑了。”
侍从很快搬来一架古琴,袁筱语端坐琴前,纤细的手指轻抚琴弦,只是这轻轻的一触,她就知道这是一张上品的好琴,丝毫不逊于他们袁府的珍藏。
汉室将兴啊。
袁筱语尤记得就在几年前,她还听府中的下人们说,朝廷式微,连宫中的器物都破败不堪,但凡有点值钱的物件都拿去民间变卖筹钱,更别提有这种上等的古琴了。
而如今,唐公府中随手拿出的琴竟就如此不凡,足见如今朝堂在苏曜辅佐下的兴盛。
一念及此,袁筱语收摄心神,指尖轻拨琴弦,一曲《凤求凰》悠扬而起。
那婉转的琴音如潺潺流水,在唐公府的花园中流淌开来,每一个音符都似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袁筱语全身心地投入演奏,起初指尖还有些微微颤抖,毕竟在这满朝显贵与天子面前,压力如山。但随着琴音的推进,她渐渐沉浸其中,忘却了周遭的一切。
琴音时而如春风拂面,轻柔地诉说着爱慕之意;时而又如急雨敲窗,急切地表达着对知音的渴望。宾客们纷纷放下手中的酒杯,沉醉在这美妙的旋律之中。
就连一向对古曲不太感冒的苏曜都靠在凭几上,单手托腮,目光在袁筱语专注的侧颜上流连,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一幕,看得万年心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悄悄观察着苏曜的神情,又看了看全神贯注抚琴的袁筱语,突然轻咳一声。
琴音戛然而止。袁筱语如梦初醒,慌忙起身告罪:“民女失礼了”
“无妨。”万年女帝摆摆手,“袁小姐琴艺不凡,这一曲《凤求凰》弹得朕如痴如醉。只是,朕听闻这《凤求凰》乃是司马相如为求卓文君所作,其中情意绵绵,袁小姐在这大庭广众之下演奏此曲,可是心有所属了?”
袁筱语闻言,脸颊瞬间涨得通红,恰似春日里的桃花。她慌乱地绞着衣袖,双眸低垂,不敢直视女帝的眼睛,心中是万马奔腾。
真是坏了。
她明明知道陛下与唐公的情义,怎么就鬼使神差的奏了一曲《凤求凰》呢?
这曲子背后的典故,在这朝堂众人面前,实在太过暧昧。
袁筱语偷眼瞥向苏曜,却见他正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顿时心跳的咚咚咚的。
“陛下明鉴.”她声音细若蚊呐,“民女只是.只是觉得此曲最能表达.”
“表达什么?”万年微微眯眼,似笑非笑问。
园中霎时静得落针可闻。袁筱语只觉得无数道目光如芒在背,额角渗出细密汗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苏曜突然轻笑一声:
“陛下何必为难一个小姑娘?”苏曜举杯轻啜,“袁小姐初来乍到,今日能献艺助兴已是难得。至于这《凤求凰》嘛”
他目光在袁筱语身上一扫而过,意味深长道:“倒也应景。”
此言一出,席间顿时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万年女帝似嗔似喜地瞪了苏曜一眼,“唐公倒是怜香惜玉。”
她忽而展颜一笑,亲自执壶为袁筱语斟了杯酒:“来,朕敬你一杯。方才不过是玩笑话,袁小姐莫要放在心上。”
袁筱语受宠若惊,连忙双手接过,却不慎碰翻了酒盏。琥珀色的液体泼洒在月白裙裾上,晕开一片深色痕迹。
“民女该死!”她慌忙跪伏请罪,声音都带了哭腔。
万年却出人意料地伸手将她扶起:“区区酒渍,何罪之有?红儿,带袁小姐去更衣。”
待袁筱语随宫女离去后,万年靠近苏曜,压低声音道:“这袁家女倒是有趣,明明怕得要死,偏要强装镇定。”
苏曜把玩着手中玉杯:“陛下觉得此女如何?”
“模样周正,教养不错。”万年指尖绕着发梢,“只是太过稚嫩,怕是经不起唐公折腾。”
苏曜被酒呛得咳嗽了一声:“陛下这可是吃醋了?”
万年女帝轻哼一声,斜倚在苏曜肩头:“我若真吃醋,今日便不会来你这宴席了。只是袁本初野心勃勃,他这小女儿又才情出众,把这么个女子留在你身边我总觉得不太踏实.”
“放心吧。”
案几下,苏曜轻轻捏了捏万年的小手,说:
“天下大势已不是袁本初之流所能阻挡的,至于袁筱语,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小丫头,你还怕她在我这掀起什么风浪不成?”
“袁绍再野心勃勃,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至于袁筱语,她不过是个单纯的小姑娘,掀不起什么风浪。”
万年闻言点了点头,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那夫君打算何时将她收入房中?”
苏曜失笑:“陛下倒是比我还着急。”
“朕只是好奇嘛。”万年凑近他耳边,压低声音道,“听说袁绍送来的嫁妆里,光是黄金就有三万两,还有数不清的珠宝绸缎。这样的肥羊,唐公难道不想早点吃进嘴里?”
苏曜挑眉:“我的小万年何时也变得如此市侩了?”
“那还不是你害的”
万年调皮地眨眨眼,楚楚可怜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夫君你这一甩手,既要在前线打仗,又是要在后方搞新政,就咱们朝廷这点家底哪里经的起这般折腾。”
“如今袁绍巴巴地自己送上这么丰厚的嫁妆,我自然是想着能早些把这实惠落到实处,好补贴补贴咱们的国库。”
苏曜闻言大笑:“好家伙,倒学会算计起为夫来了。”
两人正低声说笑间,袁筱语已换好衣裙归来。
她身着一袭淡紫色长裙,发髻也重新梳理过,虽不及先前华丽,却更显清丽脱俗,只是其眉宇间仍带着几分惊魂未定的神色。
万年见状,招手示意她近前:“袁小姐来得正好,朕有一个好消息要向大家宣布。”
万年女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扫视一圈,最后落在袁筱语身上:
“朕今日观袁小姐才貌双全,德行兼备,实乃良配。既然是袁骠骑的一番孝心,朕便做主:即日起,册封袁氏女为'汝阳君',赐居袁氏旧宅,择吉日入唐公府完婚。”
袁筱语的目光不由自主被眼前的女子吸引,只见女帝约莫十六七岁年纪,身着赤色龙袍,虽因产后面颊稍显丰腴,却反倒更显其雍容华贵,其眉如远山,肤若桃花,凤目含威,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威仪,哪有半点传闻中傀儡的模样?
袁筱语连忙低下头,不敢再直视天颜。她听到女帝温和的声音从上方传来:
“诸位爱卿平身。”
众人谢恩起身,袁筱语这才注意到女帝身边还站着一位熟悉的身影——正是三日前造访她的苏曜。此刻的他身着玄色锦袍,腰系玉带,英武挺拔,与女帝并肩而立,宛如日月同辉,令人不敢直视。
袁筱语慌忙低下头,心跳如鼓。她从未想过,自己竟可能要与这样一位尊贵的女子共侍一夫。
“这位想必就是袁骠骑的爱女了?”女帝缓步走近,声音中带着几分好奇。
袁筱语连忙再次行大礼说:“民女袁筱语,拜见皇帝陛下。”
女帝缓缓走去,俯视袁女说:“抬起头来,让朕瞧瞧。”
袁筱语战战兢兢地抬头,正对上女帝审视的目光,顿时让她打了寒战。
那目光竟是锐利如刀,将她上下左右全都细细打量了一番,直看得她脊背生寒。
“果然是个美人胚子。”
忽然,女帝展颜一笑,转头对苏曜道:
“骠骑将军家教甚严,袁小姐生得这般端庄秀丽,又进退得宜,难怪唐公对她是赞不绝口。”
苏曜轻笑一声,目光在袁筱语身上停留片刻:“陛下过奖了。袁小姐初来乍到,还望陛下多多关照。”
女帝意味深长地瞥了苏曜一眼,随即转向袁筱语:“平身吧,袁小姐不必拘束。今日既是唐公设宴,也是朕想见见你。”
“来,且随朕入席吧”
说罢,万年竟伸手亲自拉起了袁筱语。
袁筱语受宠若惊,连忙应是。她小心翼翼地跟在女帝身后,眼角余光瞥见周围宾客或艳羡或嫉妒的目光,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宴席设在唐公府的花园中,数十张矮几呈环形排列,中间留出空地供歌舞表演。
高居主位的自然是大汉女帝,其夫婿唐公苏曜亦与她一同落座,两人平行坐在一起,颇为亲昵。
而接下来让袁筱语没想到的是,女帝竟示意她坐在自己另一侧靠下一点,比许多朝中重臣都要靠前的位置,其左右正是匈奴云公主和中山君甄姜,显然这里是属于“自家人”的位置!
如此厚待让袁筱语心跳如雷,小心翼翼地跪坐在席位上,双手交叠放在膝上,不敢有丝毫逾矩。
她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或好奇、或嫉妒的目光,让她如芒在背。
“袁小姐不必紧张。“
万年拍了拍手,让红儿亲手为她斟了一杯果酒:
“朕听闻袁小姐幼时也曾在京师客居,如今再回洛阳不知可还习惯?”
袁筱语双手接过酒杯,指尖微微发颤。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
“回陛下,民女幼时只在京中短暂停留,记忆已有些模糊。此番重归故地,深感洛阳繁华更胜往昔,皆是陛下与唐公治国有方,民女见之甚是喜爱。”
“哦?袁小姐可真会说话。”万年女帝轻笑一声,凤目微眯,“那你可知洛阳风物,如今最负盛名的当属什么?”
袁筱语心头一紧,她离京多年,对洛阳新貌确实不甚了解。正踌躇间,她的余光瞥见苏曜端着酒杯,目光温和的望着自己,似有鼓励之意。
顿时,袁筱语紧张的心情就平静了几分。
“回陛下,“袁筱语自信满满,“说到如今洛阳风物,当属这洛阳纸贵最是出名。”
“哦?洛阳纸贵是怎么个说法,朕为何不知?”
紧接着袁筱语便解释说:
“回陛下,民女听闻洛阳去岁新设的造纸坊所产纸张洁白如雪,质地坚韧,价格却比往昔低廉许多,一经推出便深受天下士子喜爱。”
“有此纸张,再加之唐公推广印刷之术,圣人之学大量刊印,京师一百零八坊中几乎坊坊皆有书肆,无数寒门子弟得以购书研读。一时间,洛阳城内,人人以读书识字为风尚,文人墨客往来频繁,天下士子荟聚京师,佳作频出。”
“因对纸张需求大增,本来相对低廉的纸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故而方有‘洛阳纸贵’之说。”
“民女以为,陛下与唐公这等功在千秋的创举,才是洛阳如今最负盛名之处。”
“好一个洛阳纸贵!”
万年女帝眼前一亮,不禁抚掌赞叹:
“袁小姐果然见多识广,这番话说得朕心甚慰。看来袁氏家风严谨,连闺阁女子都如此关心时政。”
袁筱语脸颊微红,撇了眼苏曜后轻声说:“陛下过誉了。民女不过是听闻父亲常提起唐公新政,心中仰慕已久”
这话自然是十足十的假话。
实际上,她能够如此对答如流,那全是多亏了苏曜三日前的叮嘱。
那日,苏曜告知她今日有陛下赴宴,叫她提前准备后,袁筱语马上便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不管是出于礼制还是女人的直觉,袁筱语都很清楚,今天面见皇帝,必有一番严峻的考验。
故而这几日她是一番恶补,叫仆人们多方打听,精心准备将各种信息烂熟于心,才敢来赴这场宴会。
此时见女帝满意,她暗暗松了口气,表面上却依旧恭敬谦逊。
不过显然,这才只是第一关而已。
果然,接下来,云公主,甄姜,还有其他京中权贵的夫人小姐们纷纷出场,在寒暄与恭维中话题渐渐从洛阳风物转向了闺阁日常与才艺,多方考教她这位袁府小姐的才情与气量。
不过还好,袁筱语自幼接受世家大族的严苛教育,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皆有涉猎,面对众人的考教,她虽紧张,却也应对得有模有样。
那一手师承名师的书法与充满灵气的诗赋更是引得在座诸位名士频频点头,赞叹之声不绝于耳,连蔡邕都点头赞说:
“袁小姐这一手好字,笔锋刚劲又不失飘逸,诗词之间才情斐然,实乃闺阁中少见之才,假以时日,造诣必定不可限量。”
袁筱语闻言,连忙起身,朝着蔡邕盈盈下拜,言辞恳切:“蔡公谬赞,实不敢当。民女能得蔡公提点,实乃三生有幸。平日里常读蔡公文章,字字珠玑,令民女受益匪浅,今日能亲耳聆听蔡公赞誉,更是倍感荣幸。”
蔡邕捋着胡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对袁筱语的谦逊有礼颇为欣赏。
就在众人沉浸在对袁筱语才情的夸赞之中时,甄姜轻轻摇了摇手中的纨扇,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声音轻柔却又暗藏锋芒:
“袁妹妹才情出众,自是毋庸置疑。只是这世间女子,光有才情可不够,还得懂得持家之道,知晓如何辅佐夫君,操持家业,这才是本分。袁妹妹,你说是也不是?”
甄姜这一番话,看似在夸赞袁筱语,实则将话题引向了更为实际且敏感的方向,众人纷纷竖起耳朵,想要听听袁筱语如何作答。
袁筱语心中一凛,她明白甄姜这是在试探她对于未来为人妇职责的认知。
于是乎,在微微思索片刻后,袁筱语抬起头,不卑不亢地回应道:
“中山君所言极是。民女虽自幼研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但家中父母亦时常教导,女子当以贤良淑德为本,辅佐夫君、操持家业乃是分内之事。”
“袁府之中,母亲将家中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父亲在外征战方能毫无后顾之忧。民女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日后若有幸为人妇,自当以母亲为楷模,尽心尽力,相夫教子,为夫君分忧,为家族添彩。”
袁筱语的回答有理有据,既展现了她对传统女子职责的深刻理解,又巧妙地提及自己家族的良好家教,让甄姜一时之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就这样,宴席继续推进。
台下,宾客们觥筹交错,台上,艺伎们轻歌曼舞,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色。
以至于,连匈奴云公主都上了兴头,脱下繁琐的宫衣,换了身戎装,登台舞剑助兴。
酒过三巡时,女帝万年忽然举杯,对满堂宾客道:“今日咱们这设宴呢,一是为庆贺唐公平定北方之功,二则也是为了向大家介绍袁小姐这个新秀。”
万年转向袁筱语,微微一笑:“朕听闻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方才已见识了你的诗书造诣,不知可否为朕与大将军抚琴一曲,助兴一番?”
袁筱语闻言,连忙起身行礼:“陛下谬赞,民女技艺粗浅,恐难入圣听.”
“诶,莫要推辞。”女帝笑吟吟地打断她,“唐公可是对朕夸下海口,说袁家小姐的琴艺冠绝南阳呢。”
“嗯?我没说过这话吧?”苏曜清了清嗓子。
女帝斜睨他一眼:“怎么,唐公这是心疼了?舍不得让袁小姐献艺?”
这番对话引得席间众人轻笑,袁筱语却听得耳根发烫。
她深吸一口气,恭敬道:“既然陛下有命,民女便斗胆献丑了。”
侍从很快搬来一架古琴,袁筱语端坐琴前,纤细的手指轻抚琴弦,只是这轻轻的一触,她就知道这是一张上品的好琴,丝毫不逊于他们袁府的珍藏。
汉室将兴啊。
袁筱语尤记得就在几年前,她还听府中的下人们说,朝廷式微,连宫中的器物都破败不堪,但凡有点值钱的物件都拿去民间变卖筹钱,更别提有这种上等的古琴了。
而如今,唐公府中随手拿出的琴竟就如此不凡,足见如今朝堂在苏曜辅佐下的兴盛。
一念及此,袁筱语收摄心神,指尖轻拨琴弦,一曲《凤求凰》悠扬而起。
那婉转的琴音如潺潺流水,在唐公府的花园中流淌开来,每一个音符都似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袁筱语全身心地投入演奏,起初指尖还有些微微颤抖,毕竟在这满朝显贵与天子面前,压力如山。但随着琴音的推进,她渐渐沉浸其中,忘却了周遭的一切。
琴音时而如春风拂面,轻柔地诉说着爱慕之意;时而又如急雨敲窗,急切地表达着对知音的渴望。宾客们纷纷放下手中的酒杯,沉醉在这美妙的旋律之中。
就连一向对古曲不太感冒的苏曜都靠在凭几上,单手托腮,目光在袁筱语专注的侧颜上流连,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一幕,看得万年心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悄悄观察着苏曜的神情,又看了看全神贯注抚琴的袁筱语,突然轻咳一声。
琴音戛然而止。袁筱语如梦初醒,慌忙起身告罪:“民女失礼了”
“无妨。”万年女帝摆摆手,“袁小姐琴艺不凡,这一曲《凤求凰》弹得朕如痴如醉。只是,朕听闻这《凤求凰》乃是司马相如为求卓文君所作,其中情意绵绵,袁小姐在这大庭广众之下演奏此曲,可是心有所属了?”
袁筱语闻言,脸颊瞬间涨得通红,恰似春日里的桃花。她慌乱地绞着衣袖,双眸低垂,不敢直视女帝的眼睛,心中是万马奔腾。
真是坏了。
她明明知道陛下与唐公的情义,怎么就鬼使神差的奏了一曲《凤求凰》呢?
这曲子背后的典故,在这朝堂众人面前,实在太过暧昧。
袁筱语偷眼瞥向苏曜,却见他正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顿时心跳的咚咚咚的。
“陛下明鉴.”她声音细若蚊呐,“民女只是.只是觉得此曲最能表达.”
“表达什么?”万年微微眯眼,似笑非笑问。
园中霎时静得落针可闻。袁筱语只觉得无数道目光如芒在背,额角渗出细密汗珠。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苏曜突然轻笑一声:
“陛下何必为难一个小姑娘?”苏曜举杯轻啜,“袁小姐初来乍到,今日能献艺助兴已是难得。至于这《凤求凰》嘛”
他目光在袁筱语身上一扫而过,意味深长道:“倒也应景。”
此言一出,席间顿时响起一阵善意的笑声。万年女帝似嗔似喜地瞪了苏曜一眼,“唐公倒是怜香惜玉。”
她忽而展颜一笑,亲自执壶为袁筱语斟了杯酒:“来,朕敬你一杯。方才不过是玩笑话,袁小姐莫要放在心上。”
袁筱语受宠若惊,连忙双手接过,却不慎碰翻了酒盏。琥珀色的液体泼洒在月白裙裾上,晕开一片深色痕迹。
“民女该死!”她慌忙跪伏请罪,声音都带了哭腔。
万年却出人意料地伸手将她扶起:“区区酒渍,何罪之有?红儿,带袁小姐去更衣。”
待袁筱语随宫女离去后,万年靠近苏曜,压低声音道:“这袁家女倒是有趣,明明怕得要死,偏要强装镇定。”
苏曜把玩着手中玉杯:“陛下觉得此女如何?”
“模样周正,教养不错。”万年指尖绕着发梢,“只是太过稚嫩,怕是经不起唐公折腾。”
苏曜被酒呛得咳嗽了一声:“陛下这可是吃醋了?”
万年女帝轻哼一声,斜倚在苏曜肩头:“我若真吃醋,今日便不会来你这宴席了。只是袁本初野心勃勃,他这小女儿又才情出众,把这么个女子留在你身边我总觉得不太踏实.”
“放心吧。”
案几下,苏曜轻轻捏了捏万年的小手,说:
“天下大势已不是袁本初之流所能阻挡的,至于袁筱语,不过是个十五岁的小丫头,你还怕她在我这掀起什么风浪不成?”
“袁绍再野心勃勃,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至于袁筱语,她不过是个单纯的小姑娘,掀不起什么风浪。”
万年闻言点了点头,随即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那夫君打算何时将她收入房中?”
苏曜失笑:“陛下倒是比我还着急。”
“朕只是好奇嘛。”万年凑近他耳边,压低声音道,“听说袁绍送来的嫁妆里,光是黄金就有三万两,还有数不清的珠宝绸缎。这样的肥羊,唐公难道不想早点吃进嘴里?”
苏曜挑眉:“我的小万年何时也变得如此市侩了?”
“那还不是你害的”
万年调皮地眨眨眼,楚楚可怜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夫君你这一甩手,既要在前线打仗,又是要在后方搞新政,就咱们朝廷这点家底哪里经的起这般折腾。”
“如今袁绍巴巴地自己送上这么丰厚的嫁妆,我自然是想着能早些把这实惠落到实处,好补贴补贴咱们的国库。”
苏曜闻言大笑:“好家伙,倒学会算计起为夫来了。”
两人正低声说笑间,袁筱语已换好衣裙归来。
她身着一袭淡紫色长裙,发髻也重新梳理过,虽不及先前华丽,却更显清丽脱俗,只是其眉宇间仍带着几分惊魂未定的神色。
万年见状,招手示意她近前:“袁小姐来得正好,朕有一个好消息要向大家宣布。”
万年女帝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扫视一圈,最后落在袁筱语身上:
“朕今日观袁小姐才貌双全,德行兼备,实乃良配。既然是袁骠骑的一番孝心,朕便做主:即日起,册封袁氏女为'汝阳君',赐居袁氏旧宅,择吉日入唐公府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