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 换个方向

第886章 换个方向

朝廷的大军怕是很难指望上了。

逢纪等人闻言不由得都低下了头。

袁绍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六县城小粮少,数万大军驻扎于此,粮草消耗极快。

而他们又为了抢功提前出击,就算朝廷不针对自己,征发水陆大军那也不是一时片刻就能做好的。

袁术难道能给他们这么多时间吗

果然,次日清晨,探马来报:

寿春方向又出一股大军,正逆沘水而上,向六县逼近!

袁绍闻言,脸色骤变。他深知以目前军心不稳的状况,若被袁术大军围城,后果不堪设想。

“传令全军,即刻备战!“袁绍咬牙下令,“可有人敢率部出击,在城外为我大军拒敌“

“将军不可啊!”逢纪急忙劝阻:“我军新败,士气低落,若贸然出战,恐有不测啊!“

“不出战“袁绍冷笑,“难道坐等袁公路那厮将我困死城中“

袁绍的话得到了颜良的支持。

在敌人大军合围之前,他们若想长期坚守下去,就必须在城外保持一支敢战的力量,与城池中的守军相互呼应,不时发起反击,让围城的敌军有所忌惮。

否则,一旦敌军大兵围拢,他们困守孤城,那就只能任人宰割。

不说挖掘地道之类,就光是敌军抵近城池,垒土筑墙就能从容的抵消掉他们城池的防守优势。

届时,攻守之势异也,他们被围得水泄不通,粮草耗尽举手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将军,末将愿率部出城,为我大军羽翼!”

颜良当即抱拳请战,声若洪钟,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

紧接着,文丑也不甘示弱,大吼一声跟进请战。

在颜良、文丑请战的激昂呼声中,袁绍的目光在这两位猛将身上来回游移,心中似在权衡利弊。最终,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沉声道:“好!颜良、文丑听令,本将军命你二人各率三千精锐出城,互为犄角之势,务必阻挡袁术贼军,为我军争取时间!”

“末将领命!”颜良、文丑齐声应道,声如洪钟,响彻城头。

二人领命后,迅速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下城楼,开始点兵出征。

面对嚣张的袁术,袁绍军背水一战,当夜趁着术军援军未至的时机,发起夜袭。

纪灵等人猝不及防,没想到袁绍残兵败将竟然还能反击,一时间陷入混乱,围城大军被迫退却二十余里,丢弃粮草辎重无数。

袁绍军见好就收,并没有穷追不舍,而是收拾了部分辎重补给后就退回城去,颜良和文丑两人各自在城池东南与东北扎营,呈品字形拱卫六县。

这一夜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袁绍军的士气,城中将士们一扫往日的阴霾,对颜良、文丑的英勇赞叹不已,也对未来的坚守多了几分信心。

然而,袁绍深知这不过是暂时的喘息之机,袁术怎会善罢甘休,更大规模的进攻必然还在后头。

果不其然,几日后,寿春的袁术便亲率大军抵达,与纪灵张勋部会合,准备对袁绍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

袁术站在帅旗下,望着那紧闭的六县城门,眼中满是怨毒之色:

“本初小儿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袁术大手一挥,麾下数万大军便如潮水般发起攻击。

不过,由于城外营地的存在,袁术只能先一个个拔出袁绍的外围防线。

故而,虽然袁术嘴上狠话不停的放,但实际打起来却远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容易。

且说袁术麾下的大军如汹涌的潮水,向着袁绍军城外的营地铺天盖地般涌去。

他们前排的士兵手持长盾,紧密相连,组成一道坚不可摧的移动壁垒,缓缓向前推进。

后排的弓箭手则弯弓搭箭,射出遮天蔽日的箭雨。

虽然袁绍军已有防备,但面对这汹涌的攻势还是被打的狼狈不堪,一时间,军营地内尘土飞扬,营帐纷纷被箭矢射穿,不少士兵中箭倒地,发出痛苦的惨叫。

箭雨过后,双方又展开惨烈的肉搏战,颜良文丑各领所部,依托营垒坚决反击,双方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

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鲜血染红大地,尸体层层叠叠,仿佛一片人间炼狱。

“皇甫将军,不行啊,这边也有贼兵战船巡弋!”

负责探路的小校满脸焦急,向皇甫嵩汇报着最新情况。

皇甫嵩面色凝重,望着眼前波涛汹涌的淮水,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虽然袁绍对皇甫嵩不怎么抱有希望,笃定朝廷要作壁上观,看他送死。

但实际上皇甫嵩为人正直,绝没有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打算。

之所以坐看袁绍被困十数日,唯一的原因就在此处——他根本过不去这淮水。

皇甫嵩问:“太史将军那边战况如何朝廷水师何时能到”

小校答:“回将军,下游并无进展,太史将军言需待辽东水师抵达再行发起攻势。”

关羽皱眉说:“那岂不是还要再等十多天”

郭嘉理解说:“术贼水师占据地利,强攻确实困难。”

皇甫嵩听了虽然无奈,但也知道这是实话。

下游,指的是淮水下游,寿春段的范围。

在汝南水师遭逢大败后,他们就已经撤往上游,带着最后仅剩不多的渡船与战舰,躲在河道较窄处汉军构筑的堡垒后面,依托营垒保护最后的船队。

而青徐水师若想支援,则必须自海上而来,入淮河口,突破寿春防线才能过来。

这何其难也

要知道,青徐水师与袁术的水师大家都是一脉相传,装备和技术都是大差不差,这时占据上游,还有岸边水寨防御的袁术水师就占尽了优势。

太史慈曾经趁夜发起过一次偷袭,想要突破防守,但是不说铩羽而归吧,总之取得成果也非常有限,反而使贼兵加强了防守。

如今,太史慈只能等着后援的辽东水师过来,大家合兵一处,通过船海战术来再行突破。

“袁本初恐怕坚持不到那个时候了吧。”

皇甫嵩面有为难,其他人脸色也都不太好看。

就算不提袁绍友军的关系,人家好赖是刚送了个爱女给大将军。

这成婚还没多久,唐公爱妃的老爹就死在战场上,自己这边很难跟大将军交代啊。

万一人家闺女记恨,把枕头风吹起来,天长地久的,他们这些人日后恐怕难有好果子吃啊。

“为今之计,不可再墨守成规。”

郭嘉提议说:

“皇甫将军,下官建议咱们应即刻向东,取道沛国,绕过寿春渡河!”

皇甫嵩闻言精神一振,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既然袁术水师都扎堆在寿春,那么他们绕道下游,在水师的掩护下渡河确实可行。

而且如此一来,他们还可攻敌必救,围城寿春,逼迫袁术大军回师。

不过,这个计策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

“沛国相袁忠乃是术贼堂兄,两人关系尚可,此次两袁大战他是作壁上观,未必会容我军过境。”

皇甫嵩面色凝重说:

“若我军强行通过,此人一旦心生歹意,恐腹背受敌,于大事不利。”

郭嘉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将军勿忧,袁忠为人圆滑,如今我军挟朝廷大义而来,他若敢阻拦,便是公然叛逆。”

“将军既奉命都督江淮军事,便可先礼后兵,以都督命令其开放边境,供应粮草。同时再派一大将率军监视,若其乖乖听命,我军就顺利通行,若其敢不从,或稍有异动,那便直接将其拿下,收编沛国之军为我所用。”

见皇甫嵩点头,关羽当即请命,愿意去执行这个任务。

很快,皇甫嵩便命郭嘉草拟文书,让关羽提兵先行一步,兵进沛国。

“希望袁忠能够识时务,明事理,否则兵戈一起,还不知要耽搁多少时间”

皇甫嵩攥紧拳头,心中暗暗祈祷。

就这时,突然间,一骑驿使飞报:

“大将军有令:皇甫嵩部即刻移师沛国下蔡,限期抵达,不得有误!”

“什么!”

“大将军令”

众人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