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9章 廷议官员的选拔

各个朝臣各抒己见。表达了自己治理东北地区的方法。

无所谓就是牧场、矿业这一类的建议,并且都制定了计划,选派探矿的队伍进入东北地区寻,找那里面的矿物。

还有就是培育适应那一块地区的牛羊的,对那里的牛羊品种进行改良。

这两个任务主要就是治粟内史以及少府为主导。

还有就是对当地的人民重新进行思想建设,决定使用3年到5年的时间,把他们变成真正的大秦人。

甚至这些人开始讨详细的计划,以及向那片地方迁徙大秦的人口。

太尉府的人也开始考虑派遣军队也就是守备军维持东北地区的安全。

说白了整个操作流程和处理大草原、北海以及罗荒野。这些地方的方法几乎大同小异,只是条件更加优化了一些。

毕竟朝廷已经做过很多次这样的计划书了,这些朝臣们大多数都参与过,可以说处理这种事情已经行云流水。

等到这些朝臣们同心协力把这些总结的建议开始汇总的时候。

一直坐在高台上,沉默的秦风忍不住说道:“你们讨论的这么热烈,问题是……你们知道那一块地方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吗?

众人听了之后也都是微微一愣。

秦风说道:“你们要和你处理某一个地区的事物,就要知道那一个地方会是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不适合你们制定的条件。”

秦风说着,人咸阳宫的内侍拿出了东北地区的地图。

然后指的是那个地图:“你们看见了没有,在这块地区的北边和西边就是罗荒野。

而东北这一区域有一个显着的特点,那就是有两条山脉。

这两条什么靠着北边这是鲜卑山脉,以及鲜卑山外面的这条山脉,咱们可以叫他外鲜卑山。

再向西一路蔓延就是乌桓山。

这条山脉挡住了罗荒野的寒冷,以至于罗荒野的寒冷的气流到了这一块地方之后就会减弱,

因为大山阻隔,冷热气流交会,这个地方会下满天的大雪。

但山林之中的大雪和罗荒野以及北部草原的大雪完全不一样。

因为这座山的存在,就会形成很多河流,这些河流会向东边流淌,汇入两山之间的平原。

东边的不咸山正好隔绝大海狂虐的台风,把恶略的风暴挡在东部。

也是因为大山的阻拦,这个地方也会形成很多河流。

这种特殊的环境,让这一块地区平原地带形成肥沃的土地。

你们知道肥沃的土地有多珍贵吗?在那里牧羊你们不觉得可惜吗?

现在可以确定是,咱们大秦所拥有的肥沃的土地并不多,一个是在江南。那里有汉水东流形成一大片的平原。

那里是可以种植水稻,一年两熟。

岭南南部也有一条大江形成了冲积的大平原,现在正在开发中。

还有就是咱们渭水向东流去的大河,这条大河也冲击出了一个很大的平原。

那个平原就是中原,可以种植小麦、谷子。

还有一块可以种植水稻的就是巴蜀这一块地方,但是巴蜀这一块地方要小一点。

余下的就是这东北这一块大平原,这一块大平原更加的肥沃。

具我查阅资料所知,这一块地区的土地都是黑土地。

你们这些官员应该知道黑色的土地意味着什么吗?”

治粟内史陈良之高兴地说道:“陛下我们知道了,那就是沃土。

植物腐烂,融入泥土,重重叠叠叠加之后形成厚厚的腐土,才会形成黑色的土地。也就是说那一块土地会非常的肥沃。”

秦风点点头:“说对了。咱们大秦土地的开发一直就是大河平原,大河平原属于中原,

中原地带是咱们祖先的发源地,咱们农耕上已经耕种了数千年。

土地都是需要有营养的,土地越种越薄,咱们粮食的产量就会降低。这还包括咱们现在的关中的平原也是这样。

所以咱们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农学家们已经注重于将这些土地变得再次肥沃起来。

而东北地区则是一块难得的全新的肥沃土地……”

陈良之听了之后眼睛立刻亮起来:“陛下,也就是说……那一块地区完全可以大面积的开垦种植庄稼,就像咱们开垦岭南一样。”

秦风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所以这件事情不是你们一个小时所能落定下来的。

关于土地怎样利用的问题吗,你们治粟内史府作为主导,亲自去勘察,看一看那边的土地情况。

勘察一下那里是不是传说中的黑土地,土地是不是肥沃,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庄稼。

治粟内史陈良之听了之后立刻就高兴起来,这可是他们治粟内史最高光的时刻。

在朝政上,他们其实一直就是默默耕耘的孺子牛,一直并没有什么亮点。

他们以前的时候只是一个辅助性的九卿府,只是负责协助那些农学家们,也就是农家和墨农那些科学工作者研究出来的优质的种子进行推广和检测。

现在他们成了主导了,这不高兴才怪呢。

治粟内史府的官立刻就聚在一起制定计划,考虑怎样召集人手帮助他们勘探土地。

秦风说道:“土地利用的事情咱们已经定下来了,需要彻底勘探才能够制定详细计划。

那么矿物的探索也是如此,这些他是需要皇家学院以及秦府学院的那一些博士以及大君子们参与。

这件事情少府主导,详细地勘探土地资源。”

嬴遂点点头说道:“明白。”

秦风嘱咐道:“关于大东北的开发,还是以你们刚刚讨论的为蓝本。

不久之后东北地区部族的族长……现在已经叫村长了。还有他们的那一些长老……现在也可以叫三老。

这些人们都会到来,你们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流,了解情况,把你们的计划和他们先商讨一下。

这个过程不要急,可以慢一些,反正今年的计划……今年已经到了晚夏了,开发计划也不能够推行。”

众位朝臣听到秦风说得这些话之后,就恍然明白了,连忙说道:“诺!”

秦风这才说道:“下面咱们就讨论这一次选拔官员的问题。

官员治理一个地方和学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不过也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不懂得科技,不会科学的官员是无法治理地方的。他就不会合理地制定当地特色的发展划,就不会务实。

只能用一些表面鲜亮的事情做文章,逐渐走向务虚这一条路。

那样做只是糊弄咱们这些朝中的大臣,我们到下面调查的时候,走到一个地方。

只是看到这个地方有宽阔的公路,洁净的道路,环境优雅,人民辛勤的劳动,感觉是一片升平。

其实内部都是一团糟,老百姓感觉不到生活的幸福反而对前途以一片迷茫。

这种事情我们在一些地方巡查的时候发现了这种苗头。

这不是说这些官员不想把这个地方治理好,而是他们没那个能力。

没有能力的就会出幺蛾子,就会为自己的政绩想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从而离务实越来越远。

所以这一次关于官员的选拔,会侧重有一些科技能力的人,当然这是一个录取的先决条件,

主要的方面还是对政务的精通程度,精通政务才能够和地的百姓完美的沟通,才能够在出现突发情况之后紧急应对,避免更大的损失所出现。

所以这一次试卷需要注意务实以及紧急情况处理这一方面的人才。

我会亲自出题,以便于考核这些官员,发掘这些官员的能力。所以出的题可以天马行空。

现在我建议诸子百家的每一家出一道题,而这一道题。必须有三个人以上的大君子共同研究。

题目要注重应变和推理,而且必须有准确的答案,别弄什么特别玄学的东西,没有定论的东西。

丞相府要负责的出题的诸子百家大君子的审核。

你们有什么建议?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丞相服务做出一个系统的条例。

而主题的人必须封闭在兴乐宫里面不得再和其他人见面。

而且诸子百家所出题目的人也不许思想不见面,相互沟通。”

这个时候有一位官员越众而出:“陛下,不是刚才说你自己出题吗?”

秦风点点头说道:“我是会出题的,但不是整套试卷,也会和你们所出的题掺杂在其中。

不只是我御史台府需要出10道题,太尉府也需要出10道题。丞相府需要出20道题目。安全府需要出10道题。

这样就是150道题,剩余的我会再出50道题,全部掺入其中,做最后的评定。

考试的时间在半个月之后,通往全国各地的列车要是用专列把将全国各地的学子送到咸阳城参加考试。

所有的流程由丞相府主管,大家开始讨论吧,进行廷议,拿出一个具体的规章制度。”

于是乎大家再一次讨论。有人提出问题,有人会指出不足……毕竟有党无派千奇百怪,

朝廷之中也有各个派别,他们之间的利益也会有冲突。

遇到这种出风头的事,而且不影响大秦的繁荣强盛,大秦团结的事情,他们就会彼此争斗,为自己这一派博取最佳利益。

讨论一直坚持到了两个时辰,最后章程才定了下来。由丞相府的萧何把这些条件汇总起来。

然后再次进行了优化,这才把这一次官员选拔的规章制度呈给秦风。

秦风看了一遍之后,批阅了一个字:【准】然后预用上玉玺,这件事情就算是完成了。

于是正式的文书开始发下,大秦的各个郡甚至包括大草原的三个郡,古柳林地的两个郡、西域的两个郡、榆林盆地两个郡以及北海地区。

第2天的时候,大秦皇家日报、秦府日报、内府日报等报纸专门开了一个专栏。对这些规章制度做了详细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