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章 罗成

秦风还在咸阳宫给这些朝臣开会。

领取任务的人就会从咸阳宫离开,开展自己的工作。

郦食其已经率领了纵横家开始出了长城关,进入到了东北地区,游说那些部落暗中依附大秦,

而嬴昧已经将大秦境内支持卫满军队的豪强斩杀殆尽。

现在秦风的廷议的内容就是确定征北大元帅的人选。

其实这些人很多,大秦将星灿烂,比如说青壮派的王动、尉迟敬、李威、辛甲、王离、钟离火、苏角、涉间……

中坚派的蒙恬、屠雎、翁仲、王珂、钟离昧、鱼在田、李由……

老一辈的王翦、蒙武、辛胜、李信、周云、雨琦……

所以说众人提出来的人选非常多,每一个人都阐述了每一个人的道理,大家激烈的争论不休。

而王动、李威、辛甲这些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言不语。

像王动已经是王爷了,辛甲、李威也已经达到了他们的极限。

他们知道他们率军也就是锦上添花而已,其实对于他们的影响并不大,

就像这一次尉迟敬进入北海一样,尉迟敬也已经是王爷,功劳大的多拿的的少对于他来说作用不太大。

所以秦风让尉迟敬在北海只是采用的是防守的方式,镇守北海城,并没有参与过度的战争。

这一个信号已经明显告诉了王动他们,他们已经可以守成了,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了。

王动等人和秦风那再熟悉不过了,当然明白秦风的意思,他们之间是非常默契的。

辛甲凑到王动身边说道:“老二,你说老大是什么意思?

咱们弟兄们出兵是肯定作用不大,咱们已经是王爷了,拿那么多的功劳也没什么用。”

王动说道:“可不是,咱们虽然年轻,可是该有的战争都打了,该捞的功劳已经捞完了。

咱们的老大已经把该给咱们的已经全部给咱们了。

所以说咱们兄弟的职责就是守成……也是这样说,咱们的威望已经立起来了。

而东北那一个小地方吗,其实还不如北海。咱们去了,虽然可以一鼓而平,可是也没什么大的用。

我认为应该让罗成……”

李威则悄悄地说道:“我看罗成够呛,说实话,罗成的功劳可不小。

他现在的情况是,他的母亲一直压着他,不想让他出人头地。

而咱们的老大也知道这一个道理,于是把他的母亲花千岁封成了王爷,而花千岁得到了这个王爷。

有她平定当时大秦之乱的功劳……其实也有罗成的功劳。

也就是说罗成的功劳其实划给她的母亲一些,这样两个人功劳叠加,花千岁成为了王爷,

也是咱们整个大秦唯一的女王爷,唯一的女太尉。

我们现在如果让罗成率兵北征,是不是花千岁姨母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啊?”

王动决然说道:“反对也没用。罗成的能力在哪摆着呢,罗成的功劳大家有目共睹。

开始的时候,花千岁压制罗成,那是因为罗成的根基并不稳,

他本来就是岭南的一位王太子,身份比较特殊,而是他的父亲罗艺一直和咱们作对。

那个时候如果把他委以重任,就是怕有的朝臣拿此做文章,一个不成就会有杀身之祸。

可是现在不一样,现在的皇帝是咱们的老大,咱们老大的胸怀很大,还能容纳不下罗成这样的身份?

现在罗成在陇西做太守,开始整治掌控月氏部落,所以遗留下来的土地,把那几个郡管理的井井有条。

其实这个功劳已经很大了,按照功劳来说,完全可以封王。

但是咱们大秦不一样,咱们大秦需要军功,罗成以前的军功已经用完了。

现在罗成还是侯爷,而他这个镇北侯的身份已经无法压制他的能力。

这十几年的锤炼,罗成已经俨然成熟,不可能一直把他放在他郡守的位置,那样太屈才也太浪费了。

咱们都觉得可惜,何况咱们的老大?咱们的老大用人可是不拘一格。

什么样的人他都会用到极致,不会浪费一丁半点。”

“我认为有道理,应该是罗成统军。”辛胜说道。

李威说道:“有道理,你看看大家都推举了那么多人。咱们的老大一直就沉默不语。

要不咱们试一试,行与不行总的要说一说的。”

王动和辛甲相互看了一下,王动说道:“这事儿还是我来吧。”

王动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

王动一站起来,本来议论纷纷,在讨论的那些朝臣们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现在的王动威望太大,可以说冥王已经盖过了他的父亲王翦。

王翦是以老成持重声闻天下,王动机智聪明,以断杀伐果断名震天下。

而且王动还年轻,现在也就是30来岁,属于年轻一代的翘楚。

以年轻一代的军功封为王爷,这样的人以后有无限的可能,绝对是以后三公的候选人……或者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尤其是他和秦风的关系是无法撼动的,你说谁敢招惹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说王动一站起来,朝臣们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王动开始向高台上的秦风抬手施礼说道:“陛下,唯有一个人选绝对能够胜任。那就是镇北侯罗成。”

王动一开口,有些朝臣就开始附和:“就是呀,我怎么没有想起,我看这个罗成……”

花千岁则开口说道:“这不成,罗成还年轻,没有统帅过大军,这一次震慑北方,需要才成名的宿将才能胜任,

现在罗成的威望不够,不适合做征北大元帅。”

王动向花千岁施礼说道:“太尉,我认为咱们大秦所有的将军里面,没有比罗成再合适的了。

第1个是罗成家学渊源,兵法娴熟,用兵不拘一格。

在平复岭南的时候,我和罗成共事,罗成对威慑整个岭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后来是罗成担任渔阳郡郡守,那一些六国的遗老遗少想要撼动大秦的根本。

罗成以一隅太守的职能,对平复大秦的叛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罗成镇守陇西,曾经对抗匈奴人以及月氏、羌氐三方势力。罗成将军的统军能力可圈可点,

可见这十几年之间的转变很大,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用兵方法。

这是其一,也就是说罗成作为统兵元帅是非常合格的。

还有一个其他人不能比的,那就是罗成侯爷曾经担任渔阳郡郡守,渔阳郡正好是北部的长城关。

他镇守北部长城关很多年,对东北方向比较熟悉。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这件事故长城北面的那一些郡守、郡尉没有一个人比罗成的能力高。

综合各种能力,我认为罗成将军最为合适。”

秦风在高台上也没有等花千岁再说话,直接开口说道:“行,封镇北侯罗成为征北大元帅。

让罗成统兵20万,出长城关收腹东北地,把那些造反他的任侠全部拿下斩杀。”

秦风是皇帝,他既然做了决断。没有人敢提出反对的意见,即便是花千岁也只能低下头,心中暗暗叹息的一声。

秦风发出诏令,让罗成到咸阳城述职。

罗成在陇西正在巡查各地的建设情况,并且开始将这些规划图进行总结,

准备送入咸阳城,从少府那里弄一些资金,用来开发治理陇西。

现在罗成虽然是将军,其实也算是地方上的官员。

他属于双重身份,所以考核也属于双向的,地方上的建设以及发展意义是属于他管的。

规划刚刚写完,就传了过来诏令,罗成看了诏令之后有一些疑惑。

述职这一个词对于他来说是非常新颖的,但是也能够理解。

所谓的述职,也就是重新安排工作,而他在陇西的工作就是要结束了。

奇怪的是,接任他工作的人并没有来,这让他也有些疑惑。

不过他也并没有犹豫,立刻把郡尉和郡丞召集过来,传达了秦风朝令的意思,让他们在这里固守。

按照他们原来的陇西的发展计划,继续推进陇西的建设,

以陇西为翘板,控制月氏,制约羌氐,从并且按照既定的计划,缓慢出兵收拢那些羌氐人。

随后整理的资料,坐上去咸阳城的列车回到咸阳城。

他刚刚从火车站下来,就看到赵寒秋。

赵寒秋看着罗成说道:“镇北侯,几年不见,你现在看着成熟多了,脸上已经刻画了些许风霜岁月。”

罗成也向赵寒秋施礼说道:“大长秋还是风采依旧。”

赵寒秋哈哈大笑:“侯爷真的会说话,我听了心里非常的舒服,文化人说话就是不一样。

陛下已经让我在这里等候你多时,现在陛下正在咸阳宫议事大殿等候着你的到来。”

罗成立刻收起了想要和赵寒秋谈心套近乎的心思,连忙拱手称诺。

赵寒秋迎接罗成的战车,罗成二话不说坐上去,战车直接进入了咸阳城。

穿过古柳大街到了咸阳宫,在咸阳宫门口根本就没有停顿,直接就进入到了咸阳宫,在议事大殿的门口停了下来。

赵寒秋从车上下来,亲自给罗成打开的车门说道:“镇北侯,请!”

罗成看着这庄严肃穆的议事大殿,心中都有一些感慨。

他离开咸阳城已经十几年了,即便是秦风担任了二世皇帝,他都没有回过咸阳城。

这次秦风把他紧急召回,到底为了什么事呢?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这让他心中非常的忐忑。

不过已经到这了,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也都必须去面对。

所以罗成毅然随着赵寒秋走进了咸阳宫的议事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