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常某人的魔爪仍旧在松江府上空徘徊
要知道,县令那可是七品,同知那就更进一步,远远比他们在那皇家科学院里边当小破官强上太多太多。
虽然还是得继续跟在常二郎这位强势人物的屁股后边厮混。
可好歹能够升官,也能够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去发挥各自的才华学识。
最终,解缙与杨士奇都默默地伸开双臂,抱紧了常二郎的大腿。
罢罢罢,辽东又如何,至少不必在那皇家科学院里边当一辈子学官。
何况以自己二人的才华学识,在那只教数理化医的皇家科学院中,简直就是无用武之地。
不过经过这两年多来与常二郎的相处之后,这两位自信心十足的天才,在面对常二郎时,总会觉得有点信心不足。
不说其他,仅仅说常二郎的学识之渊博,就足以令他们汗颜不已。
而且常二郎在治理地方上的那些方法论,以及其行为逻辑,让二人除了震惊之外,更多的则是惊讶,惊讶于常二郎那匪夷所思的大脑和想法。
也不清楚,开平王常遇春,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法子,才能够养育出常二郎这么一位文武双全的优秀儿子。
过了许久之后,常二郎终于与那赵伟携手走出了房间。
“日后这松江府之事务,就拜托老大人您了。”
“不敢当,以后老朽若是有事不明,定然会向驸马爷请教。”
“老大人说哪里话,咱们之间自然是要书信往来不绝,毕竟大家都是为了朝廷,为了这松江府百姓的生计。”
二人就这么一边走一边聊着,径直往那松江府知府衙门而去,常二郎亲自将这位老上司领进了衙门之后,开始给那些老部下介绍起了这位老上司。
好在常二郎为了保证政策的延续性,所以手底下的官吏几乎都没有换过,只有少数是从其他地方调来的。
但是整体的却都还是多年前的那帮老官吏,自然也认得常二郎的前上司。
现如今,这位又再一次走回到了这个工作岗位上,一干知晓这位老上司咸鱼风格的下属也都纷纷面露喜色。
不过等听到常二郎会定其与赵知府多多交流,给出建议,而且那王同知与张县令,更是被常二郎扯到跟前耳提面命。
偏偏那赵知府笑呵呵的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就让所有人都明白,虽然这里看似又换了一任顶头上司,可实际啥也没变。
常二郎还直言告诉赵知府,倘若赵知府你这里遇上解决不了的事情,只管告诉常某人,哪怕是找到太子爷,甚至找到陛下那里,常某也定会给赵知府你平事。
这话简直就是赤果果的威胁在场的所有官员,我常二郎人是离开了,可我却仍旧阴魂不散的徘徊在这松江府的上空。
谁踏马的敢暗戳戳的乱来,赵知府或许没有本事收拾尔等,但是我常某人的魔爪,却可以继续伸到这里来。
某些人很快就收起了那一丢丢的小心思,毕竟常二郎这厮向来都是一口唾沫一口钉,说打你骨折,绝对不会打你骨裂。
而在离开之后,常二郎十分郑重从那身边的常威手中接过了一本书册,然后示意常威把剩下的书册进行分发。
“赵老大人,这是之前下官编撰好的《松江府五年经济工作规划纲要》,还请赵老大人斧正一二。”
“毕竟接下来的这五年时间,这里边的工作计划以及进度,都是下官照之前的工作内容作出的展望和前瞻……”
赵知府接过来翻,眼皮直跳,不过心里倒真是松了口气。
有了这玩意在,自己倒真可以继续咸鱼平躺,毕竟常二郎已经给出了这五年的工作规划,自己照本宣科就成,至于这帮子松江府官吏,能否完成这些工作规划。
呵呵,就方才常二郎明里暗里的威胁,足以令所有官吏明白谁才是松江府话事人。
常二郎在这松江府知府衙门里边足足折腾了大半天,这才意犹未尽地离开了松江府官衙。
一转身来到了自己之前在这里置办的院子里边,而朱标与那朱棣此刻正在这里一边喝酒吃肉一边在那里高谈阔论。
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那朱棣在说,朱标在问。
虽然朱棣尚未去过那殷商大陆,但是他早就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就连蒸汽机车车头这样的大件,都已经运了十来个前往殷商大陆,还有那辆常二郎送给他的蒸汽汽车也一并送了过去。
当然,常二郎已经帮他将那蒸汽汽车又重新进行了改良。
例如将汽车里边许多的地方都更换成了橡胶制品,特别是四个轮胎,换成了橡胶制品之后,驾驶起来更加的舒适和平稳。
而且现如今随着那橡胶的硫化技术已经成熟,从实验室走向了工厂。
大量的硫化橡胶制品的出现,开始供应大明的车船制造行业。
现如今道路上的许许多多的车马,也都换成了这种耐磨又舒适的橡胶轮胎。
另外随着橡胶的开发,橡皮筋的出现,使得许多的新生事物出现在了大明的各行各业。
例如扎头发可以用皮筋,又或者是玩弹弓可以用皮筋,还有内裤不必再继续打死结,一只橡皮筋就可以让舒适度和便利程度拉满。
可以说,常二郎自打那些来自于殷商大陆的特色物产运抵大明之后,就一直在琢磨这些特色物产的用途。
毕竟,大明想要与那殷商大陆建立起长久的贸易往来,那么自然是要能够有相互长久的互补性。
就像现如今,不论那殷商大陆产出多少橡胶,都会被大明的海商们全盘吃尽。
还有烟草,可可豆等特色产物也都差不多。
而大明的物产更是令无数的殷商大陆人士向往不已,不论是精美的丝绸,还是那些漂亮的瓷器,又或者是结实耐用的布匹,还是那些可以推拉拖拽的大型牲畜。
有了这些之后,同样也使得殷商大陆的殷商遗民们过去那曾经饱一顿饥一顿的艰难日子变成了过去式。
而且大明的海商的诚信做生意,同样也获得了许许多多殷商部落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