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奇异的土坛子

夜幕笼罩着古老的村庄,冷冷清清的月光洒在狭窄的乡间小路上。风悄然无声地吹过,带着一丝诡异的凉意。村头的老槐树在风中摇曳,枝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李福是这个村庄里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日里靠种地为生。这一天,他劳作归来,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当他经过村尾那片荒废的宅基地时,眼角余光瞥见一个奇怪的东西。

那是一个土坛子,静静地立在杂草丛生的角落里。坛子的表面布满了斑驳的痕迹,仿佛经历了漫长岁月的侵蚀。李福的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好奇,他缓缓地走近那个土坛子。

当他靠近时,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脑门。这坛子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阴森气息,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但强烈的好奇心还是驱使他伸出手,轻轻触摸了一下坛子的表面。

那触感冰凉而粗糙,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李福的心跳陡然加快,他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个土坛子有着非同寻常的来历。

“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李福喃喃自语道,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就在这时,一阵阴风吹过,周围的杂草沙沙作响,仿佛有什么东西在草丛中潜伏着。李福紧张地环顾四周,却什么也看不到。他的额头上冒出了冷汗,心里开始后悔自己不该这么莽撞地靠近这个奇怪的坛子。

突然,他听到了一个细微的声音,像是有人在他耳边低语。李福惊恐地转过头,却发现身后空无一人。

“谁?谁在说话?”他的声音颤抖着,带着无法掩饰的恐惧。

然而,回答他的只有风声和草丛的摇曳声。李福的双腿开始发软,他想要逃离这个地方,却发现自己的双脚仿佛被钉在了地上,无法动弹。

此时,那个土坛子似乎微微颤动了一下,李福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心脏仿佛要从嗓子眼儿里蹦出来。

“难道这是个邪物?”李福心里想着,恐惧逐渐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

就在他陷入极度恐惧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李福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拼命地朝着脚步声的方向呼喊:“救命啊!救命!”

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身影出现在李福的视线中。原来是村里的刘老头,他手里拿着一盏油灯,脸上带着疑惑的神情。

“李福,大晚上的你在这儿鬼叫啥?”刘老头问道。

李福像是见到了亲人一般,一把拉住刘老头的胳膊,结结巴巴地说:“刘......刘大爷,这......这儿有个奇怪的土坛子,邪乎得很!”

刘老头顺着李福手指的方向看去,看到了那个土坛子。他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镇定。

“哼,不就是个破坛子嘛,有啥好怕的。”刘老头嘴上虽然这么说,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警惕。

李福紧紧地跟在刘老头身后,不敢再靠近那个土坛子。

“刘大爷,我真的觉得这坛子不对劲,刚才还听到有人在我耳边说话呢。”李福心有余悸地说道。

刘老头皱了皱眉头,说:“你小子别瞎说,这世上哪有那么多邪乎事儿。”

话虽这么说,但刘老头的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他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也听说过一些稀奇古怪的传说,这个土坛子的出现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走,先回村再说。”刘老头说着,拉起李福往村里走去。

回到村里,李福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些,但那个土坛子的影子却始终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第二天,李福醒来时,发现自己昨晚做了一个可怕的噩梦。在梦中,那个土坛子变得巨大无比,里面冒出一股黑烟,将他紧紧地笼罩住。

他决定去找刘老头商量商量,看看该怎么处理那个土坛子。

当他来到刘老头家时,发现刘老头正坐在院子里发呆。

“刘大爷,我昨晚做噩梦了,还是关于那个土坛子的。”李福说道。

刘老头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说:“我也觉得这事儿不简单,咱们得找个懂行的人来看看。”

于是,两人四处打听,终于听说邻村有个叫王半仙的人,据说对这些灵异之事颇有研究。

他们赶忙前往邻村,找到了王半仙。王半仙听了他们的描述,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这个土坛子恐怕不是寻常之物,你们带我去看看。”王半仙说道。

当他们再次来到那片荒废的宅基地时,发现那个土坛子竟然不见了。

“这......这怎么回事?”李福惊讶地说道。

王半仙闭上眼睛,掐指算了算,然后睁开眼睛说道:“这坛子已经被邪灵附身,恐怕会带来灾难。”

李福和刘老头听了,吓得面如土色。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刘老头问道。

王半仙沉思片刻,说道:“你们先别慌,我回去准备一些法器,今晚咱们来这里做法,驱赶邪灵。”

夜幕再次降临,王半仙带着法器来到了那片宅基地。他在地上摆好了法阵,点燃了香烛,口中念念有词。

突然,一阵狂风大作,吹得众人睁不开眼睛。

“不好,邪灵发怒了!”王半仙喊道。

狂风肆虐着,王半仙努力稳住身形,手中的桃木剑挥舞得更加急促,口中的咒语也愈发急切。李福和刘老头紧紧抱在一起,瑟瑟发抖,眼睛惊恐地盯着那不停晃动的土坛子。

“王半仙,这,这到底行不行啊?”李福声音颤抖着问道,牙齿不停地打颤。

王半仙没有回答,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他的脸色在忽明忽暗的烛光中显得格外凝重。

这时,那土坛子竟然缓缓地升起,在空中不停地旋转。王半仙见状,大喝一声:“天地有正气,邪灵速速退散!”他将一张黄符抛出,黄符在风中燃烧起来,可那土坛子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刘老头吓得瘫倒在地,哭喊道:“这是造了什么孽啊!”李福强忍着恐惧,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朝着土坛子扔了过去。“砰”的一声,石头砸中了坛子,却像是砸进了无底深渊,没有任何回响。

土坛子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周围的风声也愈加凄厉,仿佛有无数的冤魂在哭嚎。王半仙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绝望,但随即又被坚定所取代。

“你们别怕,只要我们心正,邪灵就无法伤害我们!”王半仙大声说道。

李福和刘老头此时已经六神无主,只能拼命地点头。

突然,土坛子停止了旋转,“哐当”一声掉落在地上。四周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静得让人心里发毛。

王半仙小心翼翼地走上前,用桃木剑轻轻触碰了一下土坛子。就在这时,从坛子里冒出一股黑烟,迅速凝聚成一个人形的黑影。

“哈哈哈哈......你们这些凡人,也想驱赶我?”黑影发出阴森的笑声,让人脊背发凉。

李福和刘老头看到这黑影,吓得差点昏过去。王半仙则举起桃木剑,直指黑影,说道:“你这邪祟,在此作祟,必遭天谴!”

黑影冷笑一声:“天谴?我早已不惧!这坛子是我的领地,你们闯入了我的地盘,就别想活着离开!”

说罢,黑影朝着王半仙扑了过去。王半仙侧身一闪,手中的桃木剑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砍向黑影。黑影却如烟雾一般,轻松地躲开了攻击。

李福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他四处寻找着可以帮忙的东西。突然,他发现了地上的一个铜锣,他拿起铜锣,拼命地敲了起来。

“铛铛铛......”响亮的锣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

黑影被锣声干扰,动作稍稍迟缓了一下。王半仙趁机将一张黄符贴在了黑影的身上,黑影发出一声惨叫,瞬间化作一团烟雾,缩回了坛子里。

“快,把坛子封起来!”王半仙大声喊道。

刘老头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找来一块大石头,压在了坛子口上。王半仙则在周围又贴上了几张黄符,以防邪灵再次逃出。

“暂时把它封住了,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王半仙喘着粗气说道。

李福一脸惊恐地问道:“那该怎么办?这邪灵会不会再出来?”

王半仙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必须找到这邪灵附身坛子的原因,才能彻底将其消灭。”

三人围坐在一起,商量着下一步的计划。

“我听说,这片宅基地以前是个乱葬岗,会不会和这个有关?”刘老头说道。

王半仙点了点头:“有这个可能,但具体的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那我们明天白天去村里问问那些老人,说不定能知道些什么。”李福提议道。

第二天,阳光洒在大地上,驱散了昨夜的阴森恐怖。李福、刘老头和王半仙来到村里,挨家挨户地询问关于那片宅基地的事情。

终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向他们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很久以前,那里曾有一个恶霸,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有一天,一位正义的侠客出现,想要为民除害。可谁知,那恶霸竟使阴招,害死了侠客。侠客的冤魂无法安息,便一直在那片土地上徘徊。也许,这邪灵就是侠客的冤魂所化。”老人缓缓说道。

李福等人听了,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那我们要怎样才能让侠客的冤魂安息呢?”刘老头问道。

王半仙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我们需要为侠客超度,化解他的怨气。”

于是,三人准备好祭品和法器,在那片宅基地上为侠客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超度仪式。

仪式进行到一半,突然天空中乌云密布,雷声滚滚。

“不好,难道侠客的冤魂不愿意接受超度?”王半仙心中暗叫不妙。

就在这时,那土坛子又开始剧烈地晃动起来,仿佛要挣脱束缚。

“大家小心!”王半仙喊道。

李福和刘老头紧紧地靠在一起,脸色苍白。

土坛子上的石头被震飞,黄符也燃烧起来。一股强大的力量从坛子里冲了出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色旋风。

“你们这些无知的凡人,我不是什么侠客的冤魂,我是被封印在此的恶灵!你们休想超度我!”旋风中传来怒吼声。

王半仙瞪大了眼睛,说道:“原来我们都被误导了!”

眼看着黑色旋风朝着他们席卷而来,王半仙咬了咬牙,决定使出最后的绝招。

他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古籍,口中念念有词。古籍上散发出一道金色的光芒,光芒逐渐汇聚成一个巨大的符文,朝着黑色旋风飞去。

两者碰撞在一起,发出一声巨响,光芒和黑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能量球。

李福和刘老头被强大的力量震倒在地,他们惊恐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充满了绝望。

就在他们以为一切都要结束的时候,光芒逐渐占据了上风,黑色旋风渐渐被压制。最终,随着一声惨叫,黑色旋风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土坛子也恢复了平静。

王半仙疲惫地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李福和刘老头连忙跑过去,将他扶起。

“终于结束了......”王半仙虚弱地说道。

经过这一场惊心动魄的经历,李福和刘老头对王半仙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他们知道,如果不是王半仙的勇敢和智慧,他们恐怕早已性命不保。

从那以后,那片宅基地再也没有发生过奇怪的事情,而王半仙的名声也在村子里传得更加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