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公输经济学(四)

第395章 公输经济学(四)

听到陶安的提问,鲁锦再次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

“所谓能源,便是能量的来源,这是个物理学的专用术语,不理解的话,你们也可以把它当作和‘力量’‘热量’同样的东西,不过能量更加纯粹,来源更加丰富。

“举个简单的例子,什么东西能给人带来热量?薪柴和煤炭对不对?”

众人点了点头,如果直接说煤炭他们不就懂了吗,但按照鲁锦的说法,能源的来源更加丰富,这就说明不止煤炭那么简单了。

“我听闻前宋的汴京百姓烧柴者少,烧煤炭者多,那么给这种大城提供煤炭的行业,就属于能源供给行业,我还听说前宋的汴京城里百姓日常用水也需要购买,那么给城市提供饮水的行业,就叫做供水行业。

“以上便是能源和供应的例子,至于为什么要给卖炭卖水的专门分两个大类,那是因为今后需要供给物品远不止这两种,以后你们就知道了。

“还有,我还听闻在城里做工的百姓得了工钱,便要去买炭薪和饮水,因此工钱和月钱又常被称作薪水,这个词前宋便已出现,因此今后类似薪水、能源、供给这种新词还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公输秘典里各个学科,里面含有大量的新词,你们要学着适应。”

“是!”众人顿时齐声应道。

鲁锦这时又敲着黑板说道。

“我们为何要给各类生产活动如此划分?是为了更好的治国,那么现在划分了产业,接下来该如何管理呢?这就要说到管子的‘轻重之术’了。”

鲁锦再次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

“什么是轻重之术,轻者使其重之,重者使其轻之,归纳成两个字,便是平衡,中庸,管仲提出的常平仓制度,丰年收粮,灾年放粮,还有我们刚才说的,通货膨胀时加息吸储,通货紧缩时量化宽松,这都是轻重之术的应用。”

众人闻言顿时恍然大悟,要是这么说的话,那加息吸储和量化宽松还真是管仲的理论,难怪鲁锦之前就说,这本经济是《管子》的补全和延伸。

不过鲁锦这时又说道,“不过我觉得管子的轻重之术还是太狭隘了,或者说放到当今这个时代,已经不够用了,对于国家各类产业的管理,我们不仅要平衡、中庸,也要适当的对其引导和扶持,使其成为朝廷治国平乱的助力和工具。

“若是能把国家的产业管理好了,甚至能做到一些几十万大军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便是孙子兵法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所以你们必须重视,今后的朝廷宰辅重臣,若是说自己不懂经济,那简直笑掉大牙,这样的人就不配高居庙堂!”

众人闻言当即坐直了身子,不过刘璋也好奇的问道,“主公,臣还是不太理解,这国家发行纸币,乃至与番邦贸易,的确需要用轻重之术对产业进行管理,可只管理产业,靠这轻重之术又怎能比肩数十万大军呢?”

鲁锦见他提问也不生气,反而鼓励道,“你提问的很好,对于作战和治国而言,轻重之术的确不太够用,所以我才说管子的理论需要延伸和补充,因此我将这个轻重之术,延伸为‘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调控’。”

他说着又再次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新词,然后才转身对众人说道。

“这两个词应该很好理解吧,宏观,便是宏大的视角,代指全天下,微观则可以代指某个具体的行业,或者某个地理区域,如一省一府一县之地,经济你们已经懂了,调控就是调整和控制,这是比轻重之术更复杂,也更有效的一种管理手段。

“至于如何使用,我给你们举两个例子,先说经济调控在军事战略上的应用,如何通过对产业的调控,做到几十万大军都做不到的事情。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汉唐的巅峰时期,都能压着北面的戎狄来打,霍去病封狼居胥,饮马瀚海,收河西走廊,灭西域36国,唐朝也能一战灭突厥,往西甚至打的比汉朝还远。

“但是漠南漠北和西域这两块地方,你们有没有发现,不论是汉还是唐,他们统治西域的时间都要比漠南漠北要长,而且相比之下,西域到长安的距离,可比漠南到山西幽燕的距离远多了,为何反而距离更远的西域统治更久,近在咫尺的漠南却失去了统治呢,谁来说说这是为什么?”

众人闻言顿时蹙眉思索起来,这次还是陈遇率先举手说道,“臣愿试言一二。”

“中行先生请说。”

陈遇这才说道,“臣以为,是屯田的问题,汉唐虽然都对北面的戎狄取得了胜利,但都未在漠南漠北屯垦,反而是西域,汉朝最多时在西域驻有两万屯垦戍边的士卒,唐朝更甚,巅峰时在西域驻有五万屯垦兵戍边,也正因此,唐朝统治西域的时间比汉朝更久,只有在当地保持驻军,才能做到长久的统治。

“而漠南漠北因气候问题,无法屯垦,因此也就无法驻军,这才对北面的戎狄失去管控。”

在场的其他人闻言也都点了点头,鲁锦也评价道,“

说的很好,不过还不够全面,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经济和统治的关系,屯田,说白了还是经营的问题,按照我们刚才的划分属于第一产业。

“这就引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统治成本的问题,统治一个地方,还想长久维持,就需要派驻官员和驻军,还要维持驿道,保持交通和通讯,官员的俸禄,驻军的粮饷,驿道的修缮和马匹饲养,这都需要钱,如果把统治一块土地比作做生意的话,那么我刚才说的这些就是统治成本,也就是你做生意的本钱。

“接下来就要看这块土地带来的产出,如果你从这块土地收取的赋税,刚好抹平我刚才说的这三样成本,那只能说是在勉强维持,如果你收取的赋税能超过你的统治成本,那这块土地自然就能长治久安了。

“现在你们再告诉我,汉唐统治西域时间更长的原因,除了屯田还有什么?”

众人顿时恍然大悟,鲁锦都把话说的这么明显了,要是再反应不过来就成傻子了,汪广洋当即说道,“因为西域通胡商,汉唐能在西域收税,而漠北不仅无法屯田,难以驻军,更加没有赋税可收,即便能打下漠南漠北,将其纳入统治也是个赔钱的生意,朝廷自然就不会做了。”

“回答的很好!”

啪啪啪啪——鲁锦当即鼓掌赞道,总算给这帮儒生开窍了。

然后他才又说道,“那么假如我有办法解决草原的屯田问题,当地出产的粮食足以满足驻军食用,并且我们在草原上的税收甚至比整个江浙行省每年的税收还高,朝廷还会对草原弃之不顾吗?”

众人摇了摇头,陶安当即道,“那当然不会,可是江浙之富庶,又怎是草原可比?”鲁锦却提醒道,“所以我才说,要经济调控,要引导产业,能不能在漠南漠北收到税,给朝廷赚到钱,归根结底还要看你如何经营。

“经营之道,最高明的盈利方法,就是降本增效,放在治国上也是一样,首先要提高一产的产出,草原上虽然不能捕鱼和种树,但农牧还是可以搞的,如果当地的农牧产出极大的提升,能满足驻军和官员俸禄,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盈利点可以发掘,为朝廷赚到更多的钱?”

众人顿时蹙眉沉思,他们实在想不出鸟不拉屎的草原除了牛羊能有什么产出。

鲁锦见他们迷茫的样子,只得再提示道,“所以说你们还是不擅长经营,不要把目光都盯在农牧上嘛,难道草原上除了一产,就不能发展一些第二产业吗?

“中国最缺铜矿,但草原上的牧民却不擅长冶金之术,如果朝廷能在漠南漠北找到铜矿,且每年能给朝廷上交几百万贯铜钱呢?你们还会觉得这块土地没有价值吗?”

“那当然不会。”众人顿时摇了摇头。

鲁锦这才道,“所以我才说,经济调控,如果朝廷能在草原发现可以盈利的产业,再加以引导,每年给朝廷赚来大笔的收入,不仅能维持驻军和官员俸禄,还能带来不少盈余,那草原不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吗?这岂不是比动用几十万大军连年北伐要好,这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用法。”

众人闻言都沉思起来,什么经济调控,用俗话说白了其实就是经营,怎么经营,让朝廷赚到税赋,那当然能长治久安,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草原能给朝廷每年挣来几百万两银子,即便发生叛乱,朝中官员也肯定第一时间劝皇帝发兵去镇压平乱,毕竟那可都是钱啊.

而明朝宣德年间,朱瞻基先是放弃了朱棣好不容易打下来的交趾,还有已经纳入羁縻统治的三宣六卫,放弃了中南半岛直达印度洋的法统,等到朱瞻基一死,所谓的‘三杨’甚至连长城以北的所有土地都直接不要了。

而他们的理由就是儒生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得其财不足用,得其民不足使,只会空耗粮饷,留之何用?不如弃之.’

说白了便是入不敷出,统治成本太高,朝廷又找不到盈利点,如果交趾每年给朝廷几百万两银子,漠南漠北给几百万两银子,你看那群儒生还会弃地缩边吗?怕不是对外用兵比谁都积极!一言以蔽之,还是利益的问题。

而鲁锦现在引导他们的,就是重视经济政策,想办法挖掘盈利点,不然就算他活着的时候打下再大的疆土,后世子孙如果不能盈利,早晚也会弃地缩边。

秦从龙就是之前元朝的省级大官,而且还是在岭北行省当过官的,他实在无法想象,草原能有什么赚钱的生意,但是鲁锦说有铜矿,这倒的确有可能,毕竟牧民生产力落后,千百年来除了在那块土地上放羊啃草,几乎就可以把蒙古那块地当作还未开发的处女地来看,上面能挖出什么都不奇怪。

揭过这个话题,秦从龙又问道。

“大帅所说的这个统治成本,倒的确精炼,把朝廷统治地方当作生意来看,还真就是这么回事,今后若能将草原纳入版图,或许真能找到些许盈利的产业,让草原长治久安,不过刚才大帅所说的另一个例子,这经济调控在治国上,还有何作用?”

鲁锦这时又说道,“找到草原的盈利产业,让北境从此长治久安,这是国家大事吧,那么与之相对的,

治理黄河算不算国家大事?”

众人齐齐点头,陶安当即道,“当然算,黄河流经陕甘中原齐鲁淮扬,占了半个神州,而黄河又经常泛滥,如果不重视治水,那此番暴元惹出的事端,便是很好的例子,只是这经济调控和治理黄河又有何关联?”

“当然有关联。”鲁锦当即解释道。

“儒生形容盛世的词句,一般都有哪些,河清海晏,还有什么黄河清,圣人出,懂些治水的都知道,黄河最难治的,其实是泥沙。

“黄河在秦汉时,还称为河,什么时候变成黄河的,我也无法考证,但从黄河清,圣人出这句话也能看出,天下人对治黄河最大的期许,就是让黄河变清,那是不是只有圣人出世,黄河才能变清呢?

“我告诉你们,这都是扯淡,人为治理黄河,一样能把黄河变清。”

众人闻言顿时竖起了耳朵,自家大帅难道还懂治水?

就听鲁锦再次说道,“今天不是天文地理课,我就不深入来讲了,我只讲治黄河跟经济政策的联系。

“黄河可以以兰州和开封为节点,分为上中下三段,兰州以西的上游区域,可以称为水源段,治理方法应该水源涵养为主,主要手段是控制农牧规模,不要过度开垦,不要过度放牧,不要破坏环境,节约用水,养水,让水源处能有更多的水流淌下来。

“那么黄河的泥沙是从哪来的呢,其实主要是中游,也就是兰州到开封这一段,这一段的两岸山陕甘肃,河南等地,多黄土。

“从秦汉到前宋,都城要么在关中,要么在洛阳,开封,千百年下来,大肆砍伐树木,开垦土地,导致水土大量流失。

“而草木根系盘根错节,就如同渔网,可以牢牢的抓住泥土,可是草木烧光了,砍光了,雨水再一冲刷,就变成泥沙流入黄河了,黄河也就变黄了,然后一路淤积,到了下游便开始胡乱改道,四处泛滥。

“杨宪你是山西来的,你跟大家说说,山陕之地是不是多黄土。”

杨宪当即点头道,“的确如此,没想到主公竟然对山陕地理也如此精通!”

其他人也是恍然大悟,黄河三段论,还有泥沙来自中段的说法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鲁锦则是继续说道,“所以治黄河,兰州到开封这一段,就应该以保土固沙为主,开封往下到入海这一段,以堵和疏为主,高筑堤坝,锁住黄河,不要让她胡乱改道,以防洪为主,还要蓄清刷黄,储蓄清水,将下游的泥沙冲入大海。

“这三段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段的保土固沙,和下游的蓄清刷黄。

“保土固沙怎么做?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砍树,朝廷应该下达政令,山陕河南各地,禁止伐木,不仅要禁止伐木,还要多种树种草,让草木扎下根系,锁住泥土不要流进黄河,山陕北部还要防风固沙,种草方格固沙,种树防风。

“那么问题就来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第一位,你不让百姓砍树,百姓煮饭用什么,建造房舍,打造器具,都要用到大量木头,你不让砍树,那百姓还怎么生活?

“这就需要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调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