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章汪富贵全力支持小芹
黄坎在上海美术馆对吴冠中的画作进行了分析,令汪富贵对这位“黄老板”肃然起敬。
吴冠中是我国著名画家,他的画作融合了西洋油画与中国水彩的风格,没有过多的渲染,而是点到为止,对景色提炼点睛。
“巧妙地运用传统国画的留白,西洋油画的色彩对比,画风清亮,对比鲜明,独辟蹊径,画得有功底,未免匠气。像吴先生这样的风格,才是一种意境。给观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黄坎侃侃而谈,感觉像在做报告,小聂还是第一次这样认真地听他讲话。
汪富贵在研究徽学时,接触了徽州画派,黄山画派,现在听黄坎讲他对吴冠中画作的理解,自然很投入。
”画家的笔描绘自然景色,如果只追求‘像’,毫无意义,那还不如去看摄影,那岂不是更逼真?所以,反复品味你会从吴老的画中感受到,他赋予风景以新的生命力。他善于运用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常常以鲜明而纯净的色彩来表现自然,其中的神韵需要观者有足够的审美自觉,才可感悟。“
”吴冠中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黄坎看了一眼小聂,止住了他的”高谈阔论“。
汪富贵想:都说高手在民间,这黄老板真人不露像啊。他上前握住黄坎的手,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幸会啊,黄先生,我可以拜您为师吗?”汪富贵说道。
“哪里,哪里,我也是瞎琢磨。”黄坎客套着。
在上海美术馆参观,黄坎的一番宏论虽然小芹并不全懂,或者说不全理解,因为她对书画关注不多。但这奇怪地改变了她对小聂的看法,之前她认为小聂能找黄坎做老公,就是怕被“剩下”,赶紧给自己“划拉一个。他俩在一个图片社待了那么久,从没见他俩有什么”情况“啊。这次黄坎在上海老正兴请客,点菜就透出了他的讲究,一股上海老克勒的派头。小聂还真的是”蔫土匪“,眼够贼的,能看上黄坎,还藏得这麽严实。小芹心里真的有了一点儿佩服小聂了。
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奔腾不息地流入大海,她是上海与世界连接的纽带,也是上海繁华的象征。夜晚,两岸的灯光璀璨,映照在江面上,如梦如幻。然而,在这纸醉金迷的背后,上海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历史意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后来很多没有什么特征的城市,都要硬造出一个建筑来呢。上海的标志一直都是外滩,到过年过节的时候,游客都奔黄浦江而来,乘船游览黄浦江,而本地人更喜欢去豫园。
汪富贵上次来上海,小芹带他到了黄浦江边,这次,她和汪俊一起来到了豫园。弯弯曲曲的石桥浮在水面上,两人几乎是被人流裹挟着往前挪着脚步。
上海是中国革命的起点之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无数的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汇聚在这里,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们在这里传播先进的思想,组织革命活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上海已经成为了国际化的大都市,但她的革命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人们在享受着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会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的先驱们。黄浦江见证了上海的发展和变迁,她将继续流淌,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在时代转折时期,我国的独立制片人如同在荆棘丛生的市场中艰难前行的勇士。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却凭借着对电影的热爱和执着,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这个思想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时代,独立制片人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不随波逐流。他们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性,用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展现生活的真相。
在主旋律的引领下,独立制片人想要脱颖而出,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对社会的评价。他们将主旋律与个人风格相结合,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电影节,是新世纪来临前众多制片人追捧的与大众沟通渠道。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独立制片人,我国的电影市场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的感动和惊喜。但对于他们个人来说,很多人自诩“遍体鳞伤”。
豫园,这座位于上海的园林,是本地人的心头好。踏入豫园,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扑面而来,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然而,随着脚步的深入,一种商业气息逐渐弥漫开来,冲淡了园林本应有的古朴典雅之美。
园内,游客络绎不绝,商家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传统的手工艺品到现代的纪念品,应有尽有。这些商业元素虽然为园林增添了一些热闹的氛围,但也让人感到有些喧闹和浮躁。
漫步在园林中,我不禁想起了曾经游览过的其他园林,那里没有过多的商业干扰,只有宁静与优雅。或许,豫园可以在商业发展与园林保护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让游客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古朴典雅的韵味。
希望未来的豫园能够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园林的文化内涵,让这座古老的园林重新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就在这时,我看到一群外国人正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这让我意识到,豫园其实有着独特的潜力。它身处上海这个国际化都市,如果能巧妙利用其商业价值,说不定能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窗口。
我想象着豫园举办一场大型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园林为背景,展示中国传统的戏曲、手工艺制作等。既保留了商业元素吸引游客,又突出了传统文化内涵。
于是,我找到了豫园的管理方,提出了我的想法。他们听后眼前一亮,表示愿意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活动盛大举行。那天,豫园里人山人海,外国友人们纷纷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而本土游客也再次感受到了豫园古朴典雅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商业与文化在这里达到了新的平衡,豫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它真的如之前所期望的那样,成了上海面向世界展示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