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反对转基因运动可以持续多年?
警惕!自媒体营销号借转基因话题煽动舆论,背后藏着多少套路?
近日,卖产品的头条账号“鑫哥普定纯粮老酒”发布的视频引发轩然大波,并且恶劣影响依然在持续。在视频中,博主高举“抵制转基因,抵制添加剂”大旗,搭配《我爱你中国》背景音乐。
我第一次投诉这条视频的时候,该视频就有4000多个点赞,4月22日第二次投诉,1万点赞,现在是4月23日第三次投诉,1.2万点赞。
但是,没有任何反馈说,这个视频遭遇任何处罚。别说下架,推荐机制都没有变。
而留言区,突破3000条,绝大多数污言秽语,各种反国家、反政府、反文明、反人性、反道德、反常识、反逻辑,把我们的社会描绘成“全体管事的和科学家们被孟山都收买,强行推广毒品”的惨状,让不明真相的民众一看就误以为如此,严重煽动舆论!
这个视频故意用上《我爱你中国》的音乐,就是给网民潜移默化的印象:
抵制转基因和添加剂,就是爱国。反过来,支持转基因和添加剂的合理应用,就是卖国。那么,这个将合理应用转基因定为国策的国家,是什么呢?这个支持添加剂合理使用的整个食品工业和国家管理体系,是什么呢?
于是,阴谋链就出现了,“鑫哥普定纯粮老酒”?引导民众去攻击整个国家管理体系和科学界。
于是,社会大撕裂造成了,公信力被摧毁,民众斗民众的悲剧重演。
为什么网络上反对转基因能持续这么多年,嗓门总是很大,总是这么凶狠?因为舆论总是被民间的自媒体营销号轻易的煽动起来。
为什么总是被煽动起来?就是因为谣言没有去及时的管,绝大多数处于放任阶段。
在留言区,充斥着超3000条反国家、反政府的污言秽语,将我国科研体系与管理部门恶意抹黑为“被孟山都收买、推广毒品”的“卖国集团”,严重误导公众认知、煽动社会对立。这一片乌烟瘴气,谁的利益遭到损害?是人民群众和整个国家!
从目前为止,平台至今未作处罚,点赞量、转发量和留言数还在增加,恶劣影响越来越大,任由谣言扩散,背后折射出网络舆论场的深层隐患。
一、用“爱国”包装谣言:一场精心设计的认知操控
很多它这样的自媒体营销号视频刻意将“抵制转基因”与“爱国”捆绑,营造“支持科学=卖国”的荒谬逻辑。按此推导,我国将转基因技术列为国家战略、推动食品添加剂合理应用的政策,竟成了“被外企操控”的证据。这种偷换概念的话术,实质是通过制造“体制vs民众”的虚假对立,引导公众攻击国家安全评价体系、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最终达到撕裂社会共识的目的。留言区点赞数较大的“全体管事的和专家都被收买”“为了钱,专家集体沦陷”等言论,正是这种被阴谋论洗脑的产物。
二、孟山都谣言链:一个早已不存在的“背锅侠”
自媒体营销号大肆渲染“孟山都操控中国转基因”,但事实早已打脸:
1. 企业主体消亡:孟山都2018年被拜耳集团收购,后者核心业务为医药与化工,不再保留转基因育种板块,所谓“孟山都阴谋”连载体都不存在。
2. 在华业务早被切断:
2005年,我国规定所有科研院校的转基因科研为公益项目,禁止与国外机构合作,从源头排除外企干预。
2006年叫停转基因种子商业化推广,孟山都种子输入路径被阻断;2008年其全面退出中国市场,遗留合作仅限非转基因领域(如早期杂交玉米技术)。
3. 中国技术全自主:我国转基因研发由农科院等国家队主导,经费来自国家财政。以抗虫棉为例,其核心Bt基因由中国科学家自主克隆,与美国或孟山都无任何技术关联。
三、反转越狠,进口越凶:一个被忽视的现实悖论
自媒体营销号煽动“反转=爱国”,却加剧了我国对进口转基因产品的依赖:
2023年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超9000万吨,占消费总量85%以上,因本土非转基因大豆产量低、成本高,无法满足需求。
逻辑真相:抵制本土转基因技术推广,只会让市场更依赖国外转基因产品。加快自主创新(如抗虫棉已实现国产率95%),才是减少对外依存、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四、添加剂恐慌:科学常识与营销话术的对抗
自媒体营销号将添加剂污名化为“毒药”,实则偷换“非法添加”与“合规使用”概念: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2400余种合法添加剂,均通过毒理学实验。以防腐剂苯甲酸钠为例,60kg成年人每日需摄入300mg才可能危害健康,而一罐可乐仅含150mg,远低于安全阈值。
自媒体营销号炒作“零添加”概念,实为诱导消费者购买高价产品,形成“制造恐慌—收割流量—带货获利”的灰色产业链。
五、自媒体的流量密码:如何利用人性弱点兴风作浪?
1. 情绪裹挟理性:用“爱国”“健康”等情绪化标签替代科学论证,让公众在义愤中放弃思考。
2. 信息茧房效应:反复传播“孟山都旧闻”“添加剂毒副作用”等过时或片面信息,强化用户偏见。
3. 体制质疑工具:将国家正规科研项目歪曲为“资本操控”,本质是挑战政府公信力,为流量不惜制造社会动荡。
结语:守护科学共识,别让虚假“爱国”成为撕裂社会的武器
中国发展转基因技术,是基于粮食安全、产业升级的自主决策,与任何外企无利益勾连。对待科学议题,应相信农业农村部等权威解读,而非被自媒体的“爱国生意”误导。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言:“转基因技术不能一概而论,要大胆研究,谨慎推广。”唯有以事实击碎谣言、以理性取代对立,才能避免爱国情感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守护社会共识的根基。
(写于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