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院士遇见“孟山都战士”
公元2050年的下半年,当分子育种专家严建兵院士把登机箱塞进行李架时,指节蹭到了前排座椅上的陈年咖啡渍。2050年的高铁早已换上了磁悬浮静音车厢,但邻座大爷的外放依然像台老式拖拉机,突突突地喷着“孟山都阴谋论”的音频——“他们的转基因玉米里掺着绝育药剂,现在年轻人不孕率这么高,全是美国人的阴毛(阴谋)!”
一、保温杯里的“正义”
大爷的保温杯印着“严氏气功研讨会”七个大字,杯沿结着褐色的茶垢。他扭头瞪着严建兵,花白的眉毛拧成两把镰刀:“老头,你也去北京吧?”
“我是去北京开会的。”严建兵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上还沾着实验室的粉笔灰,“您刚才说孟山都还在往中国卖种子?”
“咋不在?”大爷的河南话砸在桌板上,震得严建兵的矿泉水瓶晃了晃,“昨天我刷到个视频,说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把黑龙江的黑土地都种成沙坑了!他们的种子有专利锁,农民种了一年就绝收,只能年年买!”
严建兵突然想起实验室那台2035年出厂的基因测序仪,开机时也会发出类似的嗡鸣。他从帆布包里掏出平板电脑,调出农业农村部官网的政策文件:“您看,2006年咱们国家的政府就禁止进口转基因种子了,现在连转基因棉花都是国产抗虫棉——”
“你少来这套!”大爷拍了下桌子,保温杯盖弹起来又落下,“你们这些大学教授我见得多了!当年李文娟收了孟山都多少钱?现在又轮到你了是吧?”
车厢广播适时响起,提醒乘客“请勿大声喧哗”。严建兵瞥见大爷盯着的跳动的标题:《惊天秘密:孟山都用转基因控制中国30年》,发布时间显示“1小时前”。右下角的购物车图标里,“非转基因防癌杂粮包,899元优惠”正在闪烁。
二、消失的公司与活着的谣言
“孟山都这家企业在2018年就被拜耳收购了,现在人家主业是卖农药和处方药。”严建兵试着用更通俗的比喻,“就像您年轻时穿的回力鞋,现在改成卖运动鞋了,牌子还是那个牌子,东西早不一样了。”
大爷从裤兜里摸出老花镜,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你说的这些,网上咋没人说?我关注的‘正义使者’老师天天讲,孟山都在美国把农民告到破产,他们的种子就是生物武器!”
严建兵突然想起去年在《自然》杂志上看到的研究:全球55岁以上人群中,67%的人认为“转基因食品会导致癌症”,而这一数据在25岁以下人群中仅为2%。他点开自己参与录制的科普短视频,画面里动画种子正在讲解“基因编辑与传统杂交的区别”,大爷却在视频播到第5秒时就划走了。
“您看这个,”严建兵调出拜耳集团2049年财报,“农业板块占比不到15%,大部分利润来自医药——”
“数据都是假的!”大爷的唾沫星子溅在屏幕上,“他们收买了多少媒体?我邻居的二舅在县种子站,说亲眼见过孟山都的种子包装!”
严建兵突然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个在信息茧房里奔跑的“孟山都战士”。他们的认知停留在2010年代的谣言里,就像车厢外的麦田,虽然早已种上了第三代抗虫小麦,却依然有人坚信“除草机要比锄头慢”。
三、当科学遇见“正义感”
列车在徐州站短暂停靠,夕阳把大爷的影子拉长在玻璃窗上,像面破了洞的旗帜。他突然压低声音,用袖口遮住手机屏幕:“老头,我跟你说个真事。去年我孙子结婚,亲家母非让做基因检测,你猜咋着?医生说我孙子染色体有问题,我想肯定是吃转基因油吃的!”
严建兵按住即将脱口而出的“染色体异常和食用油无关”,转而问道:“那您现在还买非转基因油吗?”
“买!”大爷掏出钱包,里面掉出张皱巴巴的优惠券,“超市里那个‘老种子’牌非转基因花生油,买二送一,还送不锈钢盆!你说要是转基因好,为啥他们不敢搞活动?”
火车站远外的麦田里,植保无人机正在编队喷洒生物农药。严建兵想起实验室培育的“黄金水稻”,已经通过了第12代安全检测,却依然卡在商业化种植的审批环节。大爷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某自媒体推送的《孟山都最新阴谋:用转基因蚊子传播病毒》,阅读量10万+。
“大爷,”严建兵把自己的名片塞进对方手里,“以后您要是有转基因的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问我——”
“院士?院士就了不起?”大爷不屑一顾,“我外甥女的同学在美容院,人家都说转基因断子绝孙!”
列车重新启动时,严建兵盯着平板电脑,屏幕上还停留在拜耳集团的官网首页,孟山都的logo早已消失在历史版本里。大爷已经戴上降噪耳机,继续听着“孟山都秘史”,保温杯里的浓茶冒着热气,像极了他眼中燃烧的正义感。
到站下车时,严建兵看见大爷把一口浓痰吐进臭水沟,动作精准的像在投递一篇10万+的檄文。远处的电子屏上,“欢迎来到智慧农业时代”的标语正在闪烁,而大爷的背影,正融入那群捧着手机、追赶着旧时代谣言的人群中。
(写于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