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艾跃进的言论(下)
然而,即便是光芒万丈的太阳,也难免会有黑子存在。艾跃进教授在对待科学问题,尤其是转基因技术时,陷入了错误的认知泥沼。他错误的迷信谣言,坚决反对转基因技术,却未能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拿出有力的依据。这种观点与科学界经过大量严谨实验和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背道而驰。实际上,在严格的审批与监管下,转基因技术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效益等方面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巨大潜力。而转基因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更是党中央从国家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决策,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长远发展。
无独有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湘穗教授也曾对转基因技术提出过质疑。在2013年的一个民间会议上,王湘穗提出了七点反对意见,比如误信谣言,认为转基因可以增产是谎言,二十年来的种植历史表明转基因作物未实现增产,等等。但这些质疑在当年就被专家逐一批驳。
当我们指出艾跃进教授和王湘穗教授在转基因问题上的错误时,总会遭遇一些不理性的抵抗。部分怀着迷信心态的粉丝,仅仅因为他们是自己的偶像,便对其极度认可、盲目维护。哪怕面对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存在问题,也会对批评者进行各种无端指责,带着阴暗心理揣测批评者的动机。
但粉丝们这种拒绝批评的行为,绝不是正能量的体现。真正拥有正能量的人,看待公众人物的言行,始终基于客观事实与理性思考。当自己喜爱的人物犯错时,他们不会被盲目维护的偏执情绪左右,而是勇敢正视问题,以平和理性的心态,接纳批评者合理的观点。因为他们深知,追求真理与进步,才是正能量的核心所在,而非对偶像无原则的袒护。这种无理智的袒护,不仅会让公众人物错失自我反思与成长的机会,还会在社会舆论场中掀起不良风气,阻碍公众理性思维的培育,让正能量的传播偏离正轨,使人们陷入狭隘的情感偏见,难以自拔。
值得庆幸的是,王湘穗教授在2015年党中央正式以正规文件形式支持转基因推广后,表态响应党中央的决策,就此改变了原有的立场,不再反对转基因。同样,彭光谦也曾反对转基因,但在2015年后,随着对国家战略的深入理解,也公开发言改变立场,不再反对。这充分说明,只要秉持理性与对国家的忠诚,就能在认知上实现转变,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倘若艾跃进教授在世,以他的爱国热忱与对国家决策的拥护,想必也会做出同样的改变。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战胜愚昧、解决困难的有力武器,是推动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关键法宝。一个具备理性思维的人,既要能够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指出他人的错误,更要有勇气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只有不断审视自身,主动挖掘缺点,我们才能在知识、品德与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这种对自我完善的追求,体现在生活的细微之处,比如做事时严谨细致,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力求避免失误;言语表达时,斟酌措辞,确保真实恰当,防止造成误解。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每一项决策,都应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作为重要考量,坚定不移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无论是参与公共事务讨论,还是在工作岗位默默奉献,都要思考自身行为对社会生态的影响。秉持这样的理念生活与工作,才是践行更高层次的正能量。
但现实中,有些人因为某些公众人物粉丝众多,就忌惮不敢对其错误言行提出批评。这是不可取的,与正能量背道而驰。真正的批评者,在人格与道德上应保持独立、高尚,至少与被批评者平等,甚至在思想境界与社会责任感上更胜一筹。如此,我们才有资格指出他人问题,并以建设性方式推动其改进。否则,所谓的“批评”只是懦弱的低语,无法推动社会进步与真理传播,反而会让错误观念和行为肆意蔓延,侵蚀社会的理性根基与正能量氛围。
我们必须明白,批判艾跃进教授、王湘穗教授等人反对科学的错误行为,绝非是对他们的诋毁。我们敬重他们所传递的正能量,但也不能对他们的错误视而不见。批判是为了让真理得以彰显,让科学精神深入人心,是为了国家能在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在追求正能量的道路上,我们要用理性作为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不盲目、不偏袒,让正能量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写于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