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烧秸秆,地怎么种?
(作者:怡康生物,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研究方向。)
美国农场主也跟我们一样耕种、收获玉米吗?他们的玉米播种面积全世界最大,他们肯定也烧秸秆吧?如果不烧秸秆的话,他们怎么种地呢?
每年秋收后、春播前,大面积农田都会涉及一个处理秸秆、整地待播问题。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和全国人民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秸秆的处置越来越成为人们聚焦的热点、难题。曾经,钟南山院士和方是民对大气环境污染与呼吸系统癌变发生相关性问题的争议,让人们对焚烧秸秆更加忌惮。
各种农作物种类中,身高近3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的玉米,被认为是单位面积秸秆产量最高的农作物,玉米也因此成为秸秆处理难度最大的农作物。
我国四大玉米主产区——东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玉米收获习惯基本都是秋季入冬前,尤其全国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东北春玉米区的黑龙江省是中国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省份。收获后随即进入冬季,气温和降水都不利于微生物活动对秸秆进行及时有效降解,这就给玉米秸秆的处置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为促生态进循环农业和农作物秸秆资源科学、合理、积极、有效利用,防止秸秆资源浪费,促进用地养地和土地生产力可持续发展,自1999 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农业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0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2011 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6 年国家秸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行《中国秸秆产业蓝皮书》、至2017年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及着作相继对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界定,阐述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技术措施,并将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分解为20 余项小类技术,这对稳定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能源、环境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指导意见》明确了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的五大利用方向。
同时,为了杜绝秸秆焚烧引发的秸秆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问题,中国各级、各地制定出花样翻新的地方法规,采取罚款、拘留等待各种管理措施,采取卫星遥感辅助监测,省、地、县、乡、村干部五级负责制度,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农作物秸秆控烧的相关政策。
中国的农耕历史以来形成了习惯,焚烧秸秆早已成为中国农民处理秸秆的传统和唯一手段。似乎不烧秸秆问题就没法解决了。但作为全球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最高的玉米出口贸易第一大国,美国农场主们又是怎样处理秸秆问题的呢?如果不烧的话,他们的地怎么种呢?
按照美国法律:禁止一切露天焚烧。据此,秸秆当然不能例外。所以,美国虽然没有为秸秆焚烧规定出专门的法律,但很显然,焚烧秸秆一定是受到法律明令禁止的。就连美国的垃圾焚烧也是要在加持了一定除尘工艺的专业垃圾处理工厂化焚烧炉里进行的。所以,过去春、秋两季中国农民集中处理秸秆时节,中国多地的机场航班起降都困难的时候,你乘飞机到美国会发现,美国的天更蓝,空气质量要比中国强得多 这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然,那种崇洋媚外的空气香甜,咱就免了吧!
并且,我们目前的情况是,人们把目光只聚焦到了农业、农村和农民身上,你烧秸秆有人管,要罚款、要坐牢,但那些在城市里烧废电线、电子垃圾释放出带着聚氯乙烯等有毒有害颗粒滚滚黑烟的露天焚烧却无人管理,垃圾场里的露天焚烧也一样无人去问津。
一、与中国不同,美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耕种方式更便于依靠大型机具完成种、管、收、秸秆还田全程机械化作业
中国的玉米收获总体是在秋天,这一时段,玉米刚刚成熟,茎秆、苞叶、穗轴的含水量很高,甚至有些地块的玉米叶片还在持绿状态,湿软柔韧的茎叶为秸秆直接还田的机械粉碎带来很大难度。这些破碎程度不足的秸秆粉碎物与耕层土壤混拌整地时,增加了耕层土壤的松塇程度,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原本有限的墒情很快损失掉,加重了次年春季播种时的旱情,甚至,有的种子会落在垄体内秸秆粉碎物形成的草窝里,由于透风、吸不到足够的土壤水分,所以,秋季秸秆还田的整地效果非常不理想,甚至导致次年春季的田间成苗率大幅下降,我们实验过,严重的地块苗情仅到四成,严重影响下季作物产量。为了克服以往整地机具一次性秸秆粉碎精度不高的弊端,各地农机部门研究出了能完成一次走行作业二次粉碎的改进型秸秆还田机具,秸秆直接还田的粉碎精度有所提高,但由于秋季秸秆湿软,气温没有降到秸秆冷冻易碎程度,因此,即便采用二次粉碎的改进型机具,秸秆直接还田的粉碎精细度依然难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