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西巡(上)

皇宫!

朝堂之上。

大汉的文武百官全都站在朝堂之内,一个个心急如焚。

“东中郎将的求援信大家都看了吧,四十万黄巾贼,八千兵马如何能守住,必须派遣援军!”

九卿之一的太仆看着众大臣厉声说道。

“太仆说的容易,眼下的洛阳哪来的兵马,总不能让陛下南军去支援吧?那是可保护陛下的最后一支军队,不能轻动!”

光禄勋立刻站出反驳道。

“哼,怎么会没有兵马,大将军招募的兵马何在?”

太仆又看向了大将军何进。

何进自从黄巾起义后,就被皇帝任命为大将军。

负责招募士卒。

先前朱儁皇甫嵩麾下大部分兵马都是何进招募的。

而驻守在洛阳八关的守军也是何进招募的。

何进前前后后招募的大军不下七八万!

也算是尽心尽力。

但兵迟早会募完的。

这七八万大军已经将洛阳周遭的良家子招募殆尽。

以至于何进现如今的募兵状况十分艰难。

何进听到太仆的问话后。

顿时头生冷汗。

他不是在畏惧太仆。

而是畏惧龙椅上皇帝的不满。

何进连忙出列。

“陛下,眼下洛阳周遭青壮已经被臣招募的七七八八了,实在是没有适合的青壮能入军了!”

何进连忙说道。

虽然很有道理。

但刘宏显然不想听这些。

“朕就问大将军,可还有兵马?”

刘宏压抑着怒气问道。

何进闻言沉默片刻后。

“眼下臣新募三千青壮,目前还未操练,只怕面对黄巾力有不逮!”

何进给自已的话留了片刻余地。

“力有不逮?呵呵!哈哈哈哈,那为什么关东一群刚放下锄头的泥腿子居然能打败朝廷数万精锐,朕的大将军能告诉朕,这是为什么吗?”

刘宏猛然暴怒了起来。

将面前的竹简一扫而空。

哐当一声!

龙颜大怒!

群臣急忙低头。

“陛下息怒!”

群臣连忙口呼。

“息怒,息怒,难道朕息怒,轘辕关前的四十万大军就会放过朕吗?”

刘宏指着众臣。

面色涨红。

身边的常侍早已吓得面无血色跪倒在地,头伏在地上。

群臣无言。

眼下他们也不知如何是好。

反贼已经打到轘辕关了。

离洛阳只有一步之遥。

说实话!

这个时候但凡是有识之士,都能看出。

轘辕关就凭八千兵马,怎么可能能够守住。

并且朝廷这边,外无援军。

求援的诏令才刚刚发往各地,能支援的兵马连组建的时间都没有。

哪来的兵马来援。

而且就算来援时间也不够啊。

按道理来说,这个时候,明眼人都能看出轘辕关守不住。

应当退出洛阳,前往长安,依靠函谷关来挡住关东数十万黄巾贼。

可这一策没人敢提。

让堂堂大汉天子逃离洛阳。

这骂名没有谁能够承担的住。

三公不提。

九卿不敢言。

以至于,说话有分量的大臣纷纷缄口不言。

余下臣子,说了,也没有份量。

而反还会被攻讦。

至于刘宏的心思。

黄巾贼已攻至轘辕关。

就凭轘辕关八千守卫。

刘宏不相信能挡住四十万黄巾贼。

所以!

他想西巡。

但群臣无一提出。

这就让刘宏架住了。

他是皇帝。

他是要脸的。

皇帝出逃,这绝对会被刻在史书上。

自古哪有天子出逃的说法。

难道让他刘宏成为史书第一人?

朝廷诡异的安静了下来。

群臣不安言。

皇帝也不安言。

只有三位站在文臣之首的三公笔挺的身子,站在最前方。

一个个面色严

肃。

司空袁隗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司徒张温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低着头。

太尉杨赐感受着这诡异的安静,心中叹息。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地看着下方的大臣们。

他召集了所有重要官员到朝堂上来商议,但讨论了许久都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这种情况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皇帝想要离开洛阳,但这需要得到群臣的支持和认可。

然而对于大多数大臣来说。

离开意味着抛弃洛阳。

洛阳几十万百姓将丧于敌手,出言之人将会被世人所唾弃,背负骂名。

哪怕将来收复洛阳,人们也不会感激出言之人。

甚至皇帝都要将出言之人推出,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所以群臣无一人敢发言。

即使内心有想法,他们也不敢轻易表态。

皇帝心中清楚,要打破僵局,必须有一位德高望重、地位显赫的人物站出来说话。

这个人选应该来自三公、九卿或者大将军这样的少数几位重臣。

只有他们的声音才能引起众人的同意,来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在场的众多大臣额头冒着冷汗。

刚成为大将军的何进也是双手颤抖,背后已经被汗水打湿。

安静!

死一般的安静!

这是群臣与皇帝之间的角逐。

所有人都在希望着对方先开口。

双方就这么僵持住了。

刘宏双目充火,看着这些大臣,嘴唇微微颤抖。

就在刘宏坚持不住,想要开口时。

“陛下!”

一声沉重的声音响起。

不知为何!

群臣听到这声音后,所有人内心都松了一口气。

随后纷纷看向出言之人。

结果就是一惊。

居然是四世三公,太尉杨赐!

刘宏也看着站出来的杨赐,目中带着一丝惭愧。

“陛下,老臣请陛下西巡长安,洛阳由老臣坐镇!”

杨赐站了出来,躬身面向刘宏谏言道。

此话一出!

群臣面色大变,纷纷用敬佩的目光看向太尉杨赐。

就连刘宏也面色一拧,目光敬重的看着这位垂垂老矣的老师。

这位为大汉尽心尽力数十年的老太尉。

哪怕如今垂垂老矣,依旧在为大汉着想。

杨赐,出身于弘农杨氏。

众人只知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却不知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并且杨赐不仅仅是太尉,还是皇帝刘宏的老师。

如今主动站出来,为刘宏主动请命坐镇洛阳。

这是准备为大汉尽忠了啊!

轘辕关外四十万黄巾贼。

朝堂之上,所有人清楚。

洛阳守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