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天府之国早稻大丰收
“天宝诶...回家吃饭了...”
一个扎着头巾的农妇大声朝自家田里的男人大声呼喊道。
农妇叫李捡妹,周边人都叫她捡妹崽。
为啥叫捡妹崽?
用四川当地的风俗讲。
捡的妹崽好养活。
她娘一共生了八个兄弟姐妹,活出来的只有她和她的弟弟。
其他几个不是病死就是饿死。
往年这时候,李捡妹肯定还会为生计发愁。
但今年,她脸上全是喜悦。
因为他不会再为生计发愁。
因为成都府的曾大人,承诺了凡是家里种上实验新型水稻的农家。
这一年的口粮,按人头算,政府包了。
“天宝,你家婆娘勤快得很嘛!这么早就喊你回家吃饭了,赶快回切嘛!”他隔壁家的梅老坎岔嘴笑道。
梅老汉此时五十多岁了。
今年也分外开心。
他家现在一家大大小小十几口人。
今年吃上铁饭碗了。
梅老坎笑起来的时候,脸上尽是一道一道褶子,全是生活雕刻出的印记。
“来咯来咯!”天宝大声回了一下他婆娘,开始收拾起农具。
“本来我说一上午就把谷子打完,看来还是要等下午太阳落坡了再来田里搞一下才得行。”天宝收拾完农具,对着隔壁田的梅老汉笑着说道。
“哪个时候弄完都得行,曾大人肯定不得吞你那点点儿谷子的嘛!”梅老汉操的是一口地地道道的四川方言。
天宝回家的途中。
放眼望向周边。
全是一片片金灿灿的谷子(水稻)。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这么颗颗饱满的谷子。
不止穗大,每一串都是密密麻麻。
这放在往年,他想都不敢想。
“龙王真是天高头的神仙儿,呢种神仙谷子都能种出来。呢哈老百姓以后有福了,不得饿肚子了哟!”
天宝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
他目光所及之处,全是趁上午凉快出来打谷子的老百姓们。
他下午天热还要去成都府开会,是曾大人举办的先进积极分子进步大会。
听说今下午开会者每人还有一副挂面可以领回家。
想到那白生生的挂面,天宝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这下可以打牙祭了!
八月份的成都府。
百姓们不止沉浸在打谷子的丰收喜悦之中。
也照样沉浸在华夏统一的喜庆氛围之中。
按道理说。
成都府离战场很遥远。
这里的百姓应该会漠不关心华夏大地究竟是谁打赢了。
但是去年一个人带着五百太平军士兵来到这里后改变了这一切。
他是曾水源。
因撞破杨秀清奸情,差点惨遭毒手的曾水源。
最后被赵苟派遣到了四川。
曾水源来到成都府之后。
一边暗暗发展太平军的武装势力。
一边暗暗给当地的老百姓灌输天国思想。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他最重要的事情是种粮。
此刻的曾水源也在稻田之上。
他播种期间,每日都要在稻田巡查。
曾水源从来成都开始,到现在为止,将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稻田之上。
这是苏王交给他的重任。
当然现在得叫龙王。
赵苟在他临走时曾对他说过:
“曾水源,你的责任重大,咱们四万万华夏百姓能不能吃饱肚子就要靠你了。”
说罢给了曾水源一大袋水稻种子。
“别小看这一袋,这就是华夏民族的粮仓。”
曾水源当初不太相信。
但现在望着这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他相信了。
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高产的作物。
再发展几年。
全华夏都可以普及上这种水稻。
这其实已经是他第二次收获了。
去年他是踩着最后的时间点种了一波晚稻。
十斤种子直接发展到了七千多斤。
整整七百倍。
这高产率直接惊呆了曾水源的下巴。
今年早稻他又将这种子全部洒了下去。
不出他所料的话。
今年收成将再翻七百倍。
有可能还不止,因为他第一次用的是粪便等当肥料,用的是传统的老方法。
而这一次,他施肥了。
那是龙王特地派船给他送过来的。
还特意叮嘱了怎么用,一亩地用多少。
看这满田的水稻,看样子这化肥的效果着实比粪便效果更好。
结果其实真是如此。
最后,今年早产水稻共收获六百多万斤水稻。
差点达到1:1000的比例。
这比传统水稻20~80倍的比例直接翻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现在的曾水源也终于理解了当初龙王跟他说的话。
他现在信心十足。
全华夏以后肯定能吃上这饱满香甜的大米。
他没想到,他曾水源这辈子也有这么光辉的一笔。
以后填饱华夏百姓肚子的大米,都是他曾水源种出来的。
说不定以后的历史书上,还会留下他曾水源的鼎鼎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