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湖南巡抚府衙幕僚左宗棠
赵苟率领独立团进入湖南后,立即钻进了湖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曾国藩得知太平军突然在湖南活跃起来,立即意识到这是赵苟的手笔,也吓了一大跳。
他立刻召集幕僚商议对策,眉头紧锁:
“诸位,赵苟此人狡猾多端,此次潜入湖南,必定是为了牵制我军,防止我们与英法联军联手。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办法对付他,否则后患无穷。”
幕僚们纷纷献策,有人建议集中兵力围剿赵苟,有人主张加强防御,防止太平军进一步渗透。
曾国藩沉吟片刻,最终决定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命令各部加强防守,同时派出精锐部队搜寻赵苟的踪迹。
现在的曾国藩在慈禧慈安当政后,被授予兵部右侍郎,节制包括湘军在内的湖南周边一切军马。
湖南巡抚府衙内。
湖南巡抚骆秉章一脸心慌,不停在府衙内踱步。
“巡抚大人,你着什么急,曾国藩现在看上去都没你着急。”说话之人一边品茶,一边斜眼挑望着湖南巡抚骆秉章。
“季高兄啊!发匪都打到家门口了,现在南北都有发匪,想到这我真是坐立难安啊!”
骆秉章一脸愁容。
被骆秉章唤作季高兄的乃是湖南巡抚府衙的幕僚,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左宗棠。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
生于1812年,现年44岁,比曾国藩都要大一点,可一直不得志,现在在湖南巡抚府衙当幕僚,出谋划策。
虽然左宗棠一直不得志,但早已声名远播。
那时世间一直流传有“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句话。
也从侧面说明了左宗棠的能力。
“大人啊!现在正值天下大乱,先帝驾崩也有几月。”
“朝廷正值风雨飘摇,曾国藩想联合英法联军将南太平击败。”
“招是好招,有利于朝廷。但是英法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举利在今朝,但祸患无穷啊!”
左宗棠一边说一边叹气。
但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骆秉章闻言也只能跟着叹气,他也是面对当前局势束手无策,想不到更好的办法。
骆秉章在府衙内继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显然对当前的局势感到十分焦虑。
左宗棠则依旧淡定地品着茶,眼中似乎已有办法。
“季高兄,你说得对,英法联军确实狼子野心,但眼下我们若不借助他们的力量,恐怕难以抵挡太平军的攻势。”
骆秉章停下脚步,叹了口气。
左宗棠放下茶杯,缓缓说道:
“大人,曾国藩的策略虽然短期内有效,但长远来看,却是饮鸩止渴。”
“英法联军一旦在江南站稳脚跟,必然会进一步蚕食我大清的利益。我们为了大清,为了华夏,必须另寻他法。”
在华夏长远利益这一点上,左宗棠寸步不让,这是他的原则。
内乱归内乱,大家都是炎黄子孙。
但他绝不允许将华夏利益拱手让给洋鬼子们。
骆秉章急切地问道:
“季高兄有何高见?”
左宗棠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大人,与其依赖英法联军,不如我们自己想办法。赵苟虽然狡猾,但他孤军深入湖南,正是我们一举歼灭他的好机会。”
骆秉章有些疑惑:
“可是赵苟的部队神出鬼没,我们如何能找到他的踪迹?”
左宗棠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指着湖南的地形说道:
“赵苟之所以选择湖南的崇山峻岭作为根据地,是因为这里地形复杂,易于隐蔽。但这也正是他的弱点。我们可以利用当地百姓的力量,建立情报网络,掌握他的动向。”
骆秉章眼前一亮:
“季高兄的意思是,发动百姓,围剿赵苟?”
左宗棠点头:
“正是。湖南百姓对太平军并无太多好感,只要我们加以引导,他们自然会站在我们这一边。另外,我们还可以派出精锐部队,伪装成太平军,混入赵苟的阵营,伺机而动。”
骆秉章听后,连连点头:
“季高兄果然高明!我这就去告诉曾大人。”
左宗棠闻言立刻摆了摆手。
“此举不宜告诉曾国藩,现在我们思维相悖,告诉他反而不好。”
“他还以为我们对他有成见,反而影响咱们的团结。”
“咱们应该在暗中进行,到时知晓赵苟根据地以及动向,那时再告诉他不迟。”
“到时对于巡抚大人来说,也是大功一件。”
骆秉章闻言点了点头,深以为然。